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体育电影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媒介
在喧嚣热闹的2023春节档中,《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虽然经历了改档的波折,但丝毫不影响其带给观众的观看体验。从故事创意到演员表演再到年代感的复原,主创都力求精益求精,不仅得到了电影评论界和观众群体的称赞,甚至也获得了中国乒乓界的肯定。可以说,自《夺冠》后,《中国乒乓》成为当代中国体育电影的又一部代表性作品,也为体育电影更好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全球类型:体育电影的多元价值
体育片是一个重要的题材和类型。在好莱坞,几乎所有的流行运动都曾被商业电影表现,如讲述高中篮球的《卡特教练》,展现职业棒球联赛的《点球成金》《42号传奇》,讲述小镇越野跑故事的《麦克法兰》等。体育片在好莱坞还发展出两个极具市场号召力的亚类型,即拳击片和赛车片。这两个亚类型几乎每隔两三年都会出现佳作,前者如《百万美元宝贝》《斗士》和“洛奇”系列,后者如《极速车王》和带有显著赛车类型要素的“速度与激情”系列等。
值得注意的是,体育电影并非好莱坞一家独大,很多国家的电影行业都十分青睐这一类型,并赋予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征。例如,日本的体育电影《五个扑水少年》主打青春质感和喜剧元素,甚至在2021年还出现了对这部电影的较为成功的中国本土化的改编作品。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则讲述了印度父女之间的亲情,他们通过体育运动反抗压迫、追求梦想,在2017年引进中国大陆后也获得了国内青年观众的热捧。
从上述世界各国的体育电影可以看出,这一类型具有丰富的产业和文化价值。从产业角度看,它能够借力风靡的体育运动项目和体育明星故事,提升电影项目的市场表现。从文化角度来说,体育是人类社会的共享文化项目,不论是原始部落还是后现代社会,体育都扮演着传递主流价值、凝聚集体身份的重要作用,而这些功能也在体育电影中得到了很好的延续和创新。
时代之镜:体育电影的中国传统
中国体育电影有自己的独特创作传统。上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中国电影的第一次繁荣,先后出现了《一脚踢出去》(1928)、《体育皇后》(1934)、《二对一》(1934)等体育电影。其中,由孙瑜执导、黎莉莉主演的《体育皇后》尤为重要。这部电影第一次将时代精神和体育题材进行了成功结合,孙瑜在这部影片中倡导了体育普及的先进理念、表达了女性解放的现代思想和体育救国的民族精神,奠定了中国体育电影的独特面貌。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美学观念的确立,体育电影再次涌现,仅在1966年之前就先后出现了《女篮五号》(1957)、《水上春秋》(1959)、《冰上姐妹》(1959)、《碧空银花》(1960)、《大李,小李和老李》(1962)等十部体育题材电影。这些故事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体育在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和接班人方面的功能,如个人品格、思想观念、价值观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因而,虽然这些影片的运动项目和故事情节各不相同,但在今天回头重看时,能够很容易体会到其展现出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昂扬面貌。可以说,这些经典电影提供了时代的写照,谱写出一曲曲新社会的青春之歌。
体育电影的中国传统,来自体育在中国现当代历史进程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虽然中国有着悠久的体育传统,但现代体育事业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由西方传入,体育运动除了强身健体的个体价值之外,迅速地被赋予国家认同和融入世界的群体价值。体现在体育电影中,不同于好莱坞式的小人物通过个人英雄主义式的奋斗实现美国梦的叙事模式,中国的体育电影一直重视体育对于群体和民族的价值,具有显著的国家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也更加着力于刻画个体命运与历史进程之间的象征式的关联。
守正创新:当代体育电影的跨越式发展
产业改革二十多年来,体育电影在中国电影的腾飞浪潮中找到了自己的机会。不仅有《一个人的奥林匹克》(2008)、《攀登者》(2019)、《夺冠》(2020)、《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2023)等讲述中国真实体育故事的主流大片,而且还出现了一批将体育要素进行跨类型移植的市场佳作。其中,最成气候的是体育喜剧片,从世纪初的《少林足球》(2001)到《疯狂的赛车》(2009),再到近年来的《羞羞的铁拳》(2017)、《西虹市首富》(2018)、《飞驰人生》(2019),人们在笑声中感受体育的魅力,通过类型化的故事释放现实生活中的焦虑。
这些多元丰富的创作探索,为体育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首先,继续秉承现实主义的创作取向,讲述属于当代中国的体育故事。从微观上看,现实主义有助于电影创作者把握属于运动项目自身的特点,彰显体育独有的魅力。宏观上,体育提供了一个足够宽阔的社会语境,体育叙事中常见的运动天赋与个体努力、个人选择与集体荣誉、职业追求与大众普及等戏剧性冲突,都承载了不同的现实价值。纪录电影《棒!少年》(2020)中的边缘群体和少年成长,拳击电影《激战》(2013)里的中年危机和自我救赎,都是在运动题材中刻画现实生活的成功案例。
其次,为体育电影赋予活跃灵动的青春气质。青年群体是主流电影观众,青春与体育之间也共享了澎湃和热血的气质。不论是日本系列动画片《灌篮高手》《足球小将》,还是我国台湾地区的《大灌篮》(2008)《翻滚吧!阿信》(2011)《破风》(2015)等真人电影,它们都将体育运动融入到青春故事中。这几年,《夺冠》《中国乒乓》等已经很好地借助真实改编和具有年代感的故事,通过集体记忆的唤起而带动了“全家欢”式的观影。如何抓住当下体育运动对于年轻人的特殊吸引力,发掘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的流行文化和热血精神,是未来体育电影发展的关键挑战。
第三,更好地融合中国价值和全球价值,让体育电影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媒介。价值观的形塑和传播,是电影艺术的重要功能,也是电影能够吸引广泛喜爱的深层次原因。本世纪,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先后在中国举行,积极承办全球性的体育赛事成为中国贡献全球发展的一个特殊领域。未来,中国体育电影不仅要在世界语境中讲述中国崛起的故事,而且还应当探索在体育情境中传递全球共享的情感、勇气和责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属于电影的贡献。
(作者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