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我与东莞文联的故事 |  寻找一个有文联的地方
来源:中国作家网 | 詹谷丰  2024年08月06日11:36

对于一个热爱文学艺术的人,文联就是他人生的一个岸。人在落水的时候,会本能地紧紧抓住救命稻草。

1993年12月的时候,我就是一个落水的人。那时,江西省县级机构改革试点,我所在的修水县不幸被当成试点县,在那场决定一些人命运的试验中,修水县文联撤销,我们四个在编的工作人员如鸟兽散,四顾彷徨,心情悲凉。

那几年,修水县文联工作刚刚有了起色,不断有新人和力作冒出来,文联连续被省市文联评为先进单位。大家干劲十足,想干出点名堂来。

我们成了试点的牺牲品。两位副主席去了文化局,我这个主持工作的副主席和另一个工作人员被安排去《修水报》。组织上任命我为报社编委,享受正科待遇,但我的内心,却像一个失去了魂魄的人。

和我一同去报社的作家小叶公开表示不满,多次表达对文联的怀念。我因为是个“领导”,有纪律约束,不便表露,内心却比小叶更加激烈。我的文联情结无法解开,在写了两篇头版头条新闻之后,便打算去医院开一张肺结核休假的疾病证明,以便去南方寻找一个有文联的地方。

我以为找医生开假证明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没料到医生不肯作伪。我便将文联撤销,我欲去南方寻找文联求职的真实情况和盘托出。谁知那医生却是报社副总编的姐夫,他不愿意做对不起他小舅子的行为,但是他也信誓旦旦地发誓不会告密,出卖我这个诚实的落水者。

当我另找熟人开了一份肺结核病的休假证明,找到报社领导请假时,同事们一齐脸色大变,像在街头突遇了麻风病人,立即退到走廊,远远地同我寒暄敷衍。

几天之后,我踏上了开往广州的火车。行李中,装着我发表过文学作品的样刊。我的信心,也像那个咖啡色的袋子一样饱满。

关于我在广东寻找文联的曲折经历,我在一篇名为《无法忘却的来电》的散文中有过真实而又温馨的记载。那篇发表在《广东劳动报》的文章写道:

那是一个阳光强烈的下午,我揣着一份个人简历,走进了坐落在香洲繁华处的《珠海劳动报》编辑部。也许尚未到正式上班时间,偌大一间办公室里只有一个姑娘伏案。我礼貌地同她打过招呼后,拿出求职资料。

姑娘对我似乎并无多大热情,她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又把目光落在桌上。我瞥了一眼姑娘手中的杂志,是最近出版的《小说月报》。见她看得入神,我忍不住打断她说,我也写小说,如果凑巧的话,这本杂志上也许能找到我的名字。姑娘再一次抬起头。我从她的目光里读到了惊诧与怀疑。我接过她手中的杂志,迅速地翻到杂志最后的“报刊小说选目”,毫不费力地找到了我的名字。不久之前,我在辽宁的《海燕》文学月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古董神医》的短篇小说。

姑娘态度大变,她热情地让座,迅速地翻阅我的创作简历。姑娘真诚地告诉我,报社老总出差未回,你留下材料和联系电话,估计很快就会有消息的。

珠海劳动报不是文联,离我心中追求寻找的理想有非常大的距离,我第二天便出发去了佛山、广州等地,最后在东莞找到了文联,谋取了一份文学杂志编辑的差事。在修水县文联撤销之后,我辗转一圈,又回到了文联的温暖怀抱,才短短几个月时间,竟让我生出恍若隔世的心情和感觉。

那篇散文还有如下一段记叙:

到东莞文联上班不久的一天,我在编辑部里接到一个陌生男人的电话,对方声音舒缓温和,彬彬有礼。我没有想到的是,对方是《珠海劳动报》的负责人,他们通过我在珠海的同学,打听到了我的行踪。对方说,欢迎你加盟《珠海劳动报》。

我轻轻放下电话,心中洋溢着久久的温馨。

1989年10月我离开修水县外贸局到文联工作的时候,曾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当基层领导二十多年,人生阅历广泛,工作经验丰富。父亲认为我去文联纯粹是一种个人爱好,个人的政治前途算是完了。

我的朋友们对我的选择也大都不理解,他们认为放着好好的外贸局副局长不干,真的是毫无进取之心啊!

朋友们的批评,完全是出于对我的爱护和关心,但是,他们不了解文联。他们认为文联只是一个安排老人休闲的群众团体。

有一天,老家一个在县政府任职的朋友来电话告诉我,说常委将会重新考虑我的职务安排,劝我回去待命。我婉谢了他的好意。在世人的眼光里,我仅仅是一个不满足职务安排的俗人。他们不知道我心中早已有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

但也不乏对文联工作理解和支持的领导。许多年之后,我依然对当初为我调到文联工作给予真诚帮助的宋基卫先生怀着深深的感激。宋基卫是市外贸局副局长,下来修水县挂职县长助理,无论是外贸系统还是地方行政,他都是我的双重领导。军人出身的宋县长对我的跨行业转移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主动找县委书记,促成了我人生中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一次转型。

一晃,我在文联工作了三十多年,而与新中国同步的中国文联,也已到了耳顺的境界。我的工作单位东莞市文联,也来到了六十华诞的日子,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收获季节,我以喜悦之情回顾我国文艺事业60年的辉煌,以感恩之心怀想给予我帮助的每一个友人、领导、编辑、老师。这种心情,当我在北京参加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时候表露得更加真实。我觉得自己三十多年的坚持没有白费,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对于一个追求文学艺术的人来说,有文联的地方,就是有梦的地方,有文联的地方,就是有家的地方。

(本文收入《美好回忆,盛世华章——庆祝中国文联成立60周年我与文联大型征文集粹》一书,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11月,和《亲历与感动——我与广东文联》一书,岭南美术出版社2010年12月。)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广东省作协第六、七、九届理事,第八届主席团成员,广东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东莞市作家协会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