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唐诗的别样风景
来源:新民晚报 | 胡中行   2023年11月21日08:35

说起唐诗,连小学生都不会忘记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的。的确,这些伟大诗人作为唐代众多诗人的代表,名篇迭出,佳作天成,共同构成的是一道璀璨亮丽的风景线。长期以来,很多人认为,他们的风貌,便是唐诗的全貌。殊不知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因为他们忽略了一位不能忽略的大诗人,这位大诗人与李杜王白的风格迥异,在唐代诗坛上是个异峰突起的存在。这位大诗人便是王梵志。

为了了解他,请先看他的一首诗:“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这首诗说的是大白话,但是因为年代久远,有些词汇还是需要讲一下的。翻着袜,就是将袜子翻过来穿。古代的袜子外面光鲜,里面粗糙,与现在的袜子有所不同。所以当时的“翻着袜”是很刺眼的。乍可,当时的口语,就是“宁可”的意思。隐,此作“伤痛”解,引申为“不舒服”。弄通了这几个词汇,整首诗便无需翻译了。黄庭坚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王梵志诗云: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一切众生颠倒,类皆如此。乃知梵志是大修行人也。昔茅容季伟(东汉名士茅容,字季伟),田家子尔(不过是个农家的孩子),杀鸡饭其母(杀鸡给母亲吃),而以草具饭郭林宗(却用粗食招待客人郭林宗)。林宗起拜之,因劝使就学(鼓励茅容跟着自己学习),遂为四海名士。此翻着袜法也。”这首诗言简意深,发人深省:因为世界上有很多东西是被颠倒了的,“翻着袜”正是把被颠倒了的东西再颠倒过来。胡适在上世纪40年代曾经选注“每天一首诗”,汇集自己特别钟爱的古代绝句,便是将王梵志的这首诗放在卷首的,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为加深对王梵志诗歌的印象,我们再来欣赏他的另外两首诗,其一曰:“城外土馒头,馅草在城里。一人吃一个,莫嫌没滋味。”这里的土馒头,指的是坟堆。这个“土馒头”,任何人最终都得吃一个。诗中的馅草则是指还活着的人们,死后在城外的孤寂自然不能与城里的热闹相比,可是,纵然“土馒头”内的生活没滋没味,却由不得你选,不如老老实实地“莫嫌没滋味”。这首诗的主旨是劝人坦然面对生死,而生死问题正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终极问题。其二曰:“世无百年人,强作千年调。打铁作门限,鬼见拍手笑。”这首诗的意思则是说,人是不可能长生的,但偏偏有不少人不愿正视这一点,他们为自己谋划得太远,此即“强作千年调”也。“打铁作门限”,门限就是门槛,用铁做成门槛,这样的蠢举,使鬼拍手大笑。因为鬼是过来之“人”,看到不断有人重复他们曾经犯过的错误,所以才“拍手笑”了。这首诗旨在提醒人们,要尊重现实,合理规划人生。

这两首诗同样影响深远,宋代诗人范成大曾经把这两首诗的诗意写成一副对联:“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曹雪芹也很喜欢这两首诗,《红楼梦》里的“铁槛寺”、“馒头庵”即来源于此。

唐代诗人中,另辟蹊径的王梵志也并非是孤军奋战的,稍后于他的著名诗僧寒山、拾得、丰干、皎然等人的诗作,便是直接秉承了他的衣钵,而王维、白居易等大诗人,也或多或少受到过他的影响。比如王维的诗作《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便直接在其下注明是“梵志体”。

关于王梵志的生平,有着种种传说,甚至有学者认为王梵志并无其人。后来在敦煌佛窟中出土了一件“东朔方黎阳故通玄学士王梵志直下孙王道”奠祭其友杨筠的祭文,这就不仅确证了王梵志确有其人,而且也确证了王梵志籍贯是黎阳(今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由于王梵志孙王道的祭文明确注明是撰于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由此逆推,可知王梵志大概生活在唐高宗、武则天时代,要比李白杜甫早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