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方卫平:我们准备好,直面当代儿童生活的复杂性了吗
“当我们谈论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时,我们必须清楚地知道,在童年生态发生巨大变化的现在,我们的儿童文学不能固步自封。”儿童文学学者、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浙江)主任方卫平教授说。
面对如今日益复杂的当代童年生活,这位资深的儿童文学研究者敏锐地发现,在童年生活各种鲜活、生动的“现实”状况之下,如何发掘其背后的“真实”和应然的真相,揭示其价值与方向,仍然是当下儿童文学创作亟待讨论的问题。
儿童文学面临的困境、问题是什么?儿童文学如何深入理解和贴近书写当代童年的复杂现实?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的成立又将如何进一步激发儿童文学作家、批评家的创作、研究热情?
4月6日下午,由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浙江)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主办,浙江省作家协会特别支持的“《紫云英合唱团》新书分享会”在浙江文学馆举行,会前,方卫平接受了潮新闻的专访。
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浙江)主任
(1)积淀深厚的浙江儿童文学
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版图中,浙江作家的历史贡献十分耀眼。
早在五四时期,鲁迅、茅盾等新文学大师巨擘便投身于儿童文学现代自觉的历史进程中,他们不仅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拓荒者和耕耘者,也从创作、研究、翻译等方面为浙江儿童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石。
新中国成立后,金近、包蕾、鲁兵、圣野、任大星、任大霖、洪汛涛、金江等著名的浙江籍儿童文学名家活跃于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界、理论界和出版界,引人注目。数十年来,金江、沈虎根、倪树根、李建树、谢华、冰波、孙建江、张婴音、汤汤、赵海虹、毛芦芦等作家,构成了数十年来浙江儿童文学创作的代表性文学力量,开拓、探索着浙江儿童文学发展的新道路。
创作出版、理论研究、阅读推广……数十年来,浙江儿童文学不仅形成老、中、青三代完整的儿童文学作家梯队,还培育出与浙江本土儿童文学创作紧密互动的评论家队伍和出版园地,形成各自做强又相互支撑的文学业态。
在浙江省作家协会的长期重视、扶持下,从1980年代举办第一次浙江儿童文学年会至今,一直保持连续性的浙江儿童文学年会成为了省内儿童文学作家聚会、交流、共同进步的重要平台。除了邀请若干位省外专家参与创作讨论外,浙江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还紧扣历年主题,出版浙江儿童文学精品年选,拓展了浙江儿童文学各个领域的空间。
“放眼全国,这也是可圈可点的。”谈及浙江儿童文学的发展,方卫平表示。
2023年8月,依托浙江文学馆,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与浙江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成立,深度关注当代儿童文学的创作、出版、研究、批评,以及阅读、推广、传播、公共文学服务等方面,为国内儿童文学的创作与批评、当下与未来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也成为浙江儿童文学的新地标。
“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将会成为浙江儿童文学研究、推广、交流的重要平台,借助这个平台,我们能够更好地凝聚浙江儿童文学队伍,同时也希望能够将其影响辐射到全国。除此之外,它还将成为作家、评论家、出版人、读者,特别是小读者们相互交流的精神家园,依托浙江文学馆,我们将会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和研讨会,吸引更多热爱儿童文学的人们。”方卫平介绍道。
在他的设想中,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将担起社会服务的责任,为大众和孩子带来更多的阅读推广,推动建设书香社会。
(2)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倾听孩子的声音
《紫云英合唱团》新书分享会,是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成立后举办的第一场研讨活动。
结合文学现场和儿童文学创作的最新动态,组织儿童文学新作的系列研讨会,这是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迈出的第一步。
从2008年开始,方卫平曾组织了三十场“红楼儿童文学新作系列研讨会”。彭学军、张之路、沈石溪、谢华、汤汤、黄蓓佳、张炜、赵丽宏、刘海栖、刘绪源、冰波……30位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者曾带着自己的新作接受与会者理论性、专业性的学院批评。北京儿童文学作家张之路曾在一篇有关红楼儿童文学研讨会的专文中写道:“说实在的,现在的许多作家,包括儿童文学作家,听赞扬的好话习惯了,心里变得有些娇嫩。不要说听批评的话,就是表扬的话不够热烈,心里也是不舒服的。”张之路先生评价这些研讨会“带着一股锐气,一种青春的凌厉之风”。当代作家张炜也在一篇文章中写到:方卫平教授经常组织“为儿童文学出版者、作者开一些研讨会,大家一起研究时下存在的问题。他的不同处是有话直说,气氛活泼,别具只眼。参加者都是业内热心肠,是眼界开阔且非常敏感的人,是对儿童文学一往情深的人”。方卫平说,与原来纯粹由专家、学者研讨不同的是,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举办的系列研讨会中,中心将不时邀请孩子们一起加入讨论,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倾听孩子的声音。
除此之外,儿童文学作家的年龄段、地域分布,儿童文学作品的门类和风格……这些都是举行研讨会前需要考虑和权衡的。“我们将会选择在中国儿童文学具有代表性、做出突出贡献的作家及其新作进行研讨,同时考虑不同门类、不同年龄段、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特性,进行专业且深入的碰撞。”方卫平说。
方卫平强调,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举办的系列研讨会并不是一种包装性的研讨,而是怀着对儿童文学的热爱所做的坦诚交流和探讨:“不仅有肯定,更注重分析、交流作品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希望能对儿童文学创作的现状有所跟踪,有所关注,有所思考,有所推动。”
在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研究中心的未来规划中,方卫平提到12个字:立足浙江、放眼全国、对话世界。
“浙江有一定的条件、基础,我们将结合过去的实践和努力,继续发展助力儿童文学事业。与此同时,我们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的指导以及各兄弟省市作家的支持,能够一起携手把这个平台做精、做好。儿童文学创作本身是和儿童成长息息相关,对国家、民族、文明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方卫平感慨。
(3)如何深入理解和贴近书写当代童年的复杂现实
如何能够创作出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
在方卫平看来,一部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有以下三个标准。
首先,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需要有经得起打量和考验的童年观和人文观。在儿童读物出版热度不减、创作井喷的当下,方卫平始终警惕当下价值观紊乱对儿童文学的影响:“这个时代有很多迷失、传统的价值观崩塌了,新的价值观还有待建立。有些写作者会一不留神将一些对金钱和权利的崇拜及臣服带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这些例子很多,需要作家在写作时谨慎、小心。”
其次,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需要具备文学语言、人物刻画、故事讲述、人文意蕴等基本的文学素养。在创作浮躁、出版门槛低的当下,方卫平发现,经验不足的创作者往往选择创作长篇:“有些时候,大家会说长篇比短篇好写,但我认为,作品需要用虔诚和恭敬之心认真打磨,无论短篇还是长篇,都需要足够的文学功底,得积累自己的文学风格和文学韵味。”
在前两个成人标准之上,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即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需要尊重孩子趣味:“孩子得喜欢看,愿意看。归根到底,咱们的儿童文学需要让孩子们加深对社会、自我的认知,向他们展示更加多元化的世界,助力他们的精神与审美成长。”而当代儿童所面临的文化、传播、审美现实与环境已经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变化,这也对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提出了新的创作课题与挑战。
在儿童文学创作、出版看似热闹的当下,方卫平认为,繁荣背后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隐忧。在之前的讲座和论坛中,他曾提出一种判断,即现在的儿童文学实际上可能处于一种走神和迷失的状态,在相当程度上是失魂落魄的。
比如,现在很多儿童文学创作缺乏生活积累和生命体验:“没有生活的写作绝对是隔膜的、苍白的。儿童文学创作同样需要从自己骨肉相连的生活中积累素材和经验,不能哪个题材热闹、时髦,就一窝蜂全涌过去。”
如何深入理解和贴近书写当代童年的复杂现实?
方卫平鼓励和呼吁作家从身边出发,将当代童年面貌与扎实文学写作技巧相结合,关注复杂变化背后有生命力的、永恒的东西。
“我们的目光不仅仅停留在对童年生活现状的摩写之上,而是要透过现实的童年,把孩子们带向可能的、更好的童年。”方卫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