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论《大盛魁》的地方性书写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 赵富荣   2022年01月20日14:02

内容提要:长篇小说《大盛魁》的地方性书写首先是北方边地的风景、风俗、人间烟火等生活世界的描绘,让那个时期的日常生活也能成为永恒的历史景观;其次是以丰富多元的人物形象,呈现日常生活所传承下来的生命义理、人生之道。其地方性写作的意义在于书写生活、书写人,以物质容器的丰盈指向人的精神理想的建构,在精细的俗世经验中,探索深广的灵魂空间。

关键词:邓九刚 《大盛魁》 地方性 生活世界 人物形象

邓九刚的小说创作,从题材上而言,可以分为人物小说,如《人的魅力》《世界公民》《托尔斯泰之死》等;动物小说,如《弃驼》《哈达朝鲁》《黄羊鸣》《白狐》《翁恭查干》等;驼道小说或者说商旅小说,如《驼道》《驼村》《驼商》《大盛魁商号》《茶叶之路》。①这三种题材中,邓九刚以长篇小说《大盛魁》为代表,立足归化城(今呼和浩特)的商业史,开拓了内蒙古商旅小说的先河,也为一座城市留存了一段生动鲜活的日常生活。

邓九刚从1972年开始发表小说,到1990年代《大盛魁》三部曲相继出版,20年的时间,在阅读、采访、写作、观察中,明确了自己熟悉的地方、生活、人群到底是什么——“我在这样一个地方扎根,我所写的经验和材料都是有来源的,我知道这个人物是在哪个地方成长的,他说的话、吃的东西、穿的衣服,都是有来历,有地方烙印的”。②邓九刚的写作立足于他出生、成长的地方,他在写作中不断地回望、不断地辨析其间的风土人情、世态万象。当他用一系列小说把这个地理意义上、经验意义上和精神意义上的故乡写出来时,他也找到了自己可以深深扎根的文学故乡。他的大盛魁帝国里,有城市、驼道、商旅、风景、风俗、人间烟火等北方边地的生活世界,有商人、驼夫、官员、家眷的生命情状,也有作者在其中审察、思考、追问的人的存在,这些构成了他地方性书写的主要内容。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看日出日落,感受花开花谢,在衣食住行中过着儿女情长的生活,生命在这些日常里展开,情感在这些日常里落实,这就是小说叙事的永恒主题。③《大盛魁》的地方性书写首先是人的生活世界的描绘,让那个时期的风俗、人情、吃喝、玩乐、器物,甚至建筑被凝聚、被书写,让这些“日常”永久定格。归化城里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有清真寺、望月楼、关帝庙,在扎达海河两岸,钱庄、票号、店铺,牛市、马市、驼市、羊市,制毯作坊、马衣作坊、驼屉作坊一直从驼桥桥头铺展到了道台衙署的房子后面。在这些建筑中间,有归化本地的“红纸幌子”“白纸幌子”饭店,京城来的“聚京堂”饭馆,沙王爷开的烧麦馆,以及紧挨着饭店的大戏馆子,山西梆子不绝于缕。当然,在归化城的清明上河图里,最有活力的风景是“卸完了货的驼夫、穿着各色袍子的蒙古族男女、衣帽整齐的商人、头戴白色圆帽的穆斯林、光脑袋的喇嘛、圆脸的巴尔虎人、面容粗黑身挎腰刀的西藏人以及让古海特别新奇的灰蓝色眼睛蓄着胡子的俄罗斯人。一个身着绸质长袍的满清贵族在津津有味地欣赏着卖艺人的手艺”④;在大盛魁城柜里忙碌着的“祁掌柜们”,穿着“杭州六机织的黑色绣花绸的长袍……脚上也是圆口布鞋,崭新的俄罗斯黑呢鞋面,连布纹都看得清清楚楚,鞋底的边沿用白膏子刷的锃锃闪光”⑤;还有大盛魁的伙计们,“一刻也没停,算盘声又噼里啪啦地响起来了。本地和外地的相与和客商纷纷走进大盛魁城柜的院子,或洽谈、或过账、或出货,交际、经营、财务几个部门的房子里坐满了客人”⑥。跟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就这么写过来,有些是大写意,有些是工笔细描,有些则是水墨点染,一段轶事掌故,几句买卖闲谈,三两个的人物,归化城的衣食住行就这么一条街一条街写下去,让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成为了永恒的历史景观。

跟随着人物的足迹,这种日常风情的描写拓展到喀尔喀草原、晋中平原,甚至是俄罗斯腹地。在恰克图的年节时,“中方买卖城内人声熙攘,卖艺的、演杂技的、变戏法的,在街道的交叉路口上吸引了成百上千的俄罗斯男女。锣鼓和唢呐声拼命地放出最高的声响,渲染着节日的气氛”⑦;在晋中大地,“宅院就像一面旗帜,它标志着一个人一个家庭在事业上成就的大小和社会上的地位高低;它是一个人走向世界的出口,也是一个人完成自己使命之后的一个安静而可靠的归宿之地……到处都耸立着一座座纪念碑似的宅院,一律的深灰颜色,每个村子都是”⑧;在西伯利亚,“贝加尔湖湖面被无边无际的大雪覆盖着,海九年为他和维克多的生意押运茶货,运货的是狗拉雪橇,雪橇就像驼队似的拉成一条长长的链。数十只西伯利亚狗在雪野上奔跑,它们的狂吼声汇成一片,在雪原的上空盘旋”。⑨作者下沉至那片生他长他的故乡深处,下沉至他所熟悉和研究的驼道、商旅生活中,捕捉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捕捉他们在时间流逝中静静保留的气息;这些风物、风情、人间烟火的日常,因他的文字,被回忆的光芒照彻,自由呈现,成了诗,成了生命树上崭新的创造。

“真正的小说家,必须对他所描绘的生活有专门的研究,通过研究、调查和论证,建立起关于这些生活的基本常识。有了这些常识,他所写的生活,才会具备可信的物质证据。”⑩邓九刚的地方性书写不仅限于还原了生气勃勃的日常生活,他“前前后后采访过一百多位从驼道也就是茶叶之路上退下来的老商人、老驼夫”11,在采访、调查和研究中,建立起了关于大盛魁商号、茶叶之路、驼道、羊道的专业知识,在小说中像科学一样精密地还原了这些专业知识和基本常识。

大盛魁里,有月月骡子季季标的商业结算、三年分账、财东会议、太平清册(三年的经营报告)、万金账(股份分配、经营总额、利润、固定资产、公积金等)、大下市(斥退全体掌柜)、剃头(替财东还清欠账)等等商业事件的细密和精确的描绘。驼道上,有许多铁规:货物一律按照一百八十斤的分量装包,骆驼缰绳的长度一律为七尺五寸,搂头绳是七尺,绑鞍架的挺绳是二丈五尺;驼队下面以把子(亦称链子)来计算,每链骆驼必须18峰;驼队中的有职业领房人、驼头、驼夫、做饭的锅头、治病的先生,他们在七月至九月上路,走内路和外路,外路的一直可以到达莫斯科和西伯利亚诸城。12驼场里,百步草是“椭圆形的叶子,麻蛇一样的根”,专制骆驼口疮病;胡椒治骆驼脱掌,“一峰病驼抓一小撮胡椒就够了,拿井水熬,熬三个时辰,要慢火……熬好了要晾一天一夜,再行灌驼”13。在羊道上,有羊把式——专门从事长途赶运活羊的职业,把活羊从归化城赶到北京城,一千里路,一路不掉膘14……自成一体的《大盛魁》商业世界里有他独特的运营方式,贯穿小说始终的就是这些专业知识精密、准确、生动的还原。

一个作家把握、成就自身的能力表现在他笔下的世界其独创性程度如何,其建构世界的逻辑真实性程度如何,以及构成这个世界的那些细节的真实性如何。《大盛魁》中日常生活和专业知识写得像科学一样精密,完全和物质生活世界严丝合缝,甚至可以被真实地还原出来。读者对一部小说的信任,正是来源于它在这些肉感、琐细、坚韧的细节中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真实感。读者信任、沉浸、接受这个由经验、细节和材料所建构起来的逻辑真实的世界里,也接受它所传达的思想和精神,《大盛魁》这个独创性的文学故乡就建立起来了。黄永玉在《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的序言里说,在文学上我依靠永不枯竭的、古老的故乡思维。故乡思维是什么……创造出一个有人歌于斯哭于斯的生活世界,一个在他们的爱中得以保存的完整的故乡。15邓九刚用有无数嘈杂且真切的活人的声音,不惜余力地还原了那时的物质世界和俗世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土地上的每样东西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让每个人的生活和祖先连在一起,有了根脉;在这些故事里,每个人的生命更完整,更健全,更贴近自然;这些故事连通着历史、信仰和情感记忆,这是个传统、信仰没有断裂的世界。邓九刚的地方性写作在这里是面向故乡、寻找传统和寻根的写作。

钱穆说:“中国文学即一种人生哲学。”16文学笔下的历史,既是生活史,也是生命史。《大盛魁》还原了归化城的日常,这是生活的故事化;而以古海为中心,商人、伙计、驼夫、官员、手工业者、晋商背后的父母妻儿,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则展示人物性格化和人物内心世界审美化的过程。这些人的生命史中,有反道德、反人性的人物,有疯狂的、暴烈的人生,有等级森严、赏罚分明、诚实守信的经商之道,也有勤奋、坚忍、深谋远虑的励志哲学。钱穆说:“世俗即是道义,道义即是世俗,这是中国文化的最特殊处。”17《大盛魁》的另一种地方性书写,就是用形象来呈现生命的义理,呈现人生之道。

古海的生活经历和生命历程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他随时都在展开自觉的追求,即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追求”18 。合规律性,就是古海一直按照民间伦理、儒家学说、大盛魁理念、驼道规矩来塑造自己;而这些行为准则,与他自觉和不自觉的个人目标是一致的。少年的他双手会打算盘、会心算、会写字,他按照父母的期望成长。大盛魁学徒,嘴勤、手勤、脚勤,学会了蒙古语、俄语以及各种管理经验,当了大掌柜的贴身伙计,他按照大盛魁的规矩打磨自己。流落到驼村之后,古海放骆驼、走驼道、开辟新驼道,以民间伦理和卧薪尝胆的坚忍把自己改造成铮铮铁汉。重回大盛魁,万里押运压茶机、建召河牧场、开拓中国与俄罗斯的合法贸易通道,他要建功立业,为大盛魁,甚至是中国民族工商业杀出一条血路。一次次绝地逢生的淬炼,一次次灵魂的挣扎与超越,古海从循规蹈矩到敢想敢干,从文弱书生到叱咤风云的商场领袖,他在世俗和道义中成就自己传奇的人生,完成了一个典型人物性格化的过程。黑格尔说,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心灵的威力,就在于它本身设立的矛盾,忍受矛盾,克服矛盾。19古海在功利性追求与人性矛盾状态中挣扎,在生活的进程和生命的际遇中展示了个体心灵的生长和生命的力量。

古海是有集中效益的典型人物,他折射的是一个群体,他的生命历程就是中国儒商——晋商、归化商人、京商等等所有商人的一个缩影,他是他们,他们也是他。这一类型人物的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仅仅通过古海个人的经历不足以展现。所以,作者用了《史记》中的互文见义法,人物性格、命运互相补充互相印证。大掌柜王廷相“目光凝重面色沉稳”,财东代表会议上精准地把握火候、处理矛盾,与俄罗斯人谈判时的欲擒故纵,开拓新疆市场的深谋远虑,走“暗房子”时的非常胆量;对待损害大盛魁利益的祁掌柜杀伐决断,对为大盛魁付出性命的海掌柜,极尽死后的哀荣;大掌柜是儒家文化浸润出来的,有眼光、心胸、智慧、谋略的理想商人形象。大掌柜所为,就是古海成为大盛魁的掌舵人之后的所为;而古海在驼村、驼道上的淬炼重生,也补充了大掌柜年轻时的成长经历;没有几番生死考验,他们都成不了大掌柜。功成身退的骊掌柜、大胆改革的李泰、改写国籍的邝振海、背叛大盛魁的祁掌柜、中间人物史财东,甚至是作为反面典型的祁掌柜等等,这些人物的生活和生命历程就是晚清中国商人的群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背景下,他们有着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软弱性,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以勇者无惧、智者无惑、诚者有信、仁者无敌的才华支撑着中国民族商业的发展,对这些人物形象的精心塑造也包含着作者对于传统儒商的热爱和尊敬。他们的人生故事、生命成长以及“日常生活蕴含着的人情、义气、忠诚、牺牲,这些都是中国人特别看重的人生道义”20,也是《大盛魁》所传达的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儒商的伦理精神。

古海是儒商的典范,是事业的成功者,可是情感似乎一直是他的绊脚石,他是感情的失意者。古海励志的人生路上,葬送了三个女人的青春,也葬送了父母的生命、灵魂。古静轩作为一个不如意的商人,他的期望都寄托在了儿子的身上,古海的大起大落,让他从骄傲自大、失意疯癫到坠崖身亡。母亲,这个平日柔弱雅静的女人,经历了丈夫去世、儿子生死不明、儿媳的不伦之后,其性格中的刚强、狠辣也被激发了出来。古海在出人头地的路上,可以舍弃爱人、父母、家庭,甚至生命,狠辣的个性与母亲如出一辙。而古海的幸运在于,母亲的行为让他警醒。在二斗子的驼队进入毛尔古沁大峡谷的时候,他提前开了枪,保全了戚二嫂和二斗子等人的性命,在事业和情感之间,能够处理得更为通达一些。《大盛魁》书写晋商背后的父母、妻子、儿女的守望、等待、失意、疯癫、绝望,是用一种生活来解构另一种生活,用一种义理来反抗另一种义理;这是弱的哲学,是精神的异见,也是生命义理的一次崭新发现,它对人与世界的关系作出了完全不同的诠释;《大盛魁》另类人物命运书写具有某种精神标识的意义,能扩大我们对生活和自我的理解。21《大盛魁》以丰富的人物群像,呈现生活别史,呈现个人生命史、心灵史,呈现日常生活所传承下来的生命义理,展示世俗中的道义,道义中的世俗。

邓九刚的写作“在细部流连,努力地由细部把握整体,他相信正在周围躁动的一切是生活的粗糙表象,而他手里的这部小说揭开了生活沉默而真实的层面”22。《大盛魁》展示北方第一贸易公司大盛魁由盛到衰的过程,展示茶叶之路、万里驼运的辉煌发展,展示归化城的风土人情;而这一切都是“生活的粗糙表象”,无数如古海一般的普通人在时代大潮中的悲欢离合、心灵的挣扎和成长才是“沉默而真实的生活”。《大盛魁》记录伦常、秩序中的人的日常,最终是对每一个个体的感同身受,对人类处境慈悲的打量、深切的体恤和贴心的思忖。

注释:

①托娅 • 阿茹汉:《内蒙古自治区小说史》,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86页。

②⑩谢有顺:《小说写作的几个关键词:地方,物质,感官,自我,时代》,《收获》2016年第1期。

③2021谢有顺:《文学及其所创造的》,海峡文艺出版社2016年版,第318、332、333页。

④⑤⑥⑦⑧1314 邓九刚:《大盛魁》(第1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11-12、19-20、234、263、251、124、311—312页。

⑨12邓九刚:《大盛魁》(第2部),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版,第316、38—39页。

11邓九刚:《正在长大的“孩子”》,《文艺报》2008年5月4日。

15张定浩:《爱和怜悯的小说学——以黄永玉〈无愁河的浪荡汉子〉为例》,中国作家网2014年9月11日。

16钱穆:《现代中国学术论衡》,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248页。

17钱穆:《中国史学发微》,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88页。

18刘再复:《性格组合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340、360页。

19转引自刘再复《性格组合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第360页。

22李敬泽 :《格格不入,或短篇小说》,《文学报》2015年2月19日。

[作者单位:内蒙古作家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