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玫瑰的故事》:此刻即是花期 
来源:齐鲁晚报 | 陈佳佳  2024年07月02日08:34

作为美神的化身,玫瑰通常象征着最为炽热的爱。今夏刚刚收官的热播剧《玫瑰的故事》中,女主角黄亦玫人如其名,明亮而单纯,仿佛“生来就有爱人的能力”。剧集通过展现两性关系,以“悦己”为叙事动机的“她故事”被讲述。相较传统叙事中陷于情爱、委曲求全的“好女孩”,黄亦玫的魅力在于保持棱角的带刺绽放和敢爱敢恨的鲜活“人气”。

《玫瑰的故事》改编自作家亦舒于上世纪80年代创作的同名言情小说。作为亦舒笔下最为迷人、张扬的女主角,玫瑰有着不可方物的倾城容颜。似乎只要见过玫瑰,所有人都会为之疯狂。原著中,“一见钟情”作为经典桥段被反复使用,而玫瑰始终没有以第一人称出现。她的生平由四个男人的零碎讲述拼凑而成。作为被凝视的花瓶,玫瑰是一个被各方臆想、注解,却始终不得其真意的神秘存在。

即使在聚焦女性情感故事的言情作品中,爱情也不应该是女主角的全部。为了避免陷入玛丽苏争议,《玫瑰的故事》编剧将书中风情万种的香港千金小姐移植到文艺家庭出身的北京大妞身上,以女主角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她极为跌宕的传奇半生。相较于青春偶像剧中悬浮的爱恋套路,《玫瑰的故事》似乎更侧重于展现童话故事幸福结局后的现实。当新鲜感消磨殆尽后,长相守才是爱情真正的考验。

在对现实描摹复现后,剧集残酷上演了一次又一次分离。不少网友直呼“对爱情祛魅了”!看似老实的周士辉精神出轨,觊觎年轻漂亮的大学生;帅气多金的庄国栋偏执自我,行事从不顾及女主角情绪;温柔细心的方协文婚后一改“体贴”模样,施行霸道的大男子主义……在大团圆结局后,一地鸡毛似乎才是生活的真相。原著中,苏太太以一句话轻易交代了玫瑰结婚的原因——“人们爱的是一些人,与之结婚生子的又是另外一些人”。女主角在书中似乎只是一个符号、一道风景,就和她的姓名一样,只是一丛引人猎奇、远观消遣的玫瑰。然而原著里引人遐想的留白,却给真相留下了解读空间。电视剧的改编却是黄亦玫绝非得过且过的普通人。方协文求婚时因为窘迫而自卑,女主角只回答他“结婚唯一的条件是对对方发自内心的爱慕和欣赏”。在黄亦玫的世界里,她似乎只考虑“想不想”,从不考虑“应不应当”。利弊权衡不是玫瑰的真性情。而最终离婚时的那句“我不爱你了”,也正如求婚时那句“我爱你”一样坚决洒脱。走出女性困局后,那句“我爱你”最重要的永远是“我”的主体性,“我”的欲望和感受高于一切。

导演汪俊说,《玫瑰的故事》是一个女人的爱情史诗,而爱情没有改变黄亦玫。四段情感经历对于女主角来说皆是过客,完整了她的生命,却不曾更改她的底色。剧集播出后,女主角与不同角色间大段谈情说爱的片段曾被网友诟病。在所谓“新大女主”的观剧期待下,黄亦玫看似不计得失、“爱情至上”的行事逻辑似乎略显过时。然而,剧中黄亦玫毫不羞愧地坦然承认这一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私心,只不过庄国栋的自私可能是为了“追求事业成就的满足感”,而玫瑰的自私是对于情感、对于真爱的欲求。这是她与生俱来的“爱人”能力,也是她出走半生不曾更改的底色。多情并非滥情,“拿得起也放得下”何尝不是一种现代表达?勇于追爱、勇于试错,黄亦玫的洒脱是自爱的另一种表现。

女配角苏更生似乎是黄亦玫的反面。黄亦玫出身高知家庭,精神生活富足,受全家人宠爱。而苏更生只有县城老家贪婪的继父、软弱的弟弟和自暴自弃的母亲。为了逃离原生家庭,她在权衡利弊下早婚。现实耗尽苏更生的心气,让她长出一层厚躯壳。比起黄亦玫,她没有卓越的潮流品位,没有优雅矜持的行事做派,更没有引人艳羡的松弛感。黄亦玫的生活像一出精心编织的美梦,在她大展风采、勇敢试错的同时,苏更生却每时每刻保持紧绷。只有在买下一套房后,苏更生才真正尝试放肆自我,显露情绪——她用口红在新房白墙上肆意大写,彰显“主权”,而这也是她安身立命、重新养育自己的第一步。

《玫瑰的故事》将苏更生与黄亦玫的生活双线交织,这样的对照不是“雌竞”,没有对错,却让观众顿悟:“爱人”确实是一种奢侈的能力,它值得我们毕生学习。创作团队在塑造传奇女性的同时,不忘呈现复杂多样的女性样本。无论是寡言内敛的事业强人苏更生,还是温婉倔强的博士白晓荷,她们身上都散发着独特的人格魅力。摆脱俗套的“雌竞”,女性之间相互欣赏、彼此疗伤的情节更符合现实,也更有新意。

《玫瑰的故事》作为当代女子图鉴,对“去人性化”的“女神”形象进行了重新定义,拿回了“美”的话语权。即使耀眼如玫瑰,她也是平凡的。她会因琐事伤透心神,会在深夜歇斯底里,也会“不再乖巧”“自作主张”。改编后的玫瑰不再停留于被动的男女陈旧脚本,也不再是毫无瑕疵的观赏标本。因为“美”不是凝视之下的“馈赠”,而是多向度的自我掌控。物欲社会的冲击让亦舒写下名利场中周旋的玫瑰,剧集版《玫瑰的故事》成功跳出了消遣女性的叙事陷阱,揭穿了红颜祸水的伪命题,它对于女性形象的展现无疑是进步的。当“自爱”“悦己”成为新话题,“她力量”再获新生。漫漫人生,无需他人来定义,每一瞬都是花期,绽放就在当下。

(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