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加强对少数民族作家的团结、扶持和培养,促进少数民族文学繁荣发展,中国作协创联部近日组织少数民族作家赴广西进行采访创作。
此次活动由中国作协创作联络部副主任冯秋子领队,来自蒙古、满、彝、朝鲜、傣、白、羌、黎、鄂温克、畲、汉等11个民族的14位中青年作家参加。采访团前往南宁、北海、凭祥、大新等地,先后参观了北海城市建设、涠洲岛渔村、凭祥边贸市场、中越界碑、友谊关边防检查站、边防武警部队军营等。在短短一周的时间里,作家们深切感受到八桂大地辉煌灿烂的文化、浓郁古朴的民风,为今后的文学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参加这次采访活动,作家们感慨良多。畲族作家山哈说:“来到广西感觉特别温暖,因为这里有我在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高研班的多位同学。通过培训,我们不仅提升了自己的文学创作水平,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次活动一路走来,胸中涌起一股强烈的情感,促使我想写一些作品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激。”羌族作家王明军说:“很幸运能参加这次活动,从茫茫大山深处来到暖意融融的广西不过几天时间,我这个古羌后裔已经感受到广西的魅力。我们少数民族作家生活在这样一个重视文学发展的年代,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我们要用优秀的文学作品来回报伟大的时代。”
一路的所见所闻,深深吸引着少数民族作家们,激发了他们的文学灵感,不少人已确定有关创作选题及后续写作计划。黎族作家亚根谈到,这次广西之行非常难得,是一次文化漂流、精神漫游,它使不同地区的文化、不同民族的作家通过地域穿插、情感接触、思想碰撞,得以深入交流。回去之后,自己要以黎族与不同民族、文化的对比为切入点进行文学创作。傣族作家乔丽说:“广西之行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曾改过6次名字的友谊关。在这道痕迹斑驳、充满历史沧桑的城墙下,我深深思考了生与死、生命和存在的主题。通过对它的了解,使我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去后要逐渐沉淀这些思绪,努力用影视文学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
作家们彼此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时,他们也更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满族作家胡健说:“在边贸市场,我曾与一位来自温州的老板聊天,他说这里民风淳朴,民族关系非常融洽,做起生意来放心。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我也深深知道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下,民族的融合不可阻挡,准确表达新时代下的民俗风情、传承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已成为每个少数民族作家的使命和责任。”在蒙古族年轻诗人苏笑嫣看来,少数民族诗歌具有悠久而辉煌的传统。如何把它们更好地传承下去,让诗歌焕发新的光彩,是她一直在思考和尝试的事情。朝鲜族作家全勇先也感慨良多:“当下的一些作家,内心充斥着一股浮躁的、急功近利的风气。面对这种风气,少数民族作家应该勇敢给予坚决抵制与回击,走进生活和老百姓之中,挖掘时代精神和生活的本质,创作出好作品。”
中国作协一向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近年来通过实施“少数民族文学发展工程”,用很大的力量培养作家、扶持重点作品创作、开展少数民族文学翻译工作,组织少数民族作家深入生活。这些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加强了各民族作家间的沟通和友谊,进一步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在此次活动中,作家们高度评价中国作协的少数民族文学工作,认为这一系列工作和举措,极大地温暖了少数民族作家的心,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彝族作家普光泉说:“近年来,我创作了17部文学作品,其中有的作品得到中国作协的重点扶持。文学给我带来了荣誉,也给我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我深深地感恩文学、感谢党和国家。我要写出更多的作品,回报人民和社会。”实际上,这也是广大少数民族作家的共同愿望: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准确表达社会和时代的声息,奉献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