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本周之星 | 王贺岭: 与大树为邻 (2023年第38期)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3年10月27日13:59

“本周之星”是中国作家网原创频道的重点栏目,每天经由一审和二审从海量的原创作者来稿中选取每日8篇“重点推荐”作品,每周再从中选取“一周精选”作品,最后结合“一周精选”和每位编辑老师的个人推荐从中选出一位“本周之星”,并配发推荐语和朗诵,在中国作家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共同推介。“本周之星”的评选以作品质量为主,同时参考本作者在网站发表作品的数量与质量,涵盖小说、诗歌、散文等体裁,是对一个写作者总体水平的考量。

——栏目主持:邓洁舲

本周之星:王贺岭

王贺岭,笔名润物无声,辽宁建平人,辽宁省作协会员,建平县散文学会主席,作品散见于《岁月》《教师报》《朝阳日报》《辽西文学》等,曾获“丝路新散文”三等奖、“红烛颂”一等奖等,作品入选《新视野·诗文精品选读》《中国散文诗年选》《优秀作家作品精选》等选本。

作品欣赏:

与大树为邻

1.

当第一缕阳光打亮枝头,当最后一抹斜阳深情眷顾,云天之下,大树披上阳光的油彩,安然沉静,端庄大气,超凡脱俗。我在校园看大树,看春风里新芽初长,看骄阳下绿意葱茏,看秋霜尽染一树金黄,看灰黑的枝干笑迎风雪。朝暮四时,和大树的每一场隆重对视,总会让我心生美好。

记得那年初相见,恰是绿意正浓时。

我来到镇上,朱碌科,蒙语,有中心之意。一条街,青石板路在脚下延伸,雨水在石缝间淙淙流淌。弥陀寺灰黑的钟鼓楼飞悬于寺门两旁,寺内老松苍劲的姿容高墙掩不住。古寺隐于街市,喧嚣和清静相融。我不停步,粮库门市高高在上,我抬头,再抬头,没数完台阶有几级。农行朱碌科支行门前最干净,几个职员仍在晨光里低头打扫。一家理发铺,繁体的发字镶在褪了色的白色牙旗上,旗子垂在屋檐下,矮趴趴的青瓦房舍写满古朴和老旧。我寻找我的去处,行至街心,眼前一所中学,我在门下停住脚。

选定一条路,别的路就不再是路了,锁定一道门,别的门就无缘踏入了。

一棵大树向我招手,远远地,醒目的绿迎接了我。趋步近前,大树蓊蓊郁郁,它举起硕大的树冠,翠绿的枝叶覆压一大片浓荫。站进树下,横斜的枝干遮蔽天空,油亮的叶子让下面的人滴水含翠。大树边,一排房舍,房是瓦房,石头墙,青瓦顶。举手荡开叠翠的枝叶,侧身从树下走过,绿意盈怀,时光清新。那一年连节日都被染绿了,那一年的九月十日雨水涟涟,但不恼人,雨水把树上的叶子洗得清清亮亮。

大树是什么树?有人说水曲柳,有人说洋白蜡,刨根问底,谁都叫不准。相逢何必曾相识?

2.

一脚踏进来,街市的热闹和我无关,古寺特有的清净与我绝缘,从此我与大树为邻。

伫立窗前,眺望大树,心里不住地想:那该是怎样一粒种子?它何年何月来?又是来自何方?曾被青鸟殷勤地衔在口里,还是乘风而来?是踏碎了星月的午夜,还是昂首在太阳初照的清晨?种子落地生根,走了多远,才有眼前的大树?

天地毫不吝啬地把美好的特质给了它,也许,美到巅峰是平淡,美到极致是无言。

少年们列队操场,音乐里做广播操,蓝天下身姿舒展,轻盈灵动。也有调皮的少年,胳膊没举过头就往下落,体育老师伸长手臂,抬手一指,指去了随意任性,指出了协调统一。九点多钟的太阳在上升,一群雏鸟扇动翅膀,沙土地上竖起蓬勃的幼苗,天空下摇曳动人的诗篇。

我靠近大树,几只鸟雀放松身子蹦跳,亳不在意树下的我。在它们眼里,人或许就是自然界的花鸟草虫,真的,有一只瞄了我几眼,像看树下的一根草。它歪了一下头,唱起我能听懂的歌,鸟在枝上说,树是它们家。

我的家在大树南面,缓坡上田野青碧,低洼处村子安静,草木香泥土香混合着,那里装满世间所有的好。父亲放下锄头来看我——我是他乡的小先生。先生好啊,父亲说。先生让他大为骄傲,以至于高调地逢人就炫耀。父亲不知道,先生高光热烈时少,平淡寂寞时多。父亲也不知道,比我早来的先生做得好,我学着他们的样子,守着一份寂寞,把平淡化作执着。

母亲催父亲送吃的给我,面袋子装土豆,帆布兜子装豆角,五月节送粽子,腊月天送豆包,方便袋裹了一层又一层。一年到头,农家活计多,人不得清闲,父亲风风火火来,几句话撂下抬腿就走。

父亲从地里出来,衣帽浸透汗渍不齐整,嘴里吐出农家地的土话,裤腿溅上泥点子拍不去。好大一阵子,我被虚荣心占了上风,父亲来了,生怕别人看见笑话,我就躲躲闪闪。剥去伪装的过程艰难漫长。我不躲闪时,悟透了什么是实在和踏实,弄懂了虚荣和面子一文不值。等我涌起阵阵暖意和愧疚,我强烈地想闻闻山坡地的土味,想听父亲说说家里那头拉车不要命的黑毛驴,说说他手中那柄耪地捋得溜光锃亮的锄头,还有那把秋风里舞得刷刷作响的月牙形镰刀。我伸长脖子用力望,父亲却不来了。

望不到父亲看大树。

讲台上,我安心做我的先生,我讲端木蕻良的散文《土地的誓言》,讲光未然的诗歌《黄河颂》,讲毛泽东的新闻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讲魏巍的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三尺讲台咬文嚼字,一屋少年仰脸聆听。文字神奇有灵性,相传仓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文字不只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更是驱散山野大雾的明灯。一程历史在硝烟中浸透血色,爱国情愫在诵读中冉冉升腾。走出文字的硝烟,课桌间昂扬着一群成长的少年。

我一侧身望见大树。

它吸纳阳光和雨露,张开蓬勃的羽翼,向天空展翅,为大地开屏。

蓬蓬勃勃的大树,浓密的枝叶把主干遮掩了,迭起的树冠,像平地耸起一座山,翠得让我不敢呼吸,翠得让我忘乎所以,翠得叫我不知所措。山又不只一座,四围伸展的枝干支起了山的骨架,浓密的叶子织就了山体的表皮,山峦起伏,群峰叠翠。一条条绵延的山脊,一座座凸起的高峰,一道道深沟浅壑,自然的杰作,让我惊叹。

3.

九月的故事如期上演。

一群少年来了,他们和我不一样,我当年是从山野中走出,提着书包,装着饭盒,在清冷的早晨穿出村子,急匆匆走在上学路上,身后扯出母亲绵长的目光。如今的他们,别说用脚步量,连自行车都不见了,至少是双轮电动车送来,或者是家长开车送到校门外。

一群少年来了,娇艳如花,鲜亮如露。一群新面孔,眼里装满新奇,大树迎接了他们,他们和大树一同点亮校园。树下走着,跳着,分不出谁是谁,我的眼里只有灿烂。

发书了,人人装满一书包。学吧,书本里有文化。文化是枝繁叶茂郁郁葱葱的大树,作家梁晓声把话说在墙壁上: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秋空下,口号声声,每个班都暗藏着一股劲儿。入学军训,秋阳晒黑了蛋清一样的脸庞。晒黑了也无妨,黑是历练的见证,黑是韧劲,黑是结实,黑是力量。队行队列训练,训出了吃苦,训出了合作,训出了步调一致。军训结束汇报表演,蓝莹莹的天空下,几支队伍排开,小小少年,身着作训服,一招一式,英姿勃发。“沙场秋点兵”,阵容相似。

四围的树木正绿,大树端坐在操场一侧,它把绿色呈给天地。

4.

十月,中秋的月亮圆,田野里的谷穗沉甸甸,国庆红艳丽夺目,季节厚重而多情。

霜露浸染的清秋,校园换了另一副模样。绿色延伸出的金黄,成了季节的主色调。树树金黄绚丽,天空湛蓝深远,国旗飘舞长天,那是动人心魄的豪华和壮观。

每一种色彩的呈现,都是上天对心灵的厚爱。拥坐校园,大树沉静安然,大树庄严壮丽,大树典雅尊贵。漫步校园,辉煌的大树让我不由地止住脚步,屏住呼吸凝望。

秋天动静相宜。少年们从树下走过,三五成群叽叽喳喳,摘一枚秋叶做书签,秋天就被珍藏了。沉浸在浓浓的秋色里,我被秋光震慑得一语不发。

暮色涌来,一个个窗口灯光亮起,星辰在闪烁。一串就餐铃,教学楼外人如潮。夜色苍茫,广播里唱《闪亮的日子》——

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

我轻轻地唱,你慢慢地和

是否你还记得,过去的梦想

那充满希望灿烂的岁月

你我为了理想,历尽了艰苦

我们曾经哭泣,也曾共同欢笑

但愿你会记得,永远地记着

我们曾经拥有闪亮的日子

是梦之旅组合,歌词回环往复,合声磁性梦幻,于平静中娓娓道来,舒缓而深情。不知为啥,就觉得这歌最适合在秋天唱。在悠扬的旋律里,我跳进歌声的河流,我自有我的感受。其实,少年们才是主角,一幅画由他们作,一支歌任他们唱,鲜活的校园生活,这一朵洁白的浪花,迟早有一天会在他们心海深情翻卷。

5.

黄叶凋零,彩蝶纷飞,一树繁华被秋风一片片摘尽。大树露出稀疏的枝干,头顶光秃秃,全身灰蒙蒙。连行人都羞于往身边站,连阳光似乎都躲着走。傍晚的夕照里,几只鸟雀瑟缩着跳上来,蜷着身子站上一阵。在季节面前,草木隐藏了往日的生机,大树本色呈现,看不出一点失落,也听不到一声哀怨。大树知道,叶子落下来,种子飞上天,明媚的春日,四野花开,满世界都是笑容。

雪花飘飞,寒风如刺,北方的冬天霸气。冬天向大树扑来,寒风一次次猛烈冲击,一次次落荒败退,我看见大树挺直身子,用苍劲的枝干迎着,风无力撼动大树,左冲右突在树梢跳动。大树不回避眼下的冷寂萧索,傲视身边的风雪,不为严寒所动。

风雪挡不住。上课,下课,循环往复。上学,放学,周而复始。

如果有一天,在我消耗了许多支粉笔以后,我的青丝被岁月染白,头顶的植被让西风一根根拔去,我像残秋的草木遭受季节的冷落,严冬的风雪击打我,我会慌吗?那时,我就学做一棵树,删繁就减,一身通透。我会像树一样挺直身子,逆境里变得坚强,享受岁月馈赠的另一种美好,乐观豁达,无怨无忧,任尔东南西北风。

6.

冬天风寒,人们猫腰侧身往楼里钻,我往外冲。

我靠近大树,黑黢黢的树干斑斑驳驳,风刀霜剑在它身上挥舞,一道道伤痕密密麻麻、深深浅浅。我伸出手来,轻轻抚摸粗糙开裂的树干,心里生出一种特别的感受。

不是所有的繁华热烈才令人向往,寂寞沧桑背后隐着的灵魂才更让人仰慕让人折腰。

我看见父亲干完粗活的手。大树南面的村里人除了孩子,人人有双这样的手——打着老茧裂着口子,耕种的人不敢奢望有双光洁鲜嫩的手,田野不让有。为父亲写真,罗中立最出色,一张布满皱纹历尽沧桑的脸,唤起了人间亲情。

我看见先我而来又走出校门的老教师。他们轻轻地来,又轻轻地去,一来一去,中间那段时光,人们把它称作躬耕教坛,那也是一种耕耘,同样没有轰轰烈烈,而是默默无声。

我触摸到绝情而又有情的时光,在我眼前,生动的画面一帧帧重现,关于父亲的,关于同事们的。他们都用尽心思,种出过一地好庄稼。只有下到地里,才有耕的艰辛和快乐。只要耕过,犁的形象就不会倾倒。

触摸大树,我没感到寒凉,反而有一股暖流渗入肌肤,一点一点向我体内蔓延,直到涌遍我全身每一处。北风呼啸,天地苍黄,风使劲咬着我,我感受不到岁月的沧桑,只感受着沧桑岁月里带来的暖意。

这种暖意是绿色的,绿色流淌在大树体内,肉眼看不到,大树把它源源不断地传递给我,像汩汩清流从心间流过,我的内心感受得到。我在这样的感受中活着,感恩岁月带给我最大的慰藉和深情。

大树枝繁叶茂,它的美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我痴痴地想,为什么大树如此安然?终于知道脚踏实地根植于土的重要。土地提供的养料在它枝枝干干的血管里流淌,只要根深深扎进土里,没有哪一种寒凉能冷却大树生长的愿望,没有哪一阵北风能吹散绿意萌动的梦想,没有哪一场坚忍不能击退寒冷迎来春光。

我的手掌不打茧子,我的手指不裂口子,我踏在地上,我在我的田野耕耘,田野长出一地好庄稼,我期待花开。

7.

三月,家长们把嘱咐打进包裹,送孩子进校门。北方的三月,行人棉衣裹紧,春寒很深,风起劲地摇,草未泛绿,枝上没有新芽。草木色离眼睛尚远,但无边的绿意在琅琅的书声中扑面而来。

草木从经典中往外走。“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草木色让王绩的山野秋林宁静开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草木色染绿了孟浩然的田园心境。“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草木色叫醒了白居易春行的脚步。

冰河铿锵解冻,春雷隆隆滚过头顶,一场声势浩大的酝酿顶开土层、冲破天空。强劲的春风鼓荡大树,灰黑的枝条返青了,新芽叽叽喳喳跳上枝头。

生机盎然的春天,毕业班吹响百天会战的号角,各科老师调动词语给少年们鼓劲,明媚的阳光照进心房。我也鼓动少年,放眼云天,张开翅膀。我说,100是个吉祥的数字,百万雄师过大江,百步穿杨,百尺竿头,百折不回,百炼成钢。

8.

几多个六月都一样,空气中弥漫着离别的味道。

毕业生深情献花,一向沉稳的老师们少了平静,多了慌乱,伸手接花束,眼睛不眨,看眉下的学生鞠躬行礼。举起相机,在我的镜头里,平时板着的面孔变得温情,捕捉到深藏的情感。文艺汇演,歌声起处唱心语,舞姿曼妙说深情,盈盈笑语,点点泪光,谁都怕突然散场。毕业的骊歌唱响了,少年们一下都长大了。

一群少年奔赴考场,考试专用车缓缓驶出校门,送行的家长雕像一样定在路旁。车队从身边经过,或肃目动容,或举手拭泪。

壮行,为骄子。

一群鸟扇动翅膀飞起来,它们听从天空的召唤,向着另一棵大树,或者更广阔的丛林,身后留下热乎乎的窠巢。

六月的大树枝繁叶茂,绿叶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它渐长渐苍翠,渐长渐丰满,庞大的树冠遮住半边天。

9.

八月,大树蓊蓊郁郁,叶子油亮。

日子丝线一样绵长,长得桃李满天下。某班毕业生天南地北返校,一窝鸟循着足迹回到起飞的地方。他们刻意统一了装束,红上衣弄得很亮眼,胸前“31年再聚首”的字样,是扑面的暖意,是敞亮的感慨,笑看岁月,直击生命。静悄悄坐进教室,坐回先前的位置,齐刷刷起立,齐刷刷问老师好。生活的仪式感,让平淡的日子散发出迷人的光彩。我听到扑天盖地的心跳,怦怦的响声,把岁月砸得震颤。

我的情感有些脆弱,光影不停地闪烁变幻,大树绿了又黄,黄了又绿,人非草木,何况连草木都有记忆。他们的眼角眉际也有了时光的印痕,生活创造了快乐,生活的不易也收走了一部分快乐,热爱生活的人们,内心期许美好,彼此真诚祝福。我们都变了,谁敢说自己不变?我们确实又都没变,我还是当初的我,他们也还是从前的少年。

鸟雀归巢,大树敞开怀抱迎接属于自己的一群。或坐或站,变换姿势,调整表情,近处草树葱郁,远处云天高远,拍照,我被拥在中间。同学情,师生情,大树作证。

重返校园,相聚在时光的另一端,梦回纯真美好的从前。清风划过大树,叶子窸窸窣窣,翠绿的枝叶回荡起校园里响亮的铃声,诉说着课桌间纯真的往事,闪动出操场上轻快的身影。每一场翠绿的叶子,都注释一段难忘的青葱岁月,每一场翠绿的叶子,都行进着一场向上的好时光。

10.

每一个三月,诵读声都把一个新春叫醒,每一个九月,大树都迎一群少年来,每一个六月,校园都送一群少年走。

我做我的先生,岁岁年年,和少年们一起咬文嚼字,一起推演数理,一起看云飞,听鸟鸣,看叶绿,听花开。我多了一份纯真,少了几分老成,多了一份透明,少了几分遮掩。我是另一片田地里的农人,我和我的同事们躬耕教坛,大地因此多了一颗颗种子,天空因此多了一双双翅膀。

校门外,我找不到来时的路了。朱碌科,这个叫着拗口的镇子,花木把街道打扮得亮亮堂堂,杂粮产业让它变得风风光光。旧日的房舍追着夕阳远去了,明月小楼惊艳了眼前的时光。从前流水在石缝间淙淙作响,脚面溅上泥水,我来时的青石板路去了何方?

“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东晋虞喜的《志林》中说,樵夫王质上山砍柴,遇两神仙童子下棋,在旁边观看,回家后发现,离他上山的时间已经过去八百多年了。

我不是樵夫,也不上山,与大树相伴,光影一瞬间。鲜艳的国旗始终在挍园上空飘扬,绿树拥簇着它,蓝天白云映衬着它,一抹红格外耀眼。花草树木依然,丰盈的绿色和我来时没啥两样。拥坐校园,大树披上四季的光芒,它枝繁叶茂蓬勃向上,它叶子金黄沉静端庄,它删繁就减一身通透,它新芽点染笑靥如花。美装饰着我的眼睛,一望相近,再望相熟,三望情深。

太阳明亮,月亮多情,天空广远,大地敦厚。世上总有不变的东西在,不变的,还有绿色大树,望一眼,端庄的形貌让我心生美好,蓬勃的绿意带给我向上的力量,守望大树,只觉得日子很短,而绝非度日如年。

11.

我在校园看大树,看春风里新芽初长,看骄阳下绿意蓬勃,看秋霜尽染一树金黄,看冬寒里笑迎风雪。四季流转,我看得清大树的样貌,也听得到大树的呼吸。大树像一条平缓的河流,时间无尽无休,它在流动中静止,也在静止中流动。大树像一位打坐的智者,与天地合一,和自然律动。天明则明,天暗则暗,风起则起,风住则住,该盈则盈,该亏则亏。大树沿着季节的路径走,一季一风貌,呼吸均匀,泰然自若。它不在意酷暑当头,不在意西风吃紧,不在意雪花飘飞,不在意春寒料峭。草木以它特有的清新装点着校园,点染着小镇。

我就这样远远近近看大树,朝暮四时看大树,通体释然看大树。看小虫子拉一条细线从树上垂下再慢慢往上爬,看黑云一样成群的麻雀飞过来在细枝间跳来跳去,看灰白的鸽子从大树旁边飞过又悠然折返,看风从树梢上匆匆走过,看树顶上流云漫卷,看树缝里山峦起伏,看一树绿意满眼生机,看金风玉露醉染一树金黄,看落雪后的树顶光秃秃,看点点绿芽爬上枝头。直看得树是树又不是树,直看得我是我又不是我。

如果可以,我就每天追着太阳走,怀抱初心,步履从容,不去在意热烈寂寞,不去计较利害得失,不去纠缠是是非非,不去追念红尘旧事,不去感慨时光游走。云淡风轻,日月从容,天圆地廓,春夏秋冬。

大树在这,我也在这,大树不动,我也不动,就这样晨昏相望,四季相伴,默默相守。“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共白头,也许只是唯美的愿望,岁岁年年,草木绿意恒久,在时间面前,我不过是大树下匆匆的过客。

今世有缘,不然,我不会与大树相逢。大树多大?千秋叶,万年根。

本期点评1:

《与大树为邻》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全文共十一节,既可上下承接,也可彼此独立,各成一章。文章以自然时节为序,以“我”从业教育的所见所感为轨,在对大树一年四时不同形貌的细腻摹写中,照衬“我”在这一年中生发的现实思考和丰富情感。开头第一段,便奠定了整篇散文的主线——一边是春风、骄阳、秋霜、风雪中的大树,一边是与大树为邻的我的人生选择。现实流转与内心独白,双声部合奏共鸣,到最后一节,作者用富于变幻和音乐律动的语言,写尽了大树的形、貌、智、神、力,对大树的每一笔细微书写,都是“我”内心所向的参照和情思的寄托。对教育事业深沉而坚定的爱,就像大树深扎泥土的根,用心浇灌出的,是大树伸向无边高空的繁茂树冠,守望收获的,是自然和生活孕育的哲理和诗意。

当然,这篇散文也存在一些显见的问题和待提升之处。比如散文中,怕被人笑话不想让父亲来送食物这样的情节,真实却有些俗套,叙事细节的选取上可以再提炼加工,更好地为抒情铺垫;排比句式的频繁运用有些没有增进抒情效果,反而使话语的张力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现实、大树和情感三者的过渡上,也有待用更精进的语言再融合。节制的文学表达可能会使情感抒发有更明炼通达的效果。

——谭杰(鲁迅文学院教研部副主任)

本期点评2:

初一看到“与大树为邻”的题目,我以为这可能是一篇记录家族历史、叙述个人成长经历的散文,然作者并没有如我所愿,而是“记得那年初相见,恰是绿意正浓时”的校园生活。“选定一条路,别的路就不再是路了,锁定一道门,别的门就无缘踏入了。”文章自然而然并且含蓄地告诉读者:此生终将与校园的大树为邻。“一棵大树向我招手,远远地,醒目的绿迎接了我……那一年的九月十日雨水涟涟,但不恼人,雨水把树上的叶子洗得清清亮亮。”大树不知其名,但树就在“我”的窗外,与“我”晨昏相望,四季相伴,默默相守。

“我”在那年秋天开学季走进校园,大树即张开蓬勃的羽翼,远远地向“我”展开拥抱的姿势,“我”从此开始了与一群蓬勃少年相互成长的日子。看望“我”的父母携带家乡温暖的土豆和散发着甜蜜气息的粽子,榨出“站”在大树下的“我”藏在内心深处的“小”来。“我”也终于“悟透了什么是实在和踏实,弄懂了虚荣和面子一文不值。”远去的父亲背影,不正是身旁的这棵大树么。

寒来暑往,秋去冬来,大树映照着“我”在校园的一切。秋天的天空下,军训的少年英姿勃发;雪花飘飞的冬季,大树不回避冷寂与萧索,迎风而显其苍劲;春雷滚滚、冰河解冻的春天,大树眼见“我”向即将毕业的少年吹响百天会战的号角;六月的大树枝繁叶茂,那是羽翼渐丰、即将跃出巢穴的少年。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铁打的学校流水的学生,当又一个夏天来临的时候,“我”送走一批少年,又将在秋季迎来另一批少年。大树已赋予“我”一颗初心和从容的步履,正所谓“云淡风轻,日月从容。”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一名“常年吃粉笔灰”的教师,没有“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悲叹,而是“夜吟未觉月光寒。”

《与大树为邻》是一首长长的“散文诗”,多处语句前后互文,步伐节奏矫健而飘逸,读来有含化一颗巧克力的丝滑感,传递出温暖达观的人生况味。诚如作者所言:“今世有缘,不然,我不会与大树相逢。大树多大?千秋叶,万年根,我信。”

——野水(陕西省渭南市作协副主席,小说专业委员会主任)

了解王贺岭更多作品,请关注其个人空间:王贺岭的作品集

往期佳作:

梅钰:高楼湾(2023年第37期)

叶青才:耳朵里总养着几只鸟(外一篇)(2023年第36期)

李日清:九月诗抄(组诗)(2023年第35期)

嘎代才让:念钦街诗稿(组诗)(2023年第34期)

红山飞雪:旷野三章(2023年第33期)

墙有棘:水渍(2023年第32期)

陈华:拘魂枕(2023年第31期)

南苡:与秋书(2023年第30期)

静河:尘封的胡同(2023年第29期)

西贝侯:圪塔院记忆(2023年第28期)

宋煜:她小心摘下易变质的词语(组诗)(2023年第27期)

北方:北方的庄稼(2023年第26期)

蒋戈天:乡村辞(组诗)(2023年第25期)

庞文辉:写给南浔的组章(2023年第24期)

毕海林:墙根下的缩影(2023年第23期)

森森:向日葵(组诗)(2023年第22期)

陈春琴:盗戏(2023年第21期)

刘文邦:每一天都不是多余的(组诗)(2023年第20期)

萧忆:旧事录(2023年第19期)

西厍:站在秋天中央(十年十首)(2023年第18期)

雷云峰:幡然醒悟(2023年第17期)

保定许城:眉眼盈盈(2023年第16期)

九天:A.I.(2023年第15期)

王国良:老屯子的脸(组诗)(2023年第14期)

鲁北明月:清明 清明(2023年第13期)

流水方舟:生命的硬度(2023年第12期)

肖笛:月亮,是一粒药丸(2023年第11期)

刘海亮:龙湖记(2023年第10期)

程文胜:西码头的奤子(2023年第9期)

原莽:人间如此辽阔(组诗)(2023年第8期)

廖彩东:轻墨杂弹围屋内外(2023年第7期)

启子:辽西北的月光(组诗)(2023年第6期)

欧阳杏蓬:大地之灯(2023年第5期)

余穂:如果一条河流送走很多事物(2023年第4期)

靳小倡《大寒:一朵梅丈量到春天的距离》(2023年第3期)

徐赋:月亮下的篝火(组诗)(2023年第2期)

苏万娥:火灰里的童年(202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