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治“艺道寻真”
漓江雨 张安治
“艺道寻真——张安治的艺术人生”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展览分“真中之梦”“梦中之真”“学人·文心”三部分,展出了张安治的油画、国画、素描、速写、粉画、水彩、书法等作品139件。据悉,该展是“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国家美术作品收藏与捐赠项目”,同时也是“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
张安治 (1911-1990年),江苏扬州人,集书画创作、诗词写作与美术史论研究于一身,曾师从徐悲鸿、潘玉良、蔡任达等人。他的作品诗画相承,凸显意象之美。在美术史论研究上,他比较中西文化,从实践角度对画论、画作及美术现象进行学术梳理,成绩斐然。
中西融合是张安治所处时代最显著的文化特征。他所接受的学院教育和在中西艺术系统之间的游历,使他以开放的姿态放眼世界,在借鉴与融合中,达到中西艺术的互融。他在水墨画中承袭徐悲鸿的现实主义风格,将西画的写实因素融入中国水墨画的创作中,在书法用笔的线性之间增加了体积、光影、色彩的表现,拓展了传统水墨的表现力。在油画、水彩及粉画创作中,张安治又穿插进东方审美元素以及写意手法、线造型,探索西画的中国化。
策展人邓锋介绍说,“艺道寻真”的“真”体现了张安治对艺术的真诚追求,更是对时代的真实反映。张安治一生辗转各处,留下写生足迹,水彩画、水墨画、素描等,用不同形式把各种鲜活的场景记录下来。他积极响应徐悲鸿提出的“画随时代、艺为人生”的艺术主张,抗战时期《群力》《后羿射日》《万众一心》等作品表现出他救亡图存的决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的画笔转向表现时代的新气象。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认为,张安治的艺术人生不仅展现了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发展,更是20世纪波澜壮阔的社会现实的映照。“他将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社会民生的关注、对祖国山河的挚爱、对时代的激情融入到创作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