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资讯动态 >> 正文

用数码技术留存民族文化瑰宝

//m.zimplifyit.com 2016年05月03日13:19 来源:文汇报 周敏娴
图片说明: 音舞诗画作品《木卡姆印象》保持了融音、舞、诗、画为一体的木卡姆表现形式,又融合现代的数字化手法与美学创作理念。(“上海之春”组委会供图)   图片说明: 音舞诗画作品《木卡姆印象》保持了融音、舞、诗、画为一体的木卡姆表现形式,又融合现代的数字化手法与美学创作理念。(“上海之春”组委会供图)

  远处巍巍的天山,一望无际的西域田园风景,伴随着高昂的木卡姆歌声,环绕宇空……这仿佛身处冰峰高顶的奇境并不是幻想中的场景,而是由上海音乐学院数字 媒体艺术学院与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合作编创演出的音舞诗画作品《木卡姆印象》给人的现场感受。今晚,这台“经典荟萃丝路风情”主题演出将在美琪大戏 院上演。

  《木卡姆印象》以古老的维吾尔族十二木卡姆音乐为载体,既保持了原有的融音、舞、诗、画为一体的木卡姆表现形式,又融合现代的数字化手法与美学创作理念。

  木卡姆,是一种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形式融合表现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的独特艺术类型,也被称为维吾尔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12世纪,从 事渔猎、畜牧生活的维吾尔族祖先,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感情时哼唱的歌曲,发展形成了木卡姆的雏形———博亚万组曲。经过几个世纪的逐步收集、整理,19世纪,融合中国、印度和伊斯兰古典乐的木卡姆被精缩为12部套曲,命名为“十二木卡姆”。口口相授的古老师徒传承,加之体系庞大、词意深奥,到解 放前夕,十二木卡姆已濒临灭绝。

  解放后,我国文艺工作者对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的传承和抢救一直没有停。1950年,音乐家 万桐书、刘炽等人组成“十二木卡姆整理工作组”,开始了对这一濒危文化瑰宝的抢救。经过一系列艰辛的挖掘、整理,工作组找到了十二木卡姆传人———维吾尔族艺人吐尔迪阿洪老人,并用一台老式钢丝录音机录下了完整版的十二木卡姆,历时近6年,整理了所有的曲谱和歌词。1960年,记录了340余首古典叙诵歌 曲、民间叙事组歌、舞曲、即兴乐曲的《十二木卡姆》正式出版。

  此次来沪的新疆艺术剧院木卡姆艺术团成立于1989年,其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作为我国唯一以搜集、整理、研究、传承并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搬上舞台的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木卡姆艺 术团成立后整理排演了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当中的 《且比亚特木卡姆》《乌夏克木卡姆》《乌孜哈勒木卡姆》等大量维吾尔木卡姆、民族民间歌舞及民族管弦乐作品。

  新疆木卡姆艺术团、剧组总导演,著名民族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努斯勒提则表示,此次演出是木卡姆这一古老传统艺术形式 的全新表达,他介绍说,和宫廷十二木卡姆不同,原始的地方木卡姆代表着劳动人民发自内心的嘶吼和对生活的热望,两种风格的木卡姆在舞台上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视觉美感。上音数字媒体艺术学院负责人代晓蓉告诉记者,将多媒体技术融入此次表演,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不破坏这一古老艺术形式固定样貌的原则上做到创新。“两个团队的合作、融合本身也是一种创新,双方都在探究一种用科技传承艺术的方式。”代晓蓉介绍,“今晚的演出在音乐和舞美风格上都有所创新,在视觉设计上采用现实主义加浪漫主义,但仍会保持木卡姆的原汁原味。”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