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民族文艺 >> 作品 >> 正文
在青海,人们把吃早饭叫吃“早茶”。“茶”代替了“饭”,可见茶的重要性。茶是指茯茶,也叫砖茶。人们最信赖的茯茶品牌之一是“湖南益阳茶”。早茶是指熬茶,在青海,几乎家家都会熬。尤其在乡村,熬茶再普通不过了,家家户户都离不开。女主人在炉子上搭上一壶清水,待水将开时,放入一块湖南益阳砖茶,加上盐、荆芥、桂皮和薄荷,一会儿,熬茶的味道就扑鼻而来,直沁心脾。
青海气候高寒,早些年,在漫长的冬季里,普通人家的吃食大多是酸菜、洋芋。牛羊肉和细菜可不是每天都能吃到的。在寒冷的日子里,围着火炉搭上一壶熬茶,端上一碟馍馍,喝一口熬茶,吃一块馍馍,浑身就热了。村里人说某某家的茶饭好,除了指饭食外,熬茶也在其中。
家里“行干事”(婚丧嫁娶)时,熬茶就派上了大用场。隔壁三阿爷家打发(出嫁)姑娘阿西亚时,请的是村里最会搭茶的尕胡塞。尕胡塞搭茶有一手,村子里不论谁家打发丫头都少不了他。
尕胡塞搭茶,要自己盘茶水灶。他用碎砖和着长草泥,在通风较好的院子角落砌出离地10公分高的灶基,再间隔1公分排好当炉梯用的细钢筋,之后再往上砌10公分。茶水灶表面用长草泥抹光抹平,晾半天或直接生火烘干,茶水灶就盘好了。尕胡塞说,要想搭出好茶来,就要有个好茶灶。死烟活气的茶灶搭不出好熬茶。尕胡塞搭出的熬茶颜色像牛血,不咸不甜,恰到好处。在宴席上,尕胡塞搭的熬茶被人们啧啧称赞。
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是穆斯林最重要的节日。每逢节日,各家各户都要宰牛羊,请阿訇。阿訇和隔壁邻友被请到炕上,在白瓷印花的小弓碗里倒上熬茶,摆上金黄的油香和雪白的馒头片。众人一边品尝,一边闲话村子里的家长里短,还有广播电视里的国家大事、奇闻轶事。
同一种茯茶,有的人搭出的茶好喝,有的人搭出的茶不好喝。搭茶时放入佐料的顺序、火候的大小、水质的异同、佐料的多少……这些都是影响熬茶口感的因素。家里人一直认为我搭的熬茶好,味道香郁醇厚,不由要多喝两杯。殊不知,我搭茶时,是恪守搭茶顺序、掌握好火候、控制好水量的。这些看似普通的操作程序,有的人顺序颠倒,不顾火候大小和茶叶、佐料多少,乱放一气,怎么能搭出好茶呢?
另外,搭茶的器皿和烧的柴禾对搭出的茶水质量也有影响。在大铁锅内注入清泉水,再用麦秸杆烧火,这样搭出的熬茶味道极好,远非铝壶、铝锅熬出的茶味可比。其与烧液化气、煤炭搭出的茶水,以及用井水、自来水搭出的茶水都有口味上的不同。
去高原腹地旅游的外地游客,为了适应高原气候、融入当地生活,也会寻找原汁原味的熬茶来喝,一来消渴解乏,去除水土不服和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二来借此了解西北地区的饮食文化,增长见识。对外地人来说,喝熬茶的确是一个能迅速融入当地生活、了解和参与高原人文环境的好的方式。
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那次我们在西藏那曲草原喝的熬茶了。那是藏族老阿妈用干牛粪烧的熬茶,虽然经过多年岁月的洗礼和冲刷,那种味道、那个场景、那种记忆,却始终盘踞在我脑海深处,难以忘却。那次在经过那曲草原途中,好多人尽管含着红景天,还是有高原反应,呕吐、浑身无力,随车带的几个氧气袋早已干瘪。不得已,我们只好把车停在路边,以缓解不适。就在这时,一位在附近放羊的藏族老阿妈得知了我们的情况,把我们请进了她的小毡房,用干牛粪烧了一壶熬茶,请我们喝。喝下一两碗后,我们身上的不适感竟消失了。
如今,茶的种类多了,不管在城市,还是在乡村,商店出售的茶叶有红茶、普洱茶、绿茶、果茶、苦丁茶等,不胜枚举,甚至连熬茶都被制作成小包装上市出售。我试着买来泡着喝,竟然真能喝出一点点熬茶的味道来。
望着杯子里上下飞舞的菊花茶,我想着小时候在杯子里倒上熬茶,里面的茶叶也是这样上窜下跳地飞舞不止,要是发现有一根茶梗竖立着,久久不倒,那天肯定会有亲戚来家里,竖着几根,就会来几个人。
想念童年时的熬茶,这辈子都离不开熬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