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花生树 草长莺飞 ——写在《内蒙古青年作家作品精选集》出版之际
《内蒙古青年作家作品精选集》是内蒙古首次以“青年”冠名的作家集结,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青年作家的一次群体亮相。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冯至先生在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译序中谈及青年,他说青年让他时常联想到梵高一幅题为《春》的画,画中挺立着的那棵开着粉红色花朵的桃树,忍受着春寒,“枝干内却流动着生命的汁浆”。这正是青年人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青年是充满朝气的文学后备军,青年作家是能够对时代做出敏锐洞察、积极回应的一个群体,他们对新的语言、新的感受和新的表达的热烈追求,代表着一种面向未来的、青春的、勇于探索的文学创造精神。他们是文学永续发展的可靠保证。令人欣喜的是,内蒙古青年作家业已形成一种杂花生树、草长莺飞的创作样态和文学气象,他们在多民族共存、多元文化共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构筑起了内蒙古文学不容忽视的新生力量。
站在2020年的时间节点上给“青年作家”划线,我们最终将之锁定为“75后”的作家。征集作品为新世纪以来即2000年伊始,内蒙古籍以及在内蒙古长期工作和生活的作家在区内外国家正规文学刊物公开发表的汉语文学作品,包括中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不包含网络文学)。作者年龄构成为“75后”22位,“80后”41位,“90后”16位,“00后”6位。由此也可以看出“70后”“80后”仍然是青年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他们当中有业已走入全国文坛视野的作家,比如格日勒其木格·黑鹤(蒙古族)、刘汀、安宁、娜仁高娃(蒙古族)、晶达(达斡尔族)、肖睿、照日格图(蒙古族)、安然(满族)等;也有近年创作势头活跃的谢春卉、阿娜(达斡尔族)、李亚强、陈萨日娜(蒙古族)、邓文静(满族)、胡斐、邰婉婷、燕南飞、鄢冬等;还有初涉文坛就受到关注的渡澜(蒙古族)、阿塔尔(蒙古族)、苏热(蒙古族)、晓角,以及将写作视为“烹小鲜”的王侯瑜琬、张鹤宁、艾嘉辰、李佳忆等新一代“后浪”们。
在小说方阵中,以黑鹤最为知名,他的动物题材小说,表现了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人与动物之间的共生关系。本书所选的《芬里尔狼》便讲述了一只小狼的成长故事。在主人的精心呵护下,小狼逐渐显露了狼的天性——机敏和勇猛,但也恢复了不羁的野性,它已不适应在人类的环境中生存,只能回归自然。黑鹤善于用动物的视角,为我们揭示自然界的真相,让我们反观自身,从而对万物保持敬畏之心。刘汀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性,无论描写家乡内蒙古(《草青青,麦黄黄》),还是他现在生活的大都市(《黑白》),无一不是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境遇,他以文学拷问人的心灵,饱含着悲伤和某种无力感,同时也不乏温暖的人性观照。娜仁高娃长期生活在库布其沙漠腹地,她对沙地和荒漠空间的理解非同寻常,她不断挖掘生命基因里的民族记忆,反复借用这片大地上与人类共存的神风、石头、野柳、驼、羊、半人半妖的阿拉姆斯等蒙古族文化的诸多古老意象,呈现幻灭与重建、绝望与希望的主题。她还善于以幽默和宽厚的笔触,描摹在那种环境下牧人的生存艰辛,揭示了他们乐观、坚韧的精神世界(《热恋中的巴岱》《醉阳》)。1986年出生的晶达是成名较早的“80后”作家,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青刺》就获得了内蒙古文学创作“索龙嘎”新人奖。之后她又发表了一系列中短篇小说,表现了女性在现代与传统的冲撞中心理与情感的变幻。她的作品,如《所有的灵魂最后都到河里去》,则开始关注和回归自己的民族属性,在时间和亲情的历史纠葛中追溯生命的本质。肖睿也是“80后”作家,他16岁就开始发表小说,早期的写作大多是青春类的成长小说,而他真正成熟是在他出版了长篇小说《生生不息》之后。这部小说讲述了他的故乡鄂尔多斯一个蒙古族家庭三代人治沙的故事。这部小说的意义不仅在于抒写普通人对生态环境的守护,同时也显示了年轻一代作家开始直面现实和当下社会的自觉性。
在散文方面,安宁无疑是这批作家中最有影响的写作者,她的散文或以故土山东乡村为依托(《雨雪霏霏》《大风吹过古老的村庄》),或以她工作生活的内蒙古为视角(《呼伦贝尔草原的夏天》),而她新近出版的系列散文《我们正在消失的乡村生活》,堪称一部中国乡村史。在她的笔下,乡村是一个充满矛盾、令她爱恨纠结的存在。所以,她的表述是理性的犀利的,而内里却又柔软而感伤。谢春卉和阿娜的散文创作进步显著,且各有特色。她们都生活在呼伦贝尔,前者对新时代草原蒙古族牧民的生活观察细致而充满诗意(《彩云衣裳》),后者则更多地展现了达斡尔族女性的性格与命运(《带娃看云朵的日子》《种下脐带的地方》)。晓角则出生于2003年,是这批作家中年龄最小的,她因家庭缘故辍学,但她自学识字读书。文学于她是天赋,也是翅膀。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野草一样默默生长的顽强生命力。
在诗歌方面,安然的写作引人注目,她的诗歌,尤其是爱情诗,清新、纯粹而不乏想象力,她对诗歌精神的坚守与追求值得称道。胡斐的诗给人以惊喜,她的诗感性、舒朗、丰富,意境悠远,其中《弹着陶布秀尔唱歌的男人》《对话曼德拉》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景绍德的诗与以上两位女性诗人的诗恰好形成对照,他的诗性情饱满、视域开阔,且富含着人性的悲悯和自省的力量(《浴池记》《傻女儿》《人民广场》)。
在“90后”小说作者里,渡澜这个1999年出生的年轻女孩,绝对是内蒙古文坛近两年的一个独有现象,她的奇思妙想和怪异的叙事方式,使她被评论界冠以“天才”的美誉(《傻子乌尼戈消失了》《昧火》),刚刚出道,就获得丁玲文学奖小说新锐奖、《小说选刊》新人奖等。还有阿塔尔,他的小说结合了历史、幻想和通俗文学的因素,某种程度上拓展了纯文学的写作空间,让人期待(《海岸线的冬青》《蕾奥纳的壁炉节》《雪原战争》)。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人在创作中,自觉地将蒙古语和汉语进行某种转换和融合,取得了独特的叙述效果。这批青年作家,或出手不凡、锋芒毕现,或厚积薄发、各领风骚,以他们独特而新鲜的文学表达和纷繁多彩的创作姿态装点了内蒙古文学的浩瀚星空。
本书所收作品大都选自《草原》。近年来,《草原》致力本土文学生态建设,关注本土青年作家成长,不遗余力挖掘新人新作,举荐形式不拘一格。2013年始设立“草原骑手”栏目,连续不断地推出内蒙古优秀青年作家。2018年策划“内蒙古十二家”栏目,三年间先后刊发“内蒙古诗人十二家”、“散文十二家”、“小说十二家”,集中展示内蒙古当下青年文学创作的整体面貌。同时为鼓励广大的基层作者,设立“内蒙古文学地理”栏目,每期以“盟市”为单元,有计划地举荐地方作者。2020年又开设了“新发现”栏目,将目光聚焦具有创作潜力的文学新人。此外,《草原》还连续三年举办“内蒙古诗歌排行榜”的年度评选;“《草原》文学奖”专门设立新人奖以奖掖青年文学新秀。
《内蒙古青年作家作品精选集》的出版意义,一是填补了内蒙古出版史上以青年作家为主体的空白,全面梳理和展示了新世纪以来内蒙古青年作家的成长脉络和创作成果。二是为内蒙古的文学发展史提供了一套可资研究的青年作家样本。三是通过这套书的出版,为推进内蒙古青年作家群体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提供精神动力。
青年作家的作品难免青涩,但青涩是走向成熟的过渡,也是迈向经典的底色。青年作家无疑面临着诸多的写作问题,诸如缺乏深入社会生活的激情,且难以找到介入现实的有效路径;过多关注个人感受,而忽略群体乃至我们时代的共同情感;还有语言和叙述的同质化倾向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的青年作家在今后的创作实践中加以解决。但我相信,以他们的才华和勤奋,以他们对文学的执著与热忱,内蒙古的青年作家们必将穿越那些隐秘曲折的林间小径,到达根深叶茂的文学的广袤天地。
- 他们点亮了2021内蒙古文学的星空[202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