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群像刻画与文学叙事 ——王松《热雪》读札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5期 | 范玉刚   2023年09月15日17:18

内容提要:小说《热雪》是天津作家王松的一部关于乡村振兴的作品,在小说中以戏中戏的方式讲述了戏窝子——赵家坳村大剧院舞台上饶有趣味的人生大戏。可以说,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人人都是角儿,小说《热雪》以其韵律感十足的言语和乡村俚语、俗语、方言、朗朗上口的戏语,以其清晰的主流价值诉求,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中坚人物与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散点透视的文本结构,展示了一幅新时代乡村巨变视野中的人间画卷。《热雪》作为当下一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在新时代乡村美学叙事、新乡土小说的审美话语建构以及社会主义新村民的成长等方面,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关键词:王松 《热雪》 新时代 乡村振兴 时代舞台

小说《热雪》是天津作家王松讲述的一部关于乡村振兴的故事,在小说中以戏中戏的方式讲述了戏窝子——赵家坳村大剧院舞台上饶有趣味的人生大戏。可以说,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人人都是角儿。小说《热雪》以其韵律感十足的言语和乡村俚语、俗语、方言、朗朗上口的戏语,以其清晰的主流价值诉求,塑造了一大批个性鲜明的活跃的中坚人物与乡村振兴的领头羊。散点透视的文本结构,展示了一幅新时代乡村巨变视野中的人间画卷。乡土小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极富成就的一个类型,是展示时代变迁和把握时代精神文学叙事,形成了一系列有着时代特点的文艺理论命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如何进行乡村文学叙事、创作新时代的乡土小说,是中国作协开启新时代乡村巨变文学创作计划的诉求之一,如何在把握时代的变与不变的张力中写出新时代之新的意味,是对作家理解时代语境中乡村生活,特别是村民精神面貌的洞察力与审美想象力的考验,并在原有乡村叙事经验和审美话语基础上型构新的乡村叙事美学,同时也是对作家和评论家文学创作能力、理论批评能力的考验。无疑,《热雪》作为其中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在新时代乡村美学叙事、新乡土小说的审美话语建构以及社会主义新村民的成长等方面,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何谓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中国人民在新的考验和挑战中创造光明未来的时代,也是中国人民拼搏奋斗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①所谓新时代不单是历史的时间的概念,更是一个价值的政治的判断,是对时代精神的一种艺术把捉。究其根本,新时代和乡村振兴是新乡土小说创作的历史方位,要想取得超越历史的文学成就,必然要在立足新方位中紧紧抓住时代,以文学的艺术性表达彰显新时代特点,以文学的如椽之笔描绘出时代之变,塑造出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建构具有时代特点的乡村审美话语。尤其要揭示出乡村审美话语背后的内在逻辑:乡村是大有希望的、大有可为的,乡村现代化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托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要坚定乡村文化自信!坚定乡土社会的文明复兴和文化创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意味着农村贫困人口摆脱物质上的绝对贫穷,从根本上解决温饱问题和乡村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且是极大地焕发了乡村贫困人口的精神力量,使他们有了尊严和精神成长,有了追求人生幸福的精神意志,精神生活的富足是乡村振兴浓彩重墨的一笔。正是在此意义上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中,《热雪》写出了一种乡村振兴中的精神文化力量,一种乡村戏曲的兴味,一种精神力量的激荡和新人的成长,揭示了新时代乡村变化的主导逻辑与人物群像的刻画,为新乡土小说审美话语建构提供了创作经验。

总体上看,《热雪》是一部音律感很强的小说,读起来语言诙谐,很有戏曲味,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犹如捧角儿。小说的主线却是摆脱贫困后的乡村振兴,从个体致富的“驴头村”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公司化运营。小说写得朴实流畅,很有故事性!是一个有根(关注产业振兴与农业现代化)有魂(人的现代化与新人的成长)的扎实力作,令人在戏中戏的复线结构中感受到一种精神力量的弥漫,充溢着对乡村振兴的信心!整个小说讲述县剧团主创张三宝在赵家坳采风,创作一台乡村能人戏,题眼乃是戏中戏的创意,县评剧团的舞台又是赵家坳的乡村振兴舞台,在舞台上人人都是角儿。虽然有着主流价值观的融入,但小说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很接地气,甚至可以说整部小说创作是贴着地面飞翔。真正实现了文艺创作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字里行间是喷薄而出的泥土气息,在生动诙谐的方言与活灵活现的言语表达中,展现了一幅新时代乡村变化的艺术演艺,实现了文学创作的地方表达与普遍价值诉求的统一。细细品味每个角色都很出彩都有戏,体现出作者很强的文学叙事和驾驭语言的能力。《热雪》启示我们,新乡土小说创作离泥土有多近,就和人民有多近,就会有多深厚的泥土味!

在笔者看来,《热雪》在新乡土小说的审美叙事探索上有四个鲜明特点。

一是散点叙事(如中国画很讲究散点透视)的文艺民主化追求。小说以十二乐律结构全篇,契合其乐律的特点,每一章都有鲜活生动的人物出场,以一种平等的互看心态塑造了新时代乡村振兴舞台上的人物群像。人物形象众多,人物性格有成长,戏剧性很强,有人物塑造的生成性,如村主任赵老柱、张三宝、肖天行(肖大锣)、幺蛾子等。更是不回避矛盾冲突,既有老一辈如赵碌碡—生产队长/赵五—张久阳老先生的徒弟之间的情感纠葛,也有中年人赵老柱—村主任/十三幺儿—太极酒楼老板之间的矛盾,更有围绕农民的命根儿——土地流转的多方矛盾——十三幺儿、曹广林、蔫有准儿、崔书林、村委会(三河口公司)。在矛盾冲突的舞台上,十三幺儿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焦点,真是各种情感冲突跌宕起伏,好戏连台。用小说中的话来讲:田镇长睿智沉稳,虽然年轻,但思想深刻想事儿有穿透力;肖大锣审时度势,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却总能想在别人前头,是个既有本事又有能力的人(聪明人、明白人);红鼻子崔书林粗中有细,杠头做事一门心思;就是这十三幺儿,赵老柱也承认,他的转轴儿别说在赵家坳,就是在三河口一带也很少有人能比。曹广林是个很独特的人,如果换个说法,也就是适应能力很强。赵老柱真正佩服的人,还是张三宝。在乡村振兴的舞台上,活跃的是一个激情澎湃有着足够戏份的群体。

民主化的文学叙事,使得小说刻画的众多人物呈现群像共舞,几乎每一章都有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出场,以有着泥土气息的戏曲音乐十二律来结构全篇,文字中充满着音乐感、韵律感,从而成为小说的一个特点。

《吕氏春秋·音律》有言:天地之风气正,则十二律定矣。按照音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

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十二律分为阴阳两类,凡属奇数的六种律称阳律,属偶数的六种律称阴律。在文中显现出一种结构的美,以及契合人物性格的审美意味。

小说的名字耐人寻味,直到接近尾声才亮出谜底——既是纷飞的大雪对冬小麦的覆盖,也是冬小麦丰收的意象呈现,更是舞台演艺的现代评剧《热雪》和戏中戏的审美创造。小说中的人物肖圆圆说,所谓“热雪”,指的不是雪,而是冬小麦。牛副县长说,我觉得叫《热雪》,比原来的《闹冬雪》更有意味了。可见,小说《热雪》很有故事性、情趣性、画面感,很适合拍影视剧。同时,也表明《热雪》很接地气,有泥土气息,土味很浓。

二是小说以其言语诙谐幽默的音律感,调动了言语参与文学叙事的能动性。小说中的语言和话语耐人寻味,很有特点,很多俚语、俗语、方言、戏曲语言等,如“三不着两”“鹰嘴鸭子爪”、大饼夹手指头——自己吃自己、刮钢绕脖子、缠头裹脑、黑不提白不提,等等。这些地方性色彩浓厚的言语既推动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也参与了小说的文学叙事,颇有特点。

小说言语之精彩,并不喧宾夺主,而是围绕主导叙事展开,在融入情节中参与文学叙事。所谓评剧之乡,说的是评剧作为一个特定剧种,在某个地域的发展历史和普及状态,而评戏窝子的内涵就更丰富了,它不仅体现普及范围和文化积淀,还表现一种风俗乃至民俗的文化形态,这几方面综合起来,甚至会影响本区域人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如小说中幺蛾子与曹广林打架一段写得活灵活现与其言语参与文学叙事不无关联。再如,小说写活了农民的命根——土地——乡村产业振兴、农业现代化的要害。如文中赵老柱眯眼笑着说,“三宝说过一句话,村集体,得挣有根儿的钱”。小说中有小戏叫《闹冬雪》,虽是正剧,也很有喜剧色彩。说的是青山脚下一户人家的故事。说的是当初村里的一个村民去外面打拼,现在已成为很有实力的农民企业家,要回村投资,发展有机农业。这个小戏风趣幽默,内容新颖,又有激烈的矛盾冲突,而且在唱腔设计上还借鉴了一些脍炙人口的传统唱腔和流行歌曲的元素,让人听了既熟悉又亲切。把文化广场的戏台再搭起来,从现在开始,每天晚上演这出叫《热雪》的小戏,这一次,戏里的人物,全由咱赵家坳的人自己来演,而且谁演都可以,想演哪个人物,自愿报名,只要有戏瘾的,都可以上台”。语言诙谐、纵横捭阖、自有一种气势、一种气象生成!

三是小说文学叙事的复线结构——戏中戏的叙事,形构了情节发展的自主性,展示了一幅乡村振兴的现世画卷。小说以张三宝创作剧本为主线——戏中戏,以赵家坳村致富从驴头村到发展集体经济为复线——三河口投资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在赵家坳的投资经营等,展示了乡村振兴的世俗画卷。小说中的赵家坳(戏窝子、能人窝)是个小地方,却是一个大舞台,人人都是角儿,都有故事。就此而言,《热雪》可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典范之作。一定意义上,其文学叙事达到了小事不拘的艺术铺张、大事不虚的历史定力。如村民对白玉香团长的崇拜之情(请吃饭、捧角儿)、打擂——小戏《闹冬雪》的轰动效应,在调演时改为《热雪》的戏中戏等,可谓趣味横生——不拘一格,在细节的真实中透出浓浓的泥土气息;而在乡村产业化、农业现代化的签约等大事上,尤其是“土地流转”上又写得很扎实——可谓矛盾重重、精彩纷呈——揭示出历史的趋势,可谓大事不虚。小说中写道:“这个疙瘩说到底,就系在十三幺儿这儿。现在系在十三幺儿这里的实际是两个疙瘩,关键还不是村东这几块‘斜尖子’,而是蔫有准儿在村南的这块地。这边的疙瘩不解开,那边的疙瘩也就没法儿解。一个要搞有机农业,一个要搞果木种植,在赵家坳这块地界儿就杠上了。”

此外,小说中以乡村振兴的新标识:从“望煤崖”到“望粮崖”展现了新时代的乡村巨变,回应了时代的声音,农民姓农,还要以农为本,从中提炼出新时代乡土小说审美话语建构的新符号新标识。

四是小说话语表达的接地性与价值诉求的主旋律,使其在贴着地面飞翔中凝炼了小说文艺人民性的哲思内核。小说创作介入现实的着力点之一,就是找到了乡村振兴的金钥匙——产业振兴——有机农业“金旺2号”的产业化——生产加工一体化发展——大农业——乡村现代化、工业化,把全村人都带入现代化新图景。小说揭示出乡村振兴:既要有个体脱贫致富(驴头村),更要实现共同富裕(村集体经济),既要富和尚,也要富庙;还要由物质上的富裕兼顾人的精神上的富足。正如青山镇田镇长说,“赵家坳终于迈出了一大步”。说着又一拍赵老柱,“你这个台,才是真正搭对了!”肖圆圆(乡村二代企业家、现代企业家、社会主义新人,有着现代经营管理理念与国际视野)与肖大锣(第一代农民企业家、创业者)的接续创业,表征着乡村振兴走出了小农经济的老路,实现了农业产业化、公司化经营、产业现代化。肖圆圆宣布注册一个新的企业,名字就叫“梧桐湾有机农业发展股份+”。后面的这个所谓“+”,就是说,这个企业的模式会随着发展不断变化,股东也会不断增加。目前初步意向的股东有两家:一是天行健集团,以三河口投资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参股;另一家,就是赵家坳村委会。天行健集团总部已经正式同意,在她准备注册的这个“梧桐湾有机农业发展股份+”以三河口投资管理发展有限公司参股。这样一来,三河口公司现有的所有资源,“股份+”企业也都可以利用。第二件事,如果赵家坳村委会正式决定参股了,也可以鼓励村民来投资,或以搞各种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形式来参股。赵老柱觉得,这回村里的集体经济终于要上轨道了。不仅是简单的大面积种植,还要搞一系列的农用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而且要形成一个完整的现代农业科技的产业链。

立春这天,却下了一场罕见的大雪。一夜间,像从天上飘下一床巨大的无边无际的棉被,把赵家坳和整座青山都暖暖和和又厚厚实实地盖起来。葫芦爷仰头望着仍在飘下的雪花,喃喃地说,“活一百多年了,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雪”。又感叹说,“这热气腾腾的大雪,今年种下的小麦,就等着明年收白面吧”。也就在这天,赵家坳的天行健大剧院落成了。张三宝老师最新创作、县评剧团排演的六场原创现代评剧《热雪》首演。“梧桐湾有机农业发展股份+”已经正式开始运作,欢迎大家以各种方式来参股。

正是乡村现代化把村民带入了历史的新图景,也使文艺的人民性扎根乡村现代化的沃土,以现代文明的价值取向凝练了小说的哲思内核。就新乡土小说的文学叙事来看,尽管《热雪》的戏味很浓,泥土气息浓郁,但在新乡土生活的细节之新和时代性特点的开掘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对支撑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振兴的探索和描绘上还缺乏深刻性和思想力度,有些叙事空泛化和肤浅化,导致小说的根基坚实性不足。此外,就文学叙事的审美创造性而言,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人物和引导者,特别是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如何在典型环境塑造典型人物,为新时代贡献典范性人物形象,还有进一步丰富和提升的空间。

注释:

①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7页。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

[本期责编:王 昉]

[网络编辑:陈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