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点史成诗的舞蹈想象
历史与艺术是一对奇妙的关系。历史是事实的记录,有记录就有缺失,历史越久远缺失越严重。艺术是想象,是基于事实的虚构。历史与艺术相互取长补短,历史给艺术想象予可靠的事实,艺术可以填补历史的疏失和缺漏。
2月11日至13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剧目,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出品,北京演艺集团联合北京市援疆和田指挥部、和田地委宣传部共同制作,北京歌剧舞剧院、新疆新玉歌舞团演出的历史题材舞剧《五星出东方》(许锐编剧,王舸导演)在国家大剧院圆满完成了全国巡演北京站演出。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是两千多年前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作为国家一级文物,它的历史信息极其稀缺。由于它跨越千年的历史预言和巧合高度契合中华民族的时代图景和美好期待,是文艺创作的珍贵题材,也由于它的历史信息极其稀缺,给文艺创作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这个题材首先被舞蹈这一艺术样式“捕获”是幸运的。
舞蹈是最原始、最本真、最普泛的人类艺术形式。《毛诗序》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在俄国芭蕾大师米哈伊尔·福金看来,舞蹈要为表达人类内心世界找到最完美的形式。可见,舞蹈是表达人类思想情感最有力量的艺术样式。用最有力量的艺术样式来表现历史信息缺失的文艺题材,是非常合适和必要的。该剧高水平地编排创演出一场融通古今的舞蹈想象,钩沉文物深邃的历史积淀,释放出其中丰厚的文化蕴藉,揭示出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真理,表达出当代各族人民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心声,开创了文物题材舞剧的新形式,是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彰显时代崭新气象的优秀舞剧。
笔者认为,这部舞剧首先成功在对文物IP的艺术解读和释放。该剧以新疆和田尼雅遗址出土的“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为核心IP,生发出汉朝戍边将领奉在精绝古城与北人首领之子建特、精绝首领之女春君之间,从剑拔弩张到并肩携手,从素不相识到深深认同,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这个故事设定符合生活逻辑,在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结构性矛盾的语境下,奉、建特、春君的个人关系从情感认同到文化认同再到价值认同,最后到命运认同,但个体的命运难以超越时代的宿命,因而奉最后被北兵所杀,这是历史的结果。由于这个悲剧结局深化了作品主旨,提纯了精神境界,增强了戏剧张力,这也是戏剧的需要。舞蹈艺术是形象强于叙事,舞剧《五星出东方》通过用舞蹈塑造形象的方式,成功地塑造了人物。天真烂漫、取汉名向往东方的精绝首领之女春君,忠诚勇毅、尽心守护西域安宁的汉戍边将领奉,彪悍耿直、最终心归大汉的北人首领之子建特,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观众在欣赏多彩多姿的舞段和精良考究的服化道灯光舞美设计的同时,记住了人物,记住了故事,记住了这块汉代国宝级文物,进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旨被观众所接受也是润物无声、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了。
其次,该剧成功在以正确的历史观尊重历史、还原历史、想象历史。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该剧以汉代文物为构想之源,通过讲述一段虚构的故事,很好地还原了边疆地区民族融合的历史。当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邂逅这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舞剧中的人物和故事,仿佛故事是真实的。这当然与主创团队高超的艺术手段有关。比如,考古队员在尼雅遗址现场考古发掘的首尾呼应给观众造成极强的代入感;再比如这部作品充分尊重历史事实,还原了一千多年前西域即古代新疆的历史人文风貌。从精绝古国的国名,到参考克孜尔石窟中“龟兹壁画”里“伎乐天人”的灯舞,再到剧中服装从颜色、样式、纹样等设计都结合了出土文物中的元素,以及提取自织锦护臂色彩的灯光设计等,都充分汲取了历史素材;还比如故事的构造符合民族融合的历史大势,这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最后,该剧的成功还表现在舞蹈艺术本体的创新发展上。舞剧中的舞蹈往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抒情式,一类是叙事式。而该剧中的舞蹈不光是为渲染情绪或营造气氛,更不是单纯地为舞而舞,而是恰到好处地递进了情节,这样的舞蹈是为讲述故事、塑造人物而服务的,让观众不觉得费解,才是有灵魂的舞蹈,才能打动人心。威武雄壮的将士持钺舞、婀娜灵动的精绝女子捧灯舞、刚劲有力的修筑城墙舞、诙谐幽默的洗澡舞、活泼娇俏的春君独舞、情意绵绵的双人舞,富有禅意的僧人三人舞,都有效地推进了故事情节,既让观众觉得好看好懂,又使舞剧的结构更为紧凑。特别是奉向众人“讲述”长安景象一段,随着奉的讲述,端庄雍容的仕女舞、插入汉乐府《长歌行》吟诵的丰收舞、面具舞等轮番上演,尽显大汉都城的风华和气象,与西域舞蹈形成鲜明的风格对比,既丰富了舞段的视觉呈现,又烘托了奉的英雄人物形象,还使一心向往东方的春君人物形象变得真实可感。这些舞蹈已经形成了核心舞段,具有标示性的舞蹈动作设计,具有明显的历史渊源和民族特色,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极具感染力和冲击力,是对当代中国舞蹈艺术的特别贡献。
(作者系中国评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