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歌仔戏更加织密的合作是必然
20多年来,我只身或随团往返厦门与台湾已成为常态,有交流,有演出、访友或旅游。闽南可说是我工作生活圈的固定范围。两地语言与文化相承,尤其是闽南戏曲艺术的广博深远,正是我这个从事台湾歌仔戏音乐创作与伴奏的工作者汲取养分的大泽:开阔了艺能见识,丰富了美学感知。
2018年10月,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林德和主任和作曲家江松明老师分别传来微信短讯,商讨在短期内组织台湾乐师加入新制作的《侨批》乐队行列的可能。时任台湾戏曲音乐协会常务理事的我接获此讯向陈孟亮理事长报告后,旋以协会之名进行乐师招募。所幸仅数日内就完成招募任务,提供了技术、经验、时间都合于要求的10位演奏员,计有胡琴3位和笛子、笙、古筝、击乐、大提琴、低音提琴、唢呐各一位,前往厦门参加歌仔戏《侨批》在厦门首演的排练,并赴福州参加当年举办的第七届福建省艺术节暨福建省第27届戏剧会演。特别高兴的是,我们参与的《侨批》荣获了艺术节优秀剧目一等奖。2019年4月,我们再度跨海来参加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立项资助”的修改排练演出,感受到大陆文艺工作者在艺术创作上的精益求精。本以为演出后排练将会告一段落,没想到,该剧又入选了第十六届中国戏剧节。2019年10月,我再次带领10名乐员来大陆参与中国戏剧节的演出。演出期间,福建省电视台采访我的时候,我说过这样的话:“过去我们基本上只是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不管是看现场或者看录像,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会感受到其中细腻的部分,合作让我们获得了很多不同的经验。”《侨批》获得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我们的乐员都觉得与有荣焉,因为我们参与了这部剧难以计数的修改排练和演出。
自1995年海峡两岸歌仔戏交流活动以来,从研讨、论文发表、观摩演出,及至演员、主创等各类合作交流活动,成果斐然;两岸个别乐师之间的交流自是深刻,但如这般的协作演出工作模式却是前所未有的开创。《侨批》传递出合作的好消息。两岸歌仔戏展开更加织密的合作是必然趋势,两岸混合乐队的顺势组成,正是歌仔戏交流进程中必定收获的成果。
2020年,《侨批》再度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再次邀约我们参与修改演出,但令人遗憾的是,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的合作暂停了下来,包括研习中心与台湾薪传歌仔戏剧团2020年合制传统经典剧目《陈三五娘》的计划、拟应邀参加在昆山举办的“戏曲百戏(昆山)盛典”的开幕演出等,也因疫情而中断。
台湾的歌仔戏演奏员和编作曲人员,绝大部分是无固定雇主的自由乐师,大型的创作剧目皆由临时任务编组分配组成,且从业人数不多。几次参与《侨批》伴奏任务的台湾演奏员,由专职歌仔戏演奏员、教师和年轻优秀的国乐器独奏获奖者组成。台湾的国乐学习人口密度高于闽南,仅台北一地就有两个公办职业国乐团和数个子团及四个设有传统音乐系所的大学,但以中型乐队为伴奏基础的歌仔戏(或戏曲节目)演出并不多。台湾一年的大型歌仔戏演出,约莫不超过20场能以中型乐队以上作为伴奏,加入《侨批》乐队行列,确实是台湾演奏员们难得的工作经验。
我在台湾从事音乐设计、作曲编腔工作,与闽南歌仔戏音乐工作者早已建立了多年的深厚私谊。担任作曲配器的江松明老师更是我知交30年的好兄长。江老师的音乐作品展现了浓厚的歌仔戏风味,娴熟的专业作曲技巧大大提高了剧种音乐的审美价值,运用并开拓特色乐器的演奏表现,也适恰地融入台湾歌仔戏曲调,堪称海峡两岸当代歌仔戏音乐作品的典范。此次《侨批》的排演,从音乐排、响排、顺排、技排、彩排到演出,能和大陆剧团优秀的专业演奏员、演员们比肩而事,是我个人从事歌仔戏音乐工作生涯中很重要的一段学习观摩旅程。谨以拙文表达对《侨批》乐队经验的珍惜,以及对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严谨制作的致敬。
(作者系台湾戏曲音乐协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