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诗歌会将我们永远联系在一起 ——“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发言摘编
来源:中国作家网 |   2024年07月25日08:45

7月24日上午,“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诗歌座谈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来自金砖十国的诗人代表以诗歌为名,相互分享了此行的惊喜与收获——跨越地域和语言,跨越种族和文化,中国将成为他们文学旅途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特整理选摘了部分诗人的发言,以飨读者。

安娜·鲁什

巴西诗人

一位拉美女性能够像路易莎·罗芒在舞台上那样为我们这一诗歌的节日揭幕,而另一位拉美女性能够在这一充满情感的时刻发出声音——这真是太美了。

纸,是诗歌的支撑。没有纸,那些古老的梦想就会迷失在山川之中;那些几代人梦想的记忆会像云般无常。纸承载着我们的记忆,而如今,我们这代诗人应该挑战屏幕,以其他方式让一首诗歌经久不衰。

诗歌如何能让时间再次停止?这次诗会展现出一些实现目标的途径:与伊朗人谈论gazal,一种经典的波斯诗歌形式;了解埃及诗人艾哈迈德·邵基;谈论埃塞俄比亚诗歌朗诵比赛诗坛;得知中国诗人鱼玄机影响了我的巴西朋友蒂亚戈·庞塞·德·莫雷斯……以及其他建立持久友谊桥梁的有意义的对话。

如果说诗歌赋予了无意义的事物以意义,那么这就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诗承载着梦想和未来。

叶芙根尼娅·乌里扬金娜

俄罗斯诗人

我非常感谢有这次来中国的机会,见到这么多特别棒的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此行,我见到了很多中国的宝藏,看到了长城,看到了丝绸制造业,还有很多的博物馆。但我认为中国最珍贵的宝贝是中国人,真的,你们如此友好,如此热情好客,我很感谢你们,可爱的中国人民。没有你们就没有这一切,就没有这次美好的青春诗会。然而,我这次来中国带回去的感兴趣的问题比答案更多,这很好,这是我再次来中国的最好的理由,我想更深地了解中国文化,我可能会不止一次地再回来中国,不知道是不是能实现。不管怎样此行激发我去写一些东西,我会耐心等待,看我会写出一些什么。

尼基莱什·米什拉

印度诗人

这次中国之行中,我最喜欢的照片是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的入口处拍摄的一张照片。墙上镌刻着四个汉字——“越山向海”,设计得十分精致。意为“翻山越岭,向着大海”,我被深深震撼,仅仅四个汉字竟能蕴含如此深邃的诗意。

正当我准备拍照时,一个小女孩走到那四个字前,她的小手触碰着那庄严悬挂于她头顶的“越山向海”四字。就在那一刻,我按下了快门。对我而言,这个瞬间象征了中国人民坚不可摧的精神,这是我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所领略到的,也是我在此次访问中,从农村的桑园到北京的高楼大厦,处处可见的精神。它甚至更多地代表了人类面对比自身更宏大的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惊人韧性。它象征着勇敢地面对困难,不被可能发生的逆境所征服或吓倒,正如狄兰·托马斯所言,“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良夜”,而是勇敢地迎接每一个黎明。

这次诗会见证了像中国这样的伟大国家,不仅向我们金砖国家的每一位诗人敞开了大门,让我们得以一窥从古至今充满活力的中国文化和传统,还将我们各自国家和文化的芬芳融入了中国这片土地。愿这一盛大的活动激励我们所有人,在我们各自的国家乃至世界各地举办类似的活动,这样我们才能深刻认识到:诗歌总是在我们耳边低语:“我们更多的是相同,而非不同!”

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我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正如泰戈尔所言,扎根是至关重要的,他说:“将树根从泥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非树木的自由。”即便站在中国的万里长城之巅,我们也永远不应忘记自己的根源!顺便一提,这体验实在太超现实了!我的梦想是此生至少登上一次长城。谁知道,有朝一日我竟能在这里吟诵我的诗篇!

在参观博物馆时,我有幸发现了来自浙江省的艾青、穆旦等中国诗人的作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几句生动地捕捉了一位年轻诗人的激情。我将这次旅行献给艾青,并对他致以深深的敬意。

盖蕾娅·弗雷德里克斯

南非诗人

我看到了这里的青山绿水,也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安居乐业。游览杭州,西湖之美无法用语言形容;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我大为震撼。我不禁思考,我们肩负怎样的责任、应该如何传承古老的文明和智慧?我们只有知晓来处,才能明晰去处,记录历史,走向未来。

哈菲兹·阿齐米·卡尔胡兰

伊朗诗人

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里。中国与我家乡远隔千里,但让我感到亲切。中国文化让人热情洋溢,心潮澎湃。中国与伊朗都是文明古国,都有数千年历史,文化交流与互动让我们彼此促进和影响。中国和伊朗都是文明古国,分踞于古丝路东西两端,拥有延绵数千年的交往与互动史,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在文学与哲学领域,伊朗的重要著作已经在中国被广泛翻译,中国文学作品也被翻译成波斯语在伊朗传播。今天,这些美妙的联系还在继续,伊朗和中国的交流,凸显了文明的互动性,为今后加强友好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费本·方乔

埃塞俄比亚诗人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志愿者对我的热情微笑让我洗去旅途疲惫。诗人和艺术家是美的使者,在杭州,在北京,迸发着生命活力的灵魂彼此相遇,等待被触碰,被了解。国际青春诗会使我感受到了诗歌之雅,人性之美。

戴潍娜

中国诗人

一个诗人总是能在人群中识别出另一个诗人,他们就像是高山上的蓝血人,珍稀物种,能够嗅出彼此。非常幸运的是,这次我们不需要在孤独里彼此找寻。感谢国际青春诗会,让我有机会和远在异国他乡的同类们在中国相逢。诗会里每个人都是如此鲜明,我们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文化背景。空气中流淌的,不仅仅有AI无法获得的面对面交流的艺术,还有沸腾不已的荷尔蒙,还有我们作为同一个精神家族之间的默契、辩论和友谊。

诗歌带给我们什么?我想最重要的就是一种崭新的思想能量,打破生活惯性和对世界认知的框架。

在壮丽的长城脚下,诗人们用各自的母语朗诵诗歌,尽管有时候语言不通,这丝毫不妨碍我可以听到其中的音乐,韵律,力量,以及沉默。我们甚至可以听到彼此内部的音色——从前天一块儿参观的8000年良渚文明一路走来,历史重重叠加之下人性当中最坚固的音色,也是人性中持续生长的一部分。我想,这就是我所有想象中,作为人类可能拥有的充满智力和激情的最美好的链接,一个思想和情感的共同体,同时有着休戚与共的命运。

胡达·穆巴拉克

沙特诗人

此次国际青春诗会让我们得以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让我们接触到了友好善良的中国人民。我来自沙特阿拉伯,在没来中国之前,我就对中国抱有很大的期待,但当我来到这里后,所见所闻还是超出了我的期待。

这样的诗歌节对于我们每个人找到共通的文化基础非常重要,在这里,我们都可以找到相似的诗意关切。毕竟都我们都是人类,有许多共性。可以说,这绝对不会是我的最后一次中国之行,中国将永远成为我的文化和旅游目的地之一。我深信,诗歌会将我们永远联系在一起。

穆罕默德·穆塔亚姆

埃及诗人

六天的时间虽然不足以让人了解中国这个古老文明的方方面面,但足以让一个人跨过诗歌的桥梁,与兄弟手足更加亲近。

此刻,我们的眼睛饱含感激之情,感激我们在杭州度过的日子,它恢复了我们对自然,对树木,对河流的古老而真实的精神联系。在杭州我想起了中国诗人的一句诗:“鸟住进城市,人却不肯住进森林。”

我承认,我和我的朋友们在离开这里之前,已经和森林、和沙漠达成了和解。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感谢诗歌,首届国际青春诗会证明,它可以成为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一个闪亮的交汇点。

哈桑·纳贾尔

阿联酋诗人

当我在西湖凝视湖中的一朵荷花,我情不自禁地把它和阿联酋的自然标志之一——牧豆树(Prosopis)作比较。将两者联系起来的,恰恰是水,尽管是以完全相反的方式。对于荷花而言,它永远在水中生长、凋谢;对于牧豆树而言,偶尔降落的雨水会给沙漠中孤独的树带去慰籍和生命。两者的共同点,在于能够适应环境。荷花不拒死水或淤泥,牧豆树不畏沙漠的干旱,两者都是坚韧、顽强、生生不息的象征。

来自迥异环境的两种植物还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那就是,人们无论来自东方或西方,无论相距多么遥远,差异是多么巨大,但仍有许多共性,都能成为互相拥抱的朋友。我们都怀有同样的希冀,人因为自己的人类兄弟,而变得丰富和繁盛,在中国的这段日子,这应该是我们的共同感受。

昨日,在伟大的长城上,我们竟然在酷暑中感到了习习凉风,我想,这正是中国以充满爱心之手,赐予我们的友爱信息。长城以及中国留给我的记忆,将在我记忆的高处盛开,犹如荷花一样,又将扎根于我记忆的深处,犹如阿联酋国树牧豆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