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编后记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3年第2期 |    2023年03月30日16:19

本期“文学史研究”栏目中,程光炜对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在1990年代引起争论的因由从版本方面进行了考释,从版本之间的差异、1990年代的图书管理政策及商业化语境出发,对小说、作家、出版社之间复杂的关系进行了一次深入的样本剖析。小切口,深挖掘,具有鲜明的个人研究风格。杨联芬与李双两位学者对当代非虚构写作问题的探讨,从对“非虚构”的兴起及源流的细致梳理出发,谈及当下“非虚构写作”边界模糊性及其与报告文学强作区分的现象,抓住了非虚构写作中最重要的“公共性”与“真实性”概念,从传播学视野对“非虚构”写作与媒体形式变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对当下非虚构写作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蒋述卓的《整合与策略:通向世界文学的世界华文文学》提出了“世界华文文学”这一概念,试图以整合与超越的美学策略与文化策略进一步推进、完善此前的“海外华文文学”命名,并最终走向世界文学。此文对华文文学研究及中国文学融入世界版图有着较为宏观的思考,提供了方法论的启示。明子奇的《论周扬与俄苏文学》对周扬与俄苏文学之间的关系、中国对俄苏文学的接受进行了双线考察,进一步理清了中国接受俄苏文学的历史轨迹,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

本期的三个研究专辑,包括“阿莹《长安》研究专辑”“吴晓东《文本的内外》研究专辑”及“王威廉研究专辑”,既有对最新文本及年轻作家的跟踪研究,也有对最新文学研究专著评述及重要理论问题的探讨。“吴晓东《文本的内外》研究专辑”针对吴晓东的研究专著进行了探讨。倪文尖的文章以回忆性的文字鲜活地评述吴晓东其人其文,与讲究严整科学的冷冰冰的文字不同,展示了学术与文学研究颇具温情的一面。李国华的《文学性何为》在探讨“文学性何为”这一重要理论问题的同时,有效地呈现了吴晓东文学研究的核心及其理想主义质地。王春林和杨辉关注文学现场,对《长安》这一军工题材小说的解读,从工业题材类型、新人塑造等层面进入,以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资源带来了风格不同的文本分析,细致解析了这一小说的结构形式、艺术特色及其独特价值。而王威廉研究专辑中,王威廉的《未来诗学三组关系》从自然现实、文化现实与科技现实以及科幻与荒诞、生命与身体这三组关系深入思考,具有启发性。

本期“作家作品研究”栏目对经典作家作品及当下作家作品的分析都有涉及,同时还囊括一部分学者的“跨界”创作。在经典作家的研究方面,有叶端对王小波小说的关键词研究,以21个关键词进入其文本,兼具形式创新与沉浸式文本细读。而“跨界”创作方面,诸如张志忠对谢冕诗集《爱简》的分析,呈现了当代文学研究大家不为人知的另外一面。其他诸如对虹影小说敏感细腻的解读、对疫情非虚构写作的客观分析都具有鲜明的个人批评风格。此外,本期其他文章也各有亮点。

[本期责编:钟 媛]

[网络编辑:陈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