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谈 |《绿珍珠》:千百种滋味归于沉静
长篇童话《绿珍珠》初稿不过写了四个月,不停歇的修改却经历了一年多。每一遍似乎都改到自己满意了,但只要放上几天,不满立刻又笼罩我。每一次修改都遇到细节的漏洞和生硬的情节、感情的贫瘠和文字的单薄。一年多时间里,我经历了无数的沮丧和懊恼,这的确是我写作生涯中最漫长、曲折和最不自信的一次写作,以至于不记录下来,我就不能往前走了。
这本书酝酿的时间并不短,2016年写完短篇童话《念念不忘》以后就开始着手准备。当时为它特意准备了一个新本子,有什么想法和细节产生了,就记上去。直到2018年初,我的心里已经有了粗疏的故事框架、人物形象和情节走向。到8月份,写作的冲动越来越强烈,自负地认为自己可能要完成一个优秀的长篇童话故事。
不知道别的作家怎么样,对我来说,写作中的自信太重要了,如果不是心里揣着“它将是一个杰作”的念头,以我怕苦怕累的心性,根本无法一个字一个字地往下写。我是一个需要无穷的激情和热情才能推动写作的人,一旦自信不够,觉得正在写的也许是一个平庸的作品,就会兴味索然,连把一个小小的句子写通顺都会觉得万分艰难。写到自信万分的时候,我会忍不住和朋友说,我可能要写出此生最好的作品了;写到不自信的时候,我觉得它就是一个应该毫不留情丢弃的垃圾。记得初稿写完尾声部分时,我合上电脑,闭上眼睛,任幸福的感觉在胸膛里潮水一样冲刷,整整激荡了大半天。
这以后的两三个月,我没有去看过它一眼,好像把它忘记了。当然没有忘记,想起它一下,心里的某个角落就甜蜜一下,仿佛自己悄悄地藏了一个足以温暖后半生的宝贝。写作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它真是叫人活得兴致勃勃。经历了很多难以言说的曲折过程,最后一遍的修改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滞,像大河向东流,像瀑布坠下山崖。大的改动有三处,一是叙述人称,人称的改变导致每句话几乎都要重写过。二是念念这条主线,原稿中念念失去绿珍珠树林和啾啾妹妹后,带着复仇和夺回树林的念头来到人类世界,接近木木,并利用木木完成自己的复仇计划。这种思路比较常见,落俗套,也容易让心理转折变得生硬。用了第一人称后,我重新思考了绿嘀哩的“恨”。他们知道世界上有“恨”这种情感,但他们的心里产生不了真正的恨,恨对他们来说是遥远的东西。念念失去了树林和啾啾,没有产生复仇的想法,她只是执著地想要让啾啾重生,树林的从天而降完全是一个意外。就算是最先提出“恨”的小野,他也无法让自己伤害童安,我浓墨重彩地写了他的恐惧和所有绿嘀哩姐妹的恐惧,最终绿婆婆制止了悲剧的发生,“我们绿嘀哩不伤害任何一个生命,从前不能,以后不能,现在也不能”。尽管绿嘀哩如此单纯善良,但人类的城市还是遭受了摧毁,木木还是遭受了沉重的心灵打击。这中间,就有了不可名状的复杂和无奈。三是童话里的设定,童话里总是有很多设定的,比如要怎么样的条件才能有怎么样的结果,这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写法,就像在原稿中,念念要夺回树林需要一个人类的拥抱和一滴血,变得美丽则需要一个祝福。这样的设定在童话里很多见,有了设定,按照这个去写,会简单明确。但这太没有难度和艺术性,也经不住推敲,只要反问一句,凭什么是这样子?凭什么一个拥抱、一滴血、一个祝福就能让树林重生?这是谁规定的?在这一稿中,我去掉了简单的设定,让树林的重生既在意料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此外,还有许多细部的修改,比如把树精改成“绿嘀哩”,这个改动我非常满意,既避免了“树精”这个过于老套的称呼,带来了新鲜感,又增加了活泼灵动的童话气息。而对童安这个人物形象的修改,也费了很多心思。在上一稿中,童安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要追求更辉煌灿烂的成功人生,修改了以后,我让童安把名利心和虚荣心藏起来,就像我们很多人,都把这种想法掩藏着,不好意思冠冕堂皇地说出口。童安是一个天才科学家,他对科学和世界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他相信世界上有某种肉眼不可见的神秘力量存在,代表着人类对大自然不停地探索和征服,包括科学不断地发展。这里边也包含着我对科学不断发展的反思,以及对人类世界日新月异变化的反思。科学不断地发展,也许正是人类贪欲的一种。人类对自然伤害的一步步升级,最后伤害到的一定是人类自己。我不做批判,也拒绝简单判断。童安在科学和虚荣里迷失了自己,他并不觉得自己所做有错,所以他才会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表现得从容,他觉得为科学事业付出生命代价是值得的。直到他感受到了绿嘀哩的天真和善良,他的心被涤荡了,他反思了从前不曾意识到的一些东西,在那一刻,他是真正被感动的。那么,他走出树林以后,在喧嚣浮躁功利和虚荣的人类世界里,这份感动和心灵的澄澈又能保持多久呢?我觉得很悬。所以,我安排让他们遗忘,只有彻底的遗忘,绿嘀哩才会有彻底的安宁。因为人性的贪婪、自私等弱点决定了人类很难变得更好,因此结尾也不是圆满的,还是有越来越多的绿嘀哩在流浪,若干年后,等待绿嘀哩的又是什么呢?只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真正敬畏自然,怀着谦卑的心,大自然才会更温柔地对待我们。童安这个人物让整个作品往前走了一大步,并且拓宽了作品的内涵和外延。
对照修改前后的《绿珍珠》内容,大的故事框架和内涵其实是差不多的,人类女孩木木与代表自然力量的绿嘀哩念念之间的相识,伤害与和解,无论是人类女孩还是精灵女孩,都经历了可怕的噩梦,噩梦之后何去何从,心灵如何重建,幸福如何找回,世界如何回到美丽的模样。创造和毁灭、信任和欺骗、失去和得到、伤害和救赎,人生诸多的两难处境,人类和自然相处过程中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艰难探索,还有对人类科学和文明、自然灾难的反思等等。虽然故事框架和主题内涵差不多,但叙述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新的面貌,上一稿中出现的主题和理念大于故事的毛病,在这一稿中基本消解了。我自己的判断是,经过修改以后的《绿珍珠》好读了,气韵贯通了,自然圆融了,基本是一个厚实而轻盈、有力量且感人的童话作品。
这本书的修改是艰难和曲折的,经历的情感起伏也相当大,忐忑、沮丧、焦虑、灰心等情绪恐怕可以装好几个箩筐。它于我而言是一次心性的磨炼,褪去我心里的骄傲和自负,让我清楚地看到了自己写作上的局限和微弱的才华,使我清醒、谦卑,真实地沉静下来。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不得不说,我发现面对同一个作品,每个人关注的、在乎的、看到的常常完全不同,最后拿主意的、要取悦的只能是自己。《绿珍珠》面世以后,能否受到读者的喜欢是它的命运,我已无能为力。它的修改于我而言是一次心性的磨炼,使我清醒、真实地沉静下来。也许会是我写作路上的一个转折和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