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点亮草原小守护者的诗意童年 ——评王小忠“草原少年系列”
来源:中国青年作家报 | 王玥  2023年12月05日18:13

“草原少年系列”是藏族青年作家王小忠最新推出的长篇儿童文学,其中《草原小骑手》和《草原小曼巴》已由青海人民出版社于2023年10月出版。“草原少年系列”讲述甘南草原的纯粹与洁净,展现草原净土之上少年们天马行空的自由与浪漫,并以儿童视角呈现出草原生活的原生态与新变化。两部小说民族特色浓郁,也是对新时代甘南草原农牧民生活变化的热情讴歌。

诗意与童趣相结合

儿童视角本质上意味着一种诗学维度。在小说中,作者将诗意与童趣相结合,情节舒缓,细节丰富细腻。草原与河流构成了“草原少年系列”的原风景。将两部小说并置可以发现,叙事基调基本一致,以当下农牧交错地的儿童生活为主题,涉及牧场、村子、学校三种形态的生活。两部小说像一首草原故事的叙事长诗,也是一幅多彩的风土人情画卷,更是一串清亮的童谣。作者笔下的草原,充满着大自然最原汁原味的韵律。小说的时间走向是线性的,象征着时间的自然流淌,也传达着岁月的自在与充盈,传递出的诗性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是背景、人物、情节所带来的,如同流经草原的河流一样,舒畅而欢快。

诗意的发生,首先通过各种自然风物的书写形成,大量的草原风景、动植物的书写具有自然之“味”。其次是草原上的生活之“味”。草原的民俗风情、四时八节、衣食住行,在小说中无一不体现着独特而浓郁的诗意。《草原小骑手》写到雪顿节、瞻仰节、香浪节、燃灯节、晒佛节、亮宝节、插箭节等民俗节日,带来了文化风情。《草原小曼巴》中如芫根、大黄、贝母、黄芩、射干等中草药的介绍,既饱含知识性,又营造了一种“药香”。

“草原少年系列”是以少年为中心的自由世界,作者捕捉他们在学校、放月假、寒暑假里的生活碎片,细数孩子们的悠长生活。两部小说书写了孩童世界的乐趣,展现了他们的天真纯粹。不同的是,《草原小骑手》写孩子的“贪玩”,在校门外的草滩上养蚂蚁、打蚂蚱、下雪天抓野鸡、五月挖虫草、去老奶奶的院子里偷酸果子、偷偷剪狗尾巴毛做毽子……这些孩童世界的趣事串联起来,成了他们成长中的动态轨迹。《草原小曼巴》重点表现少年们的“贪吃”。小吃摊上的韭菜盒子、面筋、年糕、素鸡,诱惑他们把秋冬季的鞋子钱偷偷转移到校门外的小吃摊上。儿童视角其实是一种“赋魅”,因为在孩子眼中,事无大小,但都透露着新鲜,也就有趣了起来。

当前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都是城市题材,且侧重于书写成长的烦恼,而王小忠选择重点呈现孩子们的诗意童年,以此来象征草原少年的自由与开阔。草原上的孩子之所以不一样,就是因为被自然滋养,与自然风物一起成长。他们知道“浓雾缠山,一定有暴雨”。草原上的孩子有月假,劳动是家常便饭,这也培养了他们勤劳、纯朴、忍耐、善良的品质。

关于“成长”和“守护”

成长是儿童小说永恒的主题。“草原少年系列”聚焦孩子们的成长历程,实际上更书写了关于“守护”的故事。他们都是草原上的小守护者,用最直接、朴实的方法守护着这片净土。《草原小骑手》守护草原文化中的野性部分,讲述多瓦村里道吉扎西的憧憬。在梦中,他手持利剑,威风凛凛地站在山岗上。孩子们像小骑手一样,在广阔的天地里奔跑,有新的理想和追求,却永远深爱着脚下的草原。《草原小曼巴》则是关注当江、美仁草原上康珠扎西等少年的生活,着眼于草原生态保护与传承中医医治的故事,体现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两部小说的主题与侧重点虽有所不同,但是有着一个贯穿的主线,即关注现代化语境下草原儿童的内心世界,描写他们面对现代化的快节奏与相对稳定的草原之间的心境,并召唤着人们的生态意识。

草原上的孩子虽然远离城市的喧嚣,但仍受到社会转型带来的影响。他们对热闹的城市有着向往,也对草原与农牧村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草原的保护与发展不能缺少青少年的力量。小说中所涉及的网上买手表的细节说明了草原上网购的逐渐普及;以李老师去家访时眼之所及来展现牧村的新变化,如木质的房屋,宽敞的硬化道路,带有健身器材的小广场。作为新生力量,少年如何看待现代化语境下的草原?孩子都有着明确的身份意识,他们知道自己的扎根何处。千百年来,一代代牧民依草原而生,草原也被一代代牧民守护着,二者互相滋养。如今,现代化的步伐已迈入辽阔的草原,“守护”面临着新的难题,但是草原少年们依旧能承担重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作者不仅勾勒了草原上的孩子美好的童年世界,更告诉读者,草原上的孩子是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

两部小说除了刻画这些活泼可爱的“草原小精灵”外,还塑造了许多孩子们成长的引领者形象。助力成长的人也许是安静姐姐、老师,也许是曼巴爷爷桑丹、阿妈、阿克栋智,也许是与孩子们所邂逅的每一个人。这些人带来的故事是和课堂授课一样重要的“第二课堂”。《草原小骑手》中所插入的副文本《春风里的杏花》,是安红的姐姐讲述曲洼村白秀玲的故事,以留守儿童的独立自律、积极向上来感染安红、杰道和道吉扎西。爷爷带着康珠扎西挖野党参的经历让他意识到种植中药材的重要性,这也给康珠扎西上了一课。

值得注意的是,王小忠在小说中频繁写到孩子们“闯祸”。他不美化少年们的个性特点,试图用文字还原孩子们的天性。在草原文化中,冒险和危险也会被视为勇敢和英勇的象征。草原上的少年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成长,会对冒险和危险的行为产生更强的兴趣和欲望。孩子们瞒着大人所做出的尝试,害怕被否定,想要通过独立行动证明自己已经长大,满足自己内心的小小成就感。当康珠扎西、央金拉姆和赵叙等人去山谷玩耍时无意中发现有人偷偷挖中草药,决定去看守,并与采药贼展开了一场斗智斗勇的较量。孩子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会拉着自己的好朋友一起探寻、冒险,想要探索草原的各个角落,体验各种不同的感觉和刺激,这也是少年们喜欢冒险的原因之一。他们在冒险过程中,也会感觉到身体变得更加强壮和敏捷,进一步生成一些冒险的欲望,这让冒险具有了生理驱动与心理发展的双重意义。

情感的重量

草原少年们独立而真实,生活恣意而自在。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的人生也渐渐变得开阔,视域不再局限于广阔的草原,在观察与体验中,悄然生长。

纵观“草原少年系列”,可以发现孩子们身上的共同点,就是都“有劲儿”——拥有一种天然的活力。对他们而言,过河并不是困难,是必备技能。漫长的放学路并不是难题,而是他们的游乐之旅。没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生活,却乐趣丛生。孩子们有着属于自己的社交规则,成年世界中的烦恼他们也在逐步面临,但他们互帮互助,携手走过一个个假日,一个个春夏秋冬。

小说中涉及大量的心理描写,有时带有意识流的形式意义,这使小说情节淡化,呈现出散文化的结构特点。在这里,作者不刻意追求故事性,而是在生活情景、文化仪式的重复性中,把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用一种率真的方式描绘出来,徐徐展开,扣人心弦。草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像是不经意间一阵微风拂过,让少年原本懵懂的心变得柔软而细腻。明白了那些离去,触碰了生命的悲欢,积累了点滴的坚韧,也打动着人心。小说整体灵动,时而粗粝,有着动静皆宜的美感。明亮而热烈构成了两部小说的情感基调,其中所表述的乐观之底色,决定了小说是真正传达了儿童世界观的文学作品。

《草原小骑手》《草原小曼巴》频繁写到老师和同学的离去。春去秋来,人来人往,老师的离去、伙伴的转学,少年们迎来送往,情感的重量在一点一点地增加。尽管草原之外的世界纷繁复杂,随着时间的流逝,少年们的内心也有了更多的波澜,但他们对草原的爱是不会随着时间消散的。他们用最清澈的爱守护着草原,点亮自己的诗意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