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视野声音 >> 正文

彝族:跨境格局在渐行渐远

//m.zimplifyit.com 2016年06月17日14:41 来源:中国民族报 吴楚克 马富英

  彝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彝族还是一个跨居我国、越南、老挝三国的跨境民族,在越南和老挝被称为倮倮族。

  一、彝族的人口和分布

  1.国内分布情况。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2010年我国彝族人口为871.44万人。其中,云南彝族人口共计502.8万,主要集中分布在金沙江、云江和哀牢山、无量山之间的地区;四川彝族人口共计178万,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石棉县、泸定县、九龙县等地;贵州彝族人口共计84.28万,主要分布在毕节市、六盘水市等地区;广西彝族人口共计0.7万余,主要分布在隆林各族自治县的德峨、克长、者浪、岩茶等4个乡的10多个村和那坡县的城厢、百都、下华3个乡的9个村寨,余者居住在西林县、田林县内。

  2.国外分布情况。一是越南的倮倮族。许多民族学家与史学家认为,第一批倮倮人是明朝(约公元15世纪)时期因不堪残暴的封建统治而由我国迁入越南同文县的,约有1万余人。出于同样的原因,17世纪又有五六千倮倮人迁到越南苗旺地区。与此同时,西北地区一位倮倮族酋长率部下攻占了越南莱州省的大部分地区。除了15世纪和17世纪这两次大规模的迁移外,以后陆续有少量的倮倮人从我国迁入越南或从越南返回我国。越南的倮倮族主要居住在北部的河江省、高平省和老街省。越南倮倮族人口数据在相关著述里的信息不一,学者徐绍丽等人编著的《列国志-越南》中指出,1999年越南倮倮族有3000人。另有一种观点认为,越南彝族包括倮倮族和濮拉族,而据1994年4月越南人口普查统计,倮倮族有3307人,濮拉族有9046人,两者合计约1.24万人。

  二是老挝的倮倮族。综合老挝和我国的相关研究,老挝的倮倮族是因战事直接从我国云南省南部的哀牢山区迁移过去的,迁移的时间大概是在18世纪。老挝倮倮族是我国彝族的一个支系,在老挝则是一个单一的民族。据老挝1995年的资料统计,老挝倮倮族人口是1430人,主要分布在老挝丰沙里省靠近我国边境的地区,在南塔省的勐醒县、乌都姆塞的北部也有少量倮倮族分布。

  二、彝族的民族文化

  1. 语言文字。我国彝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为东部、北部、南部、西部、东南部和中部6种方言:东部方言主要分布在贵州和云南东北部;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四川和云南两省;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和广西;西部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西部;东南部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东南部;中部方言主要分布在云南中部。彝族有自己的文字——古彝文。古彝文是世界六大古文字之一。世界六大古文字中,目前只有古彝文一项还在我国西南彝族聚居地区存活、传承和使用,是古文字的“活化石”。

  越南和老挝的倮倮族与我国的彝族同源,语言皆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现已失传。 

  2.历法。我国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十月太阳历法渊源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彝族十月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以鼠日为月首,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一年360天,另加5日“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全年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闰年(闰日),为366天。奇特的彝族“向天坟”墓葬形式就是彝族古代天文观象台的演变,与其十月太阳历有着密切联系。

  越南倮倮族也有自己民族的历法,一年分为11个月,每个月对应一种动物,依次为虎、蜂、蛇、熊、马、山羊、猴、鸡、狗、猪、鼠。

  3.民俗文化。我国彝族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按其传统的社会功用,彝族的传统节日可分五大类:祭祀性节日、庆贺性节日、纪念性节日、社交性节日、农事性节日。其中火把节和彝历新年是彝族最为盛行和隆重的传统节日。彝族的婚姻习俗主要表现为一夫一妻制、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

  越南倮倮族创造、继承并发展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其中,传统的铜鼓、象形文字,高超的耕种和狩猎技术,丰富的民间艺术,都是他们丰厚文化成果的见证。铜鼓是越南倮倮族负有盛名的传统乐器,由族长保管,平时埋在地里,一旦族内有人亡故,便将其挖出以备跳出殡舞时使用。越南倮倮族引以为豪的民间艺术还有民间故事、刺绣、民歌、舞蹈等。

  老挝倮倮族也保持了一定的民俗文化。如老人去世时,老挝倮倮族就从地里挖出铜鼓来办丧事,办完后又将铜鼓埋到地下;老挝倮倮族一年举办两次节会,即二月的“大金江节”和三月的“小金江节”(新年节)。

  三、彝族的跨境问题与发展趋势

  1.国家认同趋于稳固。彝族的主体起源并长期生活在我国境内,对其他地区居住的彝族产生了重要影响。出于对共同历史记忆的认知和对同源民族文化的认同,中、老、越三国的彝族之间的民族认同朴素而明晰,彼此之间具有天然的民族情感和亲密的跨境活动。如越南倮倮族至今还保存着一些彝文古籍,如《指路经》、《献牲书》、《叙情书》等;越南倮倮族为死人送葬时,时常邀请我国的彝族毕摩(一种祭师)为其敲打铜鼓送亡灵。在当代,随着中、老、越三国各自针对边疆民族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彝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相关利益得到各自政府的不断关注和保障,各国的彝族对各自国家的认同逐渐趋于稳固。

  2.民族文化日渐式微。在现代化的冲击和其他民族的影响下,越南、老挝的彝族传统文化日渐式微。如在越南高谅省保乐地区,有少数老人虽然至今还保留着有倮倮族文字的珍贵文物,但是他们已经不认识这些文字了;而越南倮倮族男子的服饰已与当地苗族、岱族没有区别了;老挝倮倮族还保存着少量先祖器物,但只有部分老年人懂得少许古倮倮语;老挝倮倮族的民族服饰也已失去传统特色,其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总之,随着时间的推移,境外彝族与我国境内彝族间的整体共同性逐渐减弱,而部分差异性正逐步扩大,最终将与我国的彝族渐行渐远。

  3.边境贸易前景广阔。边境贸易是中、老、越三国的彝族跨境往来的主要形式。老挝境内的倮倮族同老挝市场的经济联系很少,他们购买物品都会来我国的集市,一是因为地缘条件的便利,二是因为我国集市的物品多而便宜。为提高老挝北部人民生活,近期老挝政府制定了加快北部山区工业的发展规划,即以琅勃拉邦经济为中心,开辟“中国—磨丁—南塔—会塞—泰国经济走廊”等经济走廊,开放老中磨丁边境贸易区等3个边境贸易区,为我国与老挝的边境贸易提供了重要平台。上世纪90年代以前,越南北部边境地区的大部分省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越南倮倮族也利用地缘、族缘优势,积极参与到中越边境贸易中。如今,越南北部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已经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了。

  总之,随着中、老、越三国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开发扶持,以及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东盟互联互通等项目的深入实施,中、老、越三国的彝族经济社会也将在更有利的内外环境中得到健康长足发展。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