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谱写新时代辽宁文学发展新篇章 ——辽宁省作家协会五年工作综述
来源:文艺报 |   2021年09月14日16:24

“辽宁文学的现状与未来”研讨会暨辽宁文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的五年,是中国文学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五年,也是辽宁文学蓬勃发展、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年来,辽宁作协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脚踏坚实大地,眼望浩瀚星空,头顶复兴使命,书写时代华章”的作协文化,锚定“建一流队伍、出一流作品、创一流品牌、做一流贡献”的工作目标,团结带领“文学辽军”积极投身时代,用心用情用功为时代画像、立传、明德,较好地履行了作协工作的使命和职责,谱写了新时代辽宁文学发展新篇章。

铸魂立心,把牢“文学辽军”行进方向

辽宁作协积极组织引领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贯彻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政治引领,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确保文学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稳步迈进。结合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四力”教育实践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将政治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党组理论中心组发挥示范领学作用,每季度举行党的优良作风“又日新”活动,每月组织一次机关年轻干部“午后文学时光”读书会。五年来,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培训班12期,举办提升“四力”培训班五期,举办中央全会精神培训班两期,1200余人次会员参加了培训。

贴近时代,倾心致力主题作品创作

我们始终把贴近时代脉搏、反映时代强音作为作协工作的政治要求,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主题创作规划落实、落细、落到位。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超前规划主题作品创作,聚焦辽宁振兴的关键环节,集中精兵强将,奏响时代的号角。一是聚焦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创作出版了反映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题材报告文学《雄风北来》《盛京大工匠》。二是聚焦脱贫攻坚和建设小康社会,组织创作出版了报告文学集《驻村第一书记》,反映小康社会建设和乡村振兴的《繁花似锦》。三是聚焦提升辽宁形象,创作出版了《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我在辽宁等你》系列丛书。四是聚焦为时代楷模和辽宁好人立传,组织创作了《一个人的灯火》《曲建武作品专辑》。五是聚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组织作家以文学方式助力疫情防控,创作优秀文学作品在《人民日报》等国家级报刊推出,辽宁作家网和辽宁文学微报公众号开辟抗疫专栏,征集和发表会员抗疫作品200余篇(首);《辽宁作家》出版了抗疫作品专辑。六是聚焦建党10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推出了《世纪芳华·辽宁颂》《百名作家百年礼赞——百年颂》《70年70篇——辽宁短篇小说精选》、反映 “七一勋章”获得者孙景坤的长篇报告文学《静静的鸭绿江》、反映旅顺口百年历史的长篇小说《铁血旅顺》。七是聚焦廉政文化建设。创作廉政文化建设读物,连续推出了《国是千万家》《循吏千年——百名清官启示录》《修齐治平金句选释》廉政文化图书。

突出特色,构建辽宁文学地理

一是“金芦苇”工程成果显著。省作协自2017年起实施“金芦苇”工程,对长篇小说重点作品进行扶持,至今已经重点扶持10部作品。其中,《寻找张展》入围茅盾文学奖提名奖,《唇典》荣获红楼梦奖首奖;《王的背影》荣获百花文学奖,《繁花似锦》入选中宣部2020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目录。二是各种奖项多有斩获。五年来,辽宁省作协先后有5部作品获得全国性文学大奖,10部作品获全国性其他文学奖项,25部作品获辽宁文学奖,其中《俄罗斯陆军腰带》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战国红》荣获第十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文学革命终结之后——新世纪文学论稿》《建设性姿态下的精神重建》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小嘎豆有十万个鬼点子·好好吃饭》获第九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梦的门》获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小小小世界》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此外,辽宁作家作品在一些学会、期刊、城市的重要评奖中也多有斩获,或被重要选刊转载,或被译介到海外。三是文学品牌效应正在展现。倾力打造了曹雪芹华语文学大奖,并组织了首届大奖评选;设立了网络文学“金桅杆”奖,以奖励当年在网络文学作品创作、影视产品改编和图书出版等方面产生较大影响的辽宁网络作家。举办了“汪曾祺华语小说大奖”“第十届辽宁文学奖”“第十一届辽宁优秀儿童文学奖”等评选,这些奖项体现了文学品牌的影响力,引起作家和读者的关注。四是文学精品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自2018年开始实施优秀作品发表、转载再奖励政策以来,对在全国重点文学期刊、重要文学选刊发表、转载的232篇(部)作品进行了奖励。五是辽宁文学地理已具雏形。辽宁作协规划的 “工派、海派、江派、土派”文学地理凸显了地域文化特色。工派是以沈阳为发散点,集中了辽宁中部、北部作家以工业题材为主的创作,是新时代工业文学重镇之一;海派是以大连文学为标志面向深蓝,充分探索辽南文学创作;江派是指辽东作家充满唯美特征的清新创作;土派是指辽西作家的乡土底层创作,四种文学地理现象既相互激荡,又相互补充借鉴,形成了包容大气的辽宁文学格局。

培养新人,不断壮大文学辽军

五年来,省作协把培养新人、推出新人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通过签约作家评聘、青年作家导师制、新锐作家评选、举办青年作家创作研讨培训班等形式,加快培养文学新人的步伐。目前,文学辽军有一大批“80后”“90后”和“00后”作家,形成了代际结构合理的作家队伍阵容,辽宁签约作家制度实施23年来,共评聘了24名签约作家,7名特聘签约作家,已成为培养文学辽军、打造文学精品的一项有效工作机制,签约作家在相关扶持政策保障下,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实施青年作家导师制,通过聘请在全国有广泛影响的实力派作家和挑选具有潜质的青年作家,实行老带新结对子文学创作工程,充分发挥辽宁著名作家的经验与智慧,带动年轻作家走上健康的创作之路,营建辽宁文学后备军,涵养辽宁文学的未来。自2017年实施以来,在名师名家的悉心指导下,参与结对子的64名青年作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有的在文坛已崭露头角。近几年重点推出的“铁西三剑客”已经成为评论界广泛关注的文学现象。

强化评论,用好文学评论“利器”

充分发挥文学评论在文学中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升审美、引领风尚的建设性作用,发挥《当代作家评论》阵地的引领作用,切实通过评论促进创作。建立了特聘评论家制度,聘请了12位有实力的评论家作为省作协特聘评论家,从专业的角度对文学辽军的创作进行跟踪评论,营造良好的文学生态。2021年5月,辽宁作协与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合作,成立了辽宁文学研究中心,推进对文学辽军的研究和批评工作。与大连大学合作,建立了辽宁网络文学研究中心,补齐了网络文学评论上的短板。为了让评论家能对作品发表真知灼见,让文学批评这把“利器”真正发挥作用。省作协举办的作品研讨会大都是版前研讨,重点听取批评和建议,避免作品“出版后的遗憾”。

为民惠民,保持文学基因底色

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完善作家深入生活长效机制和作家定点深入生活工作机制,给作家搭建平台,共推荐15位作家入选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遴选20位骨干作家深入到省内振兴一线,丰富素材,开展主题创作,出版了“深扎”优秀作品结集《根深叶茂》;围绕“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新时代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采风采访活动;推荐作家参加中国作协主办的“2021中国一日·工业兴国——中国作家在行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深入沈鼓、北方重工采访创作。延伸服务手臂,扩大文学服务基层的覆盖面。先后在兴城、盘锦等地建设文学创作基地,在阜蒙县建设民族文学、生态文学基地;开展“文学名家进基层——公益大讲堂”志愿服务活动,受众超过千余人次;举办“基层作协负责人培训班”两期,培训120余人次。出台了《关于建立“两新组织”人员入会直通渠道的办法》和修订了《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发展办法》,重视在基层和新兴文学群体中发展会员,广泛凝聚网络作家和自由撰稿人的力量,五年共发展会员1279名。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文学,伟大的文学记录伟大的时代,深刻反映时代巨变、描绘时代的精神图谱是我们的重大使命。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大势,凝心聚力,担当新使命,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筑就新高峰,为书写新时代伟大征程中的辽宁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