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从《凤栖梧》看中国人的传统哲学观
来源:济南时报 | 房子兮  2021年09月23日23:05

刚看到短篇小说《凤栖梧》,便被题目吸引:栖梧者,凤也。《凤栖梧》原为柳永代表作,不仅是爱情的千古绝唱,且还被作为追求梦想的精神象征。著名作家王方晨的这篇小说中,其主人公苗凤三对于人生的态度,正表现了中国人的理想人格精神在当代的复杂处境,令人感慨万千,而这种理想人格精神,也蕴含着独特的中国人的传统哲学观。

我们首先看看苗凤三的外貌。“从头到脚,干净,一星半点儿的面粉也粘不到身上。春去秋来,面庞总不见老,白里透红,润泽有光,像常去美容院做保养。”

“作为一个与世无争、从不老想发财的人,没有理由不怡然自乐。春风得意马蹄疾,连他日常的脚步,都是翩然轻快的。”苗表现的其实就是传统道家思想。老子曾提出“涤除玄鉴”的说法,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成见,保持内心虚静。这种道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一代代人,以文人墨客居多。这种中国古老的思想,在这篇小说中也处处有体现。为什么会有这种观念呢?我认为,中国作为农耕文明,以“差序格局”为主体,自给自足,男耕女织。我们不需要与他人有太多交集,所以产生了“清心寡欲”的道家思想,并渗入中国人的骨髓。

尽管苗凤三受道家思想影响很深,但也只有这方面的浸润。老子认为理想社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一观点在苗凤三身上完全相反。这就要引出中国另一家教派:“儒家”。

苗凤三这个人物,也体现了很多儒家思想:不论是“苗跃起为孩子捡风筝”,还是对于芈老先生的感情,都可以看出孔子“仁”的思想。这里的“仁”,就是忠孝悌等的传统美德。孔子把美学与社会风尚结合,并成为人们的行为准则。

这两种影响中国人的重要思想,像两半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在一起,并深深刻在中国的骨子里。

思想总要落实到具体性格特征,苗凤三最大的性格特点就是:谦虚。他对谁都谦虚,对小丰谦虚,对芈老谦虚,对兄弟鹿邑夫谦虚。

说来也怪,当有人夸我们,我们都会下意识拱拱手,说一句“哪里哪里”“过奖了”的话。其实这也是儒家思想。首先,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中国是一个重农的社会,重农社会的结果就是重农文化,这种文化是群体本位的沃土。群体本位的思想在中国深入人心,这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中,要求人们必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在集体劳动中需要对方的合作及其他人的支持,这都需要谦虚。可能有人会觉得此话与我前面说的有冲突,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团体”是生活的前提,可当每个人都可以自食其力,与别人发生关系就是次要的了,个人内心的平静,就成了内在的心灵诉求。其次,便要引出儒家另一个重要的观念:“礼”,其代表了“等级”“尊卑”,中国作为“礼仪之邦”,每个人必须按照自己所在的等级行事,人们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期望。所以形成了崇尚“贬己尊人”或“谦虚”的行为。

另外,“侠”精神也在苗凤三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苗凤三的一系列行为属于儒家的“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他的做法更像一个生活在现代的“古侠”。小说中苗凤三练就一身武功,更有“侠义精神”。中国的“侠义”精神历史悠久,这种精神很特殊。它是儒道墨等多个思想融合的产物。从“侠”的精神中,我们既可看到儒家“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入世思想;也可体会到到道家“侠之隐者,独善其身”出世思想;更可领悟到墨家“言必信,行必果”的扶弱济贫“兼爱”思想。王方晨老师这样构思,更突出了“侠”的道家部分。武功为浮云,精神诚可贵,因此,苗凤三始终不露、不出手,向世人保持了一介温良而通达的普通人形象。这或许正是王方晨老师对于国人精神境界的盼望吧。

难道苗凤三仅有这些“老派”思想吗?当然不是,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将人物与时代结合,让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处在历史复杂洪流之中的人物”。我还看到唯物主义哲学“发展观”。从苗凤三这个人身上,我看到了济南城的巨变,看到了历史的发展。而苗凤三也不是固步自封的人。他能与时俱进,从原来的馍馍房师傅渐变为纯粹的经营者。他还放弃传统手工,改用科技蒸馍馍。

对这篇《凤栖梧》,很多评论家以“传统”作为评点,但这篇小说不同于其他“回归传统”的小说套路。苗凤三的“改变”,不但可以使小说更真实,且与小说中其他不愿改进的人物做出对比,如鹿邑夫。这更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长度与“韧性”,以及它在现代的活力精神。

从《凤栖梧》,我们看到中国人普遍的哲学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在当代的命运。在别人看来,苗凤三是活生生的人物;在我看来,他是“文化的结合体”。

一部优秀的小说,主人公的性格往往是复杂的,但我们又可以从他复杂的心理,看出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和内在逻辑。

总之,《凤栖梧》是一篇非常有辨识度的小说,传统韵味十足,语言老辣筋道,内涵深厚复杂,值得我们反复体悟。

(作者系山东艺术学院2020级艺术史论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