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文学评论 >> 正文

地方宗教文化的自觉

//m.zimplifyit.com 2016年05月10日15:24 来源:中国民族报

  5月6日至8日,笔者参加了在天津市宝坻区举办的“首届袁了凡思想文化国际论坛”。貌似稀松平常的一场学术会议,却激起我心中的波澜。

  我成长于一个地质队家庭,1976年,我们来到宝坻,父母一直居住于此,宝坻也就成了我的家乡。在我的心目中,宝坻是一个农业县份,是马季、赵丽蓉等文艺名人的故乡。及至学习佛教,阅读《了凡四训》,看到作者袁黄曾为宝坻知县时,有被电光石火击中的感觉。了凡不凡,宝坻具有足以载入中国佛教史和精神文化史的底蕴。

  了凡(1533-1606),姓袁名黄,浙江嘉善人,53岁中进士,55至59岁任宝坻知县。此后任职兵部,以参谋身份援朝抗日,取得“平壤大捷”。60岁罢官回乡,著书立说。任职宝坻期间,他兴学倡廉、赈济灾荒、减免赋役、兴修水利,将南方水稻引入宝坻,政绩卓著,其故事至今流传于民间。离职后,门人辑有《宝坻政书》存世。了凡可以说是学者为官,现存著述22部,198卷,涉及天文、地理、历律、兵刑、医学、宗教、民俗等各个方面,有“识高今古,学贯天人”之称。他曾经编写出版科举参考书《四书书经删正》,名闻一时。

  真正让了凡名满天下、泽被后世的,是他的著作《了凡四训》。 了凡在69岁时写作此书,本是给儿子的家训,全书不到1.2万字。全书以立命、改过、积善和谦德为主题,阐述了人的命运由自己掌握,人可以用善行改变命运的人生哲理。全书以佛教禅学与儒家心学为哲学基础,透彻地揭示了神力与人力、行善与拜佛的辩证关系。尤为重要的是,此书现身说法,通俗易懂,震人心魄,成书后广泛流行,至今仍然是全球华人世界的第一劝善书。目前,在华人世界的每个佛教寺院,《了凡四训》每年的发放量都数以万计。

  了凡是一位官员,也是一位佛教居士,是晚明佛教复兴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他日常诵经习禅,以佛弟子自居;曾建议科举考试用佛经:“使朝廷设科取士,皆由释典”;他是编刻大藏经《嘉兴藏》的首倡者,在宝坻任上还著有《静坐要诀》。了凡为官期间持身如僧,也引起了非议。入朝作战期间,朝鲜理学家成浑批判他“口诵南无、手画真言”。从宗教学的视角看,通常我们说儒家治世、佛家治心;在中国政治史上,袁了凡很可能提供了一个“佛家治世”而大有作为的范例。

  了凡在宝坻只有短短4年多时间,却构成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为官经历,宝坻也因此频频出现于其著述之中。宝坻提供了袁了凡的施政舞台,了凡是宝坻永恒的荣耀。2013年,宝坻区成立了袁黄研究会,致力于了凡思想、活动的挖掘、整理与阐发。研究会开办了《了凡四训》专题讲座,整理出版了《宝坻政书》,发掘保护了凡活动遗址,指导建设了凡广场和了凡塑像。今次,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宝坻区人民政府又联合主办了“首届袁了凡思想文化国际论坛”,来自国内外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与宝坻人民共同分享了凡的智慧,“向善向上宝坻”、“善行宝坻”成为宝坻朝野的共识。宝坻终将因《了凡四训》而成为国际文化名城。

  中国是一个有5000年文明史的国度,每一寸土地都有自己独特而不凡的历史,每一个县乡都有足以载入史册的文化资源。珍视祖先的文化遗产,提升思想文化自觉,激活地方精神资粮,阐发历史文化的现代价值,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就有了丰厚的土壤,中华文化复兴就有了坚实的基础。这是在宝坻举办的“首届袁了凡思想文化国际论坛”给我们应有的启示。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