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北京连演18场 尽显传统文化之美
剧照
4月8日至24日,故宫博物院、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品,域上和美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等运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2022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北京文化艺术基金(2021)年度资助项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在北京保利剧院连演18场,创下该剧巡演以来最高纪录。
连续三次加场,18场一票难求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自2021年8月北京国家大剧院首演后,在全国16个城市演出50场,积累了极高的口碑。2021年度观剧总结活动中,几乎所有受访网友都将《只此青绿》列为推荐剧目。
2022年3月,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二轮全国巡演首站海口站,从最初2场多次加场至最终10场,仍一票难求。众多“青绿粉”千里追剧,跨城连刷。据了解,海口站观众中40%来自外地,这里面有从首轮广州站后一路抢票追随连刷11场、海口站连刷6场,以及从哈尔滨、北京等千里之外寻剧而来的粉丝……
同样的情况也在北京复制,连续三次加场至最终18场,开票即售罄,观众不得不开启“打地鼠式”抢票模式。大麦网数据显示,多次购票观看《只此青绿》的观众占比约8%。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睿介绍,在座位开放率75%的情况下,每场上座率达到98%,18场共1.9万人次观看,创造了中国舞剧在一个城市连续演出场次的最高纪录。他认为这是疫情之下演出行业的奇迹,是对整个演出行业的鼓舞:“在疫情影响,演出行业低迷的环境下,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连日来的演出盛况,是剧院方和团方共同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定期消杀和核酸检测、全力保障的结果。而最根本的,是制作精良的艺术作品必然能赢得市场和口碑的双丰收。”
打造品牌IP,“青绿”周边产品受捧
近期,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与苏酒、竹叶青茶叶、古越龙山黄酒、吉利汽车、海信电视、长城葡萄酒等多家国内知名企业合作开发联名产品,推出行业首款数字藏品纪念票、打造城市打卡地、策划线上互动话题,筹划制作电影版、动画版和戏剧现场等,为观众构建更多通往民族文化IP的桥梁。
在剧院大厅,每场演出前都能看到文创售卖台前排起的长龙,观众提早几个小时来领取限量纪念票,也在场刊、口罩、保温杯、香氛明信片、多层文件夹、笔记本、发带、丝绒包等周边产品前流连。刚刚上新、印有“中国东方”的口罩,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热品。
作为观演前的“打卡地”,让每一位“展卷人”在观演后都能将画中的一缕“青绿”带回家,抢购也成为常态。海口站曾因加场紧急调货,北京站却因为疫情影响常处于存货不足的状态,每场只能“限量供应”。而最新设计的行李牌、马克杯、帆布包、杯垫、书签、便利贴、雨伞等,仍在协调工厂紧急生产。
这种“供不应求”的现象,也充分说明《只此青绿》IP商业潜力巨大。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景小勇表示,《只此青绿》与品牌的合作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这充分说明,我们的演出开始逐步从舞台走向生活,开始由舞台上的艺术走向生活中的艺术,实现了艺术与生活的有机融合。这种融合标志着舞台艺术作品的影响力跨越剧场的时空,开始向社会生活多个层面延伸。”
“只此青绿”写入《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4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专门就青年群体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只此青绿”也被写入了白皮书:“从热衷‘洋品牌’到‘国潮’火爆盛行,从青睐‘喇叭裤’到‘国服’引领风尚,从追捧‘霹雳舞’到‘只此青绿’红遍全国,中国青年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发自内心地崇拜、从精神深处认同,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更加自觉,民族自豪感显著增强,推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文化自信氛围。”
《只此青绿》早在被誉为“最懂年轻人”的B站“最美的夜”跨年晚会上,就让年轻人狠狠体验了一把什么叫宋朝美学。在网络上,年轻观众看《只此青绿》专业到“考据”。演员的服装、妆容,台上的道具、布景,都被他们从文物中找到原型。打开B站或小红书等平台,搜索“只此青绿+仿妆”等关键词,能搜出很多博主研究舞蹈、发型等,这些在视频或图片中露脸展示的博主,基本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人说,自己的座位在三楼,看不清楚,但舞台上挂的那幅画,应该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他‘看’得没错。”总编导周莉亚、韩真常在网上阅读观众的观后感,这些评论让她们深刻地感受到年轻观众乐于输出,已成为剧目创作的参与者。
从创作者到受众的年轻化倾向,通过这部作品,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编导周莉亚、韩真,编剧徐珺蕊,作曲吕亮等主创,舞蹈演员张翰、孟庆旸、“青绿锦鲤”谢素豪、刘沛然、吴宇婷、张峻赫、海南籍演员曾小玲、徐铭启、刘洋等相继出圈,演职人员入口常能看到等待他们签名的观众。
演员与观众合影
媒体探班,推广时代新青年
据粗略统计,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媒体曝光达百亿级,官方媒体报道超过2000篇,亮相央视《新闻联播》5次,微博热搜十余次,微博话题阅读超过19亿、讨论超49万。
春晚后,“青绿”得到了媒体更多关注。在海口站,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文艺报道》、浙江日报报业集团旗下新媒体天目新闻、海南日报、海南电视台等16家媒体,对演出、主创、主演以及当地籍演员等进行了深度采访和跟踪拍摄。初步统计,海口站媒体报道以“只此青绿 海口”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条目近7000万条。
3月14日,新华社以《只此青绿,“但我还是我”》为题,将孟庆旸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代表进行了专题跟踪报道,讲述了其为角色倾注全力、不留后路的青年精神。3月16日,新华社又以《梦想指路,这很中国》为题,发起对文化与自信、古老与现代、传承与创新的讨论,孟庆旸在受访中真挚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想:《只此青绿》受到欢迎,正是新时代青年们发自内心地欣赏、致敬中国极富魅力的传统文化。
4月初,《中国青年》杂志分别对舞蹈诗剧主创主演做专题采访报道,涉及集团青年演员张翰、编剧徐珺蕊、青年作曲吕亮等。4月15日,由人民网、人民日报等平台联合微博发起“乡村伴读计划”,邀请“青绿饰演者”孟庆旸共读《了不起的宋版书》,领略宋代美学。4月20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邀请集团联合举办“中国传统乐舞季”系列展览,以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特色项目,实现彼此赋能,助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4月20日,2022年联合国中文日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二届海外影像节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现场同步向全球播映了一小时特别节目,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为其特别节目的开场舞,并登上当晚《新闻联播》。4月2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开卷品书香》特别节目播出,邀请孟庆旸在国家图书馆演绎舞蹈《追光者》,对阅读的真挚热爱娓娓道来。4月23日,央视新闻推出的“五四”特别策划“中国UP”青春季活动开始预热,孟庆旸受邀演讲,通过“向上”的故事,分享收获与感动,发现厚积薄发、青春蓬勃的中国力量。
此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文化十分》《中国电影报道》《中国文艺报道》和央广中国之声、文艺之声,以及北京卫视《每日文娱播报》、新浪《新闻人物》等也相继走进后台探班。
剧组幕后,延续的“中国东方精神”
“青绿”剧组被同事们称为“最内卷”的剧组。总编导韩真认为,这种“卷”恰恰体现了中国东方演艺集团作为文艺工作国家队的精神内核:“每场演出前,都能看到演员自觉地在舞台上练功、站位,不同组别的演员在空无一人的剧场舞台上投入地诠释角色。”
第一次以“青绿”角色登上舞台就获得观众们的认可、被网友称为“宝藏演员”的吴宇婷,北京首秀深受认可的“张展卷”张峻赫,被网友深扒出来的“徐展卷”徐铭启……中国东方演艺集团走过半个多世纪,“传帮带”的“中国东方精神”仍在延续。
演出81场,问及“青绿”的饰演者孟庆旸有何体会,她说:“具体到诠释的细节,则需要日复一日的思考和练习。需要注意到这个角色从始至终的层次变化,每一个地方,是否该眼睛用力,还是眉心用力,她是如何笑的,是否需要带有情感……”正如总编导周莉亚所言:《只此青绿》没有最终的版本,只有最好的版本。
在北京的演出中,“青绿”不仅吸引了各个不同年龄层的中国观众,印度、日本及阿联酋等驻华大使馆外国友人也走进剧场,对充满中国传统文化意蕴的舞台艺术赞不绝口,并发出赴外演出的邀请。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未来,期待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与各国观众共同展卷,让全世界领略中华文化艺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