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模村》:老秦腔唱响新乡村
以获得两个时代“楷模”牌匾的陕北郝家桥村为原型的秦腔现代戏《楷模村》,历经一年半的精心打磨,被作为文化和旅游部“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剧目”、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项目”、“新时代现实题材创作工程重点选题项目”,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推上舞台,引发观众热烈反响。其所蕴含的思想与艺术价值,更值得深入反思和总结。
《楷模村》以一台戏刷新了两大品牌。其一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从1938年“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创办至今形成的“戏曲现代戏品牌”;其二是陕北绥德县郝家桥村从延安时期大生产运动中被授予陕甘宁边区“农村楷模”,到新时代乡村振兴进程中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乡村品牌”。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从1938年在延安由毛泽东亲自授意并资助下,柯仲平、马健翎创办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经由西北戏曲研究院演变至今,名称一变再变,团队一代又一代地更新,但其以传统戏曲形式演唱现代生活的宗旨却始终如一。从民众剧团时期的《中国魂》《血泪仇》,到西北戏曲研究院时期的《梁秋燕》,再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时期的《西京三部曲》,及至今天的《楷模村》,这一有着85年历史,集创作、排演和研究于一体的戏曲团体,走出了一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精神、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之路,成为传统戏曲现代戏的一大重要品牌。《楷模村》的上演是这一品牌在新时代的又一次刷新。作品以古老的秦腔艺术唱响了兴村振兴的时代强音,集中展现了延续数千年的传统乡村社会走向现代化的诸多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将古老的戏曲舞台延伸到了时代变革的最前沿。
此外,该剧也刷新了郝家桥村这个两代“楷模”的新乡村品牌。《楷模村》用短短两个小时,演绎了这个陕北小山村三代人用辛劳、血汗和“永远跟党走”“让乡亲们都过上好光景”的信念,铸就两块“楷模”牌匾的艰难历程。从大生产运动中整个边区“村村学习郝家桥,人人学习刘玉厚”的“农村楷模”,到新时代乡村振兴中艰难推进“三变”(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郝家桥村走出了一条乡土中国现代化的探索之路。该剧的上演,将这条具有广泛启示意义的探索之路,以及其中深藏的问题、难度和成功经验揭示了出来。
传统戏曲舞台上的新乡村叙事
在乡土中国现代化进入关键时期的乡村振兴进程中,发生在乡村社会的剧烈变革,给包括戏剧在内的文艺创作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以产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为表征的乡村变革及其所带来的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冲击,让习惯于讲述传统乡村故事的作家艺术家们始料不及。到底用何种理念、何种艺术方式、何种美学品格去表现这场深刻的历史性变革,开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新乡村叙事,是整个文艺界和学术界正在探讨的一大课题。《楷模村》的创作实践,为完成这一课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概括地讲,这一经验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作家艺术家不能坐在书斋里想象乡村、怀念乡村,而必须深入变革中的乡村社会现场中去真切地感知乡村、反思乡村。《楷模村》中表现的乡村,是新时代乡村振兴中面对的全新现实,如土地流转问题、“三变”问题、民宅和坟茔拆迁问题、直播基地建设问题等,这些都是传统乡村社会想不到的新问题,也是作家艺术家们靠想象无法抵达的问题,如果不到乡村一线,就无法感知到,更无法体验其真实难度和历史意义。《楷模村》的主创团队,正是在深入乡村一线体验的基础上,才将作品搬上舞台的。
二、与传统乡村叙事相比,新乡村叙事面对的核心问题是:产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与乡村传统习俗、情感和伦理的冲突。《楷模村》中凸显的正是这一冲突。全剧围绕村支书带领村民兴办乡村产业过程中出现的揭帽、拆窑、迁坟三个环节展开,深刻揭示了村民是躺在“楷模牌匾”上吃老本、“等、靠、要”,还是开创新的致富模式;是维护个人私利,还是实现共同致富;是在传统伦理观念下恋旧、维护血缘伦理与封闭式情感,还是革故鼎新、走向更好的光景等一系列撞击传统伦理观的矛盾冲突。淳朴而温馨的血缘亲情和传统伦理,在剧中每每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却最终又以忍痛割舍这些美好的东西而去赢得变革的成功。这些冲突的揭示,不仅将叙事触角深入到乡村变革的最深处,而且对新乡村叙事的探索有着广泛的启示意义。
三、《楷模村》以中国最古老的剧种秦腔展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新变革,这一新旧反差,不仅承续了陕西戏曲研究院秦腔现代戏创作一贯的历史经验,而且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千年老树上开出的鲜艳花朵
众所周知,秦腔是中国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而秦腔现代戏的创作一再刷新着这一古老剧种,让这棵千年老树上不断开出鲜艳的花朵。《楷模村》无疑是其中绚烂的一枝。
这是一部深刻反映乡村振兴的现实主义力作。《楷模村》紧扣乡村变革与传统伦理的冲突,通过三代人之间的复杂情感纠葛与揭帽、拆窑、迁坟三个环节结构剧情,既符合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问题,又符合楷模村不同代际、不同身份、不同性别的人物的性格发展逻辑,更符合中国式现代化在乡村社会推进的必然趋势。其合理性与深刻性决定了这是一部新时代历史巨变中迫切需要的现实主义力作。
演出呈现了三支梅并蒂的舞台绽放。从舞台呈现来看,《楷模村》尽显老院团精深大气之风采,演员们对剧情和角色的理解、把握,个个精准而惟妙惟肖,特别是李小青(饰周正)、李军梅(饰杨静萍)、赵杨武(饰刘德贤)三位“梅花奖”获得者同台并蒂,精彩纷呈。其各具风格的演技和唱功不仅展示了名角的艺术魅力,而且成功地诠释了其所扮演的艺术形象。
作品创新实现了信天游与秦腔协力的文化融合。该剧的另一大亮点是其在音乐上对陕北民歌和秦腔的融汇。陕北民歌与秦腔,尽管都是源自陕西民间的艺术,但二者在产生地域、风格和调性、所代表的文化类型和氛围都大相径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以演唱秦腔为主的院团,楷模村的原型又是一个陕北小山村,而陕北民歌是最能够表达陕北人情感的艺术,那么信天游和秦腔两种不同调性的音乐如何在剧中相互融合?从演出效果来看,二者不仅融到了一起,而且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用秦腔来叙事,用信天游来抒情,切换自然、浑然天成。三秦大地上生长的两种最具标志意义的文化品种,在同一台戏里融为了一体。
(作者系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