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一切只为心安

//m.zimplifyit.com 2016年03月15日17:03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美皆

  最近读到许连顺(朝鲜族)的小说《久远的沉默》,它对于人性中的感恩与救赎的揭示,令人默然心惊。

  朴武松为捞一根原木被河水卷走,崔无影当时腿抽筋没能成功施救,但也尽力了。金书记让崔无影把这件事描述成朴武松为救他而死,把朴武松打造成一个英雄。崔无影答应了,因为,这样“能包装一下朋友的死,让活着的家属得到好点的待遇”。一时间,崔无影到处去演讲“我的生命是英雄朴武松给的”。读着别人准备的演讲稿,“崔无影沉痛之至,终于掉下了热泪。对死去的朋友的悲伤固然是一方面,但更多的是感到自己的处境太可悲了”。随着时间的流逝,崔无影不知不觉被自己的演讲所暗示,真的相信朴武松救了自己一命似的。重要的是,朴武松的家人真的认为崔无影欠了他们的,一直在当仁不让地剥夺他使唤他,即便在英雄已经被淡忘的时代,他们也不能刹住这种惯性,似乎吃定了崔无影。崔无影的儿子再也无法忍受,要求崔无影公布事实,崔无影不答应,他说:“能给死去的朋友好点的待遇,却没能做到,身为薄情的朋友能没有内疚吗?我说了假话,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可当年不说假话,肯定也会内疚一辈子……错也罢,对也罢,我想都得接受,继续活下去啊。”儿子蓦然意识到,父亲其实早已生活在一个“缓冲地带”里,其中受虐的安宁至少好过良心的不安。

  为了儿孙的荣誉,崔无影决定去乡政府澄清这件事,出发前还喝了一杯酒,他说:“清醒了好像受不了,特意喝了一杯。”这就是他大半生的状态。可是,当父子俩找到乡政府,却发现这件事早已被遗忘,也无从澄清了。失望之后,崔无影得到了新的安详:他尽力了,而事已至此,别无选择。“既然是别人强加的,那自己就不用苦恼了,也用不着琢磨了,反而省却了许多烦恼。放下了,也就该解脱了吧。”该哭的是父亲,可是他却笑着,想哭的是儿子——儿子“真想在万籁俱寂的,人人甜睡的三更半夜大声哭起来,发出雷鸣般振聋发聩的痛哭声,叫醒天地间的万物”。

  这篇小说把一个“心安即清明”的朝鲜族父亲写得波澜不兴又令人心折。他本来应该被感恩,却为了造福于朋友一家,选择沉默,独自承受了委屈。而如果他说出来,可能会让他更加不安。在人我利弊的权衡之中,他以如何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心安为前提。良心时时醒着的人,才会把心安作为选择的标准。最后,为了儿孙的荣誉,他决定说出事实,也是为了使自己获得心安。因为对于朋友家,他已经尽力了,一定程度上可以心安了;而这件事现在对儿孙造成的阴影,与真相对朋友家的影响相比,更让他不安。然而,当事实无法澄清时,他似乎又庆幸自己不用在两种不安之间选择了,他再次获得了“事已至此,我尽力了”的心安。他活着,就是为了心安,心安即归处。他其实没什么需要救赎的,但他却把自己置于一个救赎者的位置,他要救赎的,是他自觉的良心的安宁而已。他仿佛是不幸的,然而,对于一个用灵魂来活着的人,心安即福地,形而上的幸福能使他拥有镇定自若的人生,这就够了。

  这位父亲的人格形象是清晰的强大的,面对上帝众神,他都可以坦然了。小说如一道无声的闪电,照出众生心中的各个层次,不仅仅是善和恶。提示人性的觉醒,是小说的道义之一,《久远的沉默》完成得非常好。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