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贡献力量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 张馨宇   2022年10月31日09:34
关键词: 舆论

■受访人:杜海涛(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黄楚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数字媒体研究室主任)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全面总结了新时代十年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为中国未来发展擘画蓝图,对各行各业提出新的要求。报告中第八部分“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对传媒业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作出新的部署。传媒行业人士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并为接下来的发展作出规划。商报采访传媒业业界学界的相关人士,请他们谈谈对二十大报告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理解和把握,深入解读二十大报告对传媒业提出的新要求,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并结合具体工作为下一阶段工作作出规划。

杜海涛:壮大行业主流舆论阵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多次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近几年来,意识形态领域更是面对着错综复杂环境和严峻的风险挑战,这对整个传媒业的发展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二十大报告中再一次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传媒从业者与传媒企业领导者,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不动摇,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委书记“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章立制,规范管理,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长期工作来抓。第二,卓众出版作为专业传媒单位,在内容方面必须始终旗帜鲜明地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严格做好内容质量审核把关工作,守好专业传媒舆论阵地。第三,落实中央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要求,卓众出版将推动中国专业传媒的融合发展与信息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作为自身使命,依托信息技术构建和加强全媒体传播格局,扩大行业主流舆论影响力。

“十三五”期间,卓众出版着力推进旗下媒体融合工作。经过几年的探索与转型,逐步形成了以内容为核心的,集合短视频直播IP、新媒体平台、品牌活动等全媒体形态融合发展的传播格局。2021年全年,卓众出版旗下全媒体矩阵的传播总量超过5亿次。2022年,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卓众出版在上级单位支持下筹建了融媒体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开始试运营。“融”的不仅是信息生产制作方式和传播渠道,还有先进技术与行业资源,可实现XR制作、直播视频拍摄制作、活动发布、信息监测等多项功能,将全面提升专业传媒数字化制作与传播能力,为数字传媒时代进一步壮大行业主流舆论阵地提供支撑。

为调动激发团队创新活力,卓众出版自2020年起开始实施“创业池”计划,已筛选出多个具有前瞻性、符合数字传媒时代发展战略方向的产品、项目、团队进入“创业池”进行孵化,为其提供更加灵活多元的管理机制和创新发展空间。“创业池”团队首先要坚持党性原则,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进入“创业池”后,入池人员创业热情高昂,业务视野、人员效率均大幅跃升,生产力得到有效释放。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在“十四五”期间,卓众出版将以高质量发展为中心,着力构建以专业传媒为基础的数字业务快速增长的运行总格局,同时实施三项业务战略,一是专业传媒强基战略,其内涵有三个方面:提高政治站位,服务国家战略,巩固行业主流媒体地位;构建提升专业传媒的各种能力,筑牢专业传媒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不断完善全媒体矩阵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二是营销服务升级战略,通过数字业务的增长,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三是数据业务开发战略,立足未来开发面向专业领域的大数据服务平台。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意高远、思想深邃、鼓舞人心、催人奋进,作为中国专业传媒集团的代表,卓众出版将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统筹推进,确保抓好抓实抓出成效,为传媒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黄楚新: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上所作的报告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对传媒业的整体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进一步明确了传媒业新的发展方向。

首先,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同时又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与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相比,在“马克思主义行”的后面加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变化意味着,传媒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顶层设计方向上应以“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基础,坚持理论导向,重点关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所面临的舆论动态和宣传难点,将对意识形态的指导细节以及具体的传媒体发展方向落实到本土化层面上来。

其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媒体融合建设的发展方向与操作细节,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将此问题概念化为对“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建设,提出要“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侧重于强调各种各类媒体的系统性、协同性。这一方面体现出党中央对媒体融合深度发展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对传媒行业的融合水平以及建好建成一批高水平新型主流媒体提出更高要求。

最后,二十大报告中就新闻媒体在思想宣传与新闻舆论工作中的“文化自信”问题作出了全新阐述,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传媒业做好思想宣传工作提供了总方向、总目标、总遵循。

对于二十大报告中的新变化新提法,传媒业可以依循如下策略。

其一,坚持顶层设计的政策导向,着重剖析新变化中的理论转向,以理论指导改革方向,加强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解。比如,中国式现代化的一大特征便是人口数量巨大,因此在公共舆论参与、网络平台互动等方面参与者众多、群众意见复杂,新闻媒体的内容宣传与舆论引导工作也面临更多挑战。因此,传媒业应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将公众的话语参与引入舆论工作重心。

其二,发展全媒体传播体系,推进技术赋能背景下的媒体深度融合与网络空间治理层级,建立主流媒体权威,治理信息失序难题。与前一阶段的媒体融合发展规划相比,新时期的媒体发展更要注重体系化建设,不仅着眼媒体本身的融合发展,更要关注战略上的整体调控,从技术运用、内容生产、舆论空间治理等多重维度提升全媒体传播的协同效力。

其三,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导向,对内发展文化产业链条,对外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二十大报告中对传媒业在文化产业发展以及对外传播方面都提出了要求和发展方向指导,具体而言,新闻媒体应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结合本土化特色,拓宽文化产业的发展渠道,增强文化传播路径,比如福建省尤溪县融媒体中心就以朱熹诞生地为发展契机,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增设研学、非遗文创产品等项目,增加文旅创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二十大报告中又再次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现阶段传媒业仍应将意识形态的责任落实问题精细化,尤其在县级融媒体建设中,要将责任落实到基层,着眼基层意识形态建设与舆论引导问题。作为国家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基层融媒体面对的是意识形态工作中范围最广的受众市场,其意识形态建设工作量大、影响力强,因此更要将责任问题落实到个体,牢抓主流思想舆论,配合整体社会治理。比如疫情期间贵州综合广播未经审校发布某疾控部门官员被查谣言,引发舆论争议,严重影响特殊时期的舆论引导和基层意识形态建设效力。这种情况要坚决避免。

其次,传媒业仍应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政治敏感性,尤其要增进对资本影响与舆论博弈问题的理解。在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上,新闻媒体应始终立场坚定,有斗争精神和带头意识,对社会稳定、人民利益负责,对党和国家负责。在媒体深度融合的现阶段,部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不能始终坚持主流意识形态方向,在资本介入与舆论引导问题上缺乏认知。媒体是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阵地,应正确认识资本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正负效应,重点关注舆论引导、舆论控制与舆论安全三个维度,警惕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渗透,维护主流价值体系。

最后,要将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归属方法化、常规化,做经验总结,形成学习方案。现阶段,部分媒体仍未能把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具体方法,或将该政策视为空中楼阁,学习浮于表面,未能落实到具体的新闻媒体工作实践中。因此,媒体应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实际问题,将宏观理论具体化细节化,并形成一套常规逻辑,使其扎根于新闻从业者的日常工作当中。

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目前,媒体融合已经进入深水区,传媒界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中,主要取得两项成果。一方面是县级融媒体的建设,通过县级融媒体中心“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社区信息枢纽”三大主功能的建设与发展,将媒体与社会治理紧密连接,从“一地一端”到“一地多端”,充分勾勒全媒体体系的平台框架,形成区域间全方位联动,重塑一套地域性的信息传递系统。另一方面是建构起较为完善的媒体矩阵,增强主流媒体的矩阵传播意识,融合了曾经的“两个舆论场”,将线上线下的二元结构转变为一体化的内容传播模式。

未来,新闻传播行业首先应加强全媒体传播的体系化建设,将发展侧重点聚焦在媒体的系统性、协同性上来。全媒体传播发展的重心,从基础的媒体部门设置转移到整体性建设,强调“融为一体、合而为一”。其次,传媒业要充分理解技术赋能,未来的发展重心落实在移动化、智能化传播,因此全媒体人才培养仍是新时期媒体发展的重中之重。最后,未来要建设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在国际传播中体现全媒体发展成果。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理论与实践进程中,要逐渐形成中国本土的传播范式,将对外传播纳入全媒体传播体系的整体建设当中。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调动创造者的创新创造活力,应从以下方面入手。其一,增强政策扶持,促进组织构架和发展理念的转型升级。其二搭建平台,为创造者提供展示空间与创造动力。其三,增强产业联动,拉动媒体内容的长尾效应,减轻创造者的变现压力。作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落地的关键,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成效深刻影响全媒体发展中的创作活力,这要求新闻媒体转变发展思路,增强产业意识,落实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坚定信心、奋勇前行,以新闻媒体为抓手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文化产业为根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