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妙造自然 神超理得 ——杨小强中国画艺术的审美追求
来源:中国艺术报 | 陈池瑜   2018年06月29日11:15

杨小强作品

观看杨小强近年创作的水墨山水、花鸟作品及书法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书画创作新的成果,是他多年在书画园地辛勤耕耘的结果,其绘画作品,逐步形成自己清敦自然的艺术风格,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

杨小强是北京恒阳丹青画院院长,湖北省宜昌市书协副主席,宜昌市美协理事,清江画院院长。他从小热爱艺术,喜欢画画。1979年,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画家汤文选到长阳写生,杨小强有幸拜汤文选为师,从此他开始正规地学习中国传统绘画,并得到汤文选指教。后又到湖北美术学院进修深造,得到周韶华、邵声朗、刘文谌、魏扬和乐建文等教授的指点,打下扎实的中国画基础,加之他精研画史和创作技艺,画艺大进。此外,他深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中国画理,坚持观察自然,从感悟自然中捕捉创作灵感,提炼绘画语言与技巧,探索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与规律。

杨小强生长在山清水秀的湖北宜昌市长阳县,他深入观察家乡的秀丽风光,并在三峡地区游观写生,将山水景物的自然构造特点和笔墨形式语言的表达结合起来,探索出独自的水墨形式语言。中国最早的山水画论文为南朝刘宋时期宗炳写作的《画山水序》 ,宗炳一方面强调山水画家要“身所盘桓,目所绸缪” ,深入大自然中“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另一方面也要“应目会心” “神超理得”“披图幽对,坐究四荒” 。五代画家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搜妙创真” ,唐代诗人司空图在《诗品》中则说: “妙造自然” 。这些理论告诉我们,一方面画家要细致地观察自然景物,另一方面要应目会心,感物咏志,神与物游,悉心体悟自然山水的本真,离形得似,神超理得。杨小强在学习传统中国画的过程中,不断体悟中国画的审美精神,并且自觉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

荆浩曾提出“法天贵真” ,实际上中国山水画是很重视写生的,所谓应物象形,随类赋彩,也有写生图真之意。写生更是20世纪中国山水画创作的重要途径。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张仃、关山月等大家,均在写生中为山水画创新与变革作出重要贡献。杨小强受古代画论影响亦受现代中国画大师启示,特别注重在大自然中实地写生,搜尽奇峰打草稿,积极投入写生。

近几年他画了一批以写生为基础的山水画或景物画,代表作有立轴《军岭晴云》 《清江方山》 《西沙古渡》 《龙门春水》 《方山石林》等及横幅《鳖渚渔歌》等。这些作品将线条运用和墨色点染相结合,或浓墨积染,或淡墨书写,明晦虚实,层次分明,气韵周流,神采顿生。另一些方形构图作品,运用水墨和石青石绿,表现江南润泽的山水景物,或高山巍峨,或山溪曲回,或乡村庭院,或林深谷幽,随意写来,著手成春。这批作品平淡天真,尽展江南奇丽风光,一画一境,自然天成。这是作者在体悟山水和探索水墨语言,达到较高境界后,才能创作出的上品佳作。

值得一提的是,杨小强大写意荷花受到清代八大山人和当代大写意花鸟画家李苦禅的影响,表现出荷花的风韵及其内涵精神。作者或淡墨线条画出水雾中的荷梗,或大笔挥写,铺成荷叶,前者含蓄雅静,后者奔放华彩。另所画雀鸟虫鱼,亦生动成趣。

杨小强的笔墨得益于书法。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强调,善画者多工书,书画本同而异名。宋元文人画,注重以书入画。书法用笔对绘画造型与形式构成发挥重要作用。杨小强深知此理,认真磨炼书法,他的隶书笔力劲健,楷书秀丽工整,行草线条流美,节律感强,篆书结体宽博,圆转浑厚。他将书法用笔潜入绘画之中,使其山水画花鸟画线条清劲有力,节律感强,可谓骨法用笔。同时,他特别重视墨的运用,其山水画有的惜墨如金,画面以线勾勒山石,用淡墨敷染山体,画面明丽清敦。另一些山水和花鸟作品,用墨积染,使峰峦起伏、山体浑厚,表现出大山奔涌之势。而部分花鸟作品,用笔即兴挥写,舒张豪放,得自然之理,尽草木鸟禽之性。

杨小强作品书画互渗,相得益彰,其书画总体风格清敦遒劲,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创造出静谧清幽、淡雅闲适的审美境界,体现了当代文人水墨画新的艺术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