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重新认识篆刻艺术的时候到了 海上篆刻家有了里程碑式全集

来源:新闻晨报 | 詹皓  2016年09月13日07:20

由上海市文联策划、指导,上海书画院、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上海书画出版社共同承办的《海上篆刻家代表系列作品集》项目日前正式启动,标志着继海派绘画、书法之后,海上篆刻作为一个单独的艺术品种,有了一部里程碑式的系列作品集。

梳理海派篆刻家主力阵容

《海上篆刻家代表系列作品集》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项目,共分为16卷,将分别收录赵之谦、吴昌硕、赵叔孺、王福厂、马公愚、钱瘦铁、邓散木、方介堪、朱复勘、来楚生、陈巨来、钱君匋、叶露渊、单晓天、方去疾、吴朴堂等16位篆刻家的代表作品。

这16位篆刻家代表了每个篆刻流派各阶段的突出风格,本次项目以个案式研究进行梳理,将反映出一个较为全面的海上金石名家体系,以此可窥见整个近现代中国篆刻史的整体面貌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由上海市文联牵头,上海书协、上海美协陆续出版了海派书法、绘画大系,受到广大书画爱好者的欢迎。其中,《海派书法大系》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书”。本次启动的《海上篆刻家代表系列作品集》丛书,将与先前出版的书法卷、绘画卷一起,构成一幅完整的海派书画艺术历史长卷。

至于为何之前的书法和绘画卷是“海派”,这次篆刻却是“海上”呢?主办方解释道,对于用“海派”还是“海上”,他们经过了反复考量,认为“海派”只是说上海,有局限,“海派”本来就没有派;而“海上”却代表上海只是一个平台,能容纳各种风格,让各路神仙在上海各显神通,这次作品集里王福厂、朱复戡等大师都是从外地来的。因此,用“海上”比“海派”更准确。

入选作品逾一半是新面孔

该丛书总主编之一、上海市文联副主席迟志刚表示,《海上篆刻家代表系列作品集》通过筹备委员会历时近一年的反复研究,才确定了项目的启动,此次项目也是为传承文化,弘扬海派艺术。

丛书主编、著名篆刻家韩天衡指出,编撰各分册时作品的真实性很重要,选择作品和编辑资料时,要加以推敲,还要均衡考虑各篆刻家在不同阶段的作品比例,重在体现学术价值。

本次项目学术委员会成员、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表示,希望该项目能够挖深度、树高度,体现海派篆刻艺术的丰富性。

据悉,该丛书每一分册都收入一位海派篆刻家约200方至250方作品,难能可贵的是,此次收入的作品中有一半以上之前从未著录过,体现出很强烈的学术导向和收藏价值。且收入的作品全都找到原石兑印,再进行扫描,从源头上确保了印刷的清晰性。其中,陈巨来分册还幸运地找到了一本陈巨来亲手原打的印谱,里面收有50多方陈巨来的精品。

参与编撰工作的大多是这些海派篆刻大师的嫡传弟子,大家都是带着文化使命和感情来做这项工作。篆刻大师钱瘦铁的弟子吴颐人这次出任钱瘦铁分册主编,他非常动情地说,“钱老师为了篆刻一生贫困,我做这件事就是为了要报师恩。”据悉,丛书实行了严格的遴选制度,成立专门的学术委员会,所有编撰人员不得参加学术委员会,所有拟收入作品统统要交由学术委员会审定才能收入。

篆刻不再是书画的附属品

较长时间以来,篆刻在书画艺术界不被重视,被认为只是一门工匠的手艺,离纯艺术还有不小的距离。但如今,篆刻艺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对篆刻的价值观,也正在发生改变。丛书副主编、著名书画家乐震文表示,很多海派篆刻大师本身就是“书画印三绝”集于一身,这个现象在当年非常普遍,比如这次入选的16位篆刻大师中,有7位都享有“书画印三绝”的美名。而且当年的篆刻高手,其国学功底普遍深湛,比书画界都高,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

乐震文表示,通过这套丛书,可以重新认识篆刻,它不是书画的附属品,是一门独立的艺术;通过丛书,将重新认识海派篆刻在全国的重要性,西泠印社七成以上的社员来自上海,就很说明问题;另外,还应该重新认识篆刻的文化含量,当代海派篆刻家们通过缅怀老一辈的风采,将思考如何加强自身的传统文化修养,力争重现海派篆刻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