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瓮城之祖
来源:新民晚报 | 刘心武  2024年08月12日09:13

今年7月24日,我和邀请方一行乘中巴从榆林市前往神木市,因雨在高速入口按规定被禁行,于是只能另走国道,那国道很多路段被当地运煤车压得坑洼不平,兼雨中积水,我们的车子不时颠簸甚至倾斜,我一个八十二岁老人,同行者都为我担忧,我却坦然笑道:“路过这些镇子村子田野树林,倒增添我更多游兴!”车行中一边观览车外景物,一边任思绪跳跃,关切的一事,涌上心尖,不禁喃喃自语:“也不知通过了没有?”牵心挂肚的一事,就是北京中轴线申遗,那几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在印度新德里开会,能否通过,尚待揭晓。

北京中轴线申遗,历时甚久,前数年教科文组织专家来考察,肯定基础之余,也指出了若干问题,我们也努力改进,特别是对鼓楼前万宁桥的清理复原,深度揭示了元明清三朝城市规划中对中轴切割水域的处理之巧妙和谐;为厘清从鼓楼前望景山的视觉效果,不惜拆掉某些碍眼的楼房;中轴线南段的前门大街、天桥区域都进行了整治,恢复了最南端的永定门城楼。

算起来从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已经历时十二年了。之所以迟迟没有获得通过,被诟病的一点,就是北京古城墙的拆除,特别是位于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古城楼和古瓮城及其箭楼的完全消除,位于天安门广场南端的正阳门即前门瓮城拆除了,毕竟城楼和箭楼还一直巍然屹立。

我1950年随父母从四川迁居北京,七十几年一直定居,户口没有移出过。我在青少年时代,不仅目击过北京的城墙城楼,对瓮城也熟悉,而且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爬到城墙上嬉戏,甚至摸到黑黢黢的城门楼子里,在当中厚实的木梁上跳来跳去,掀起的尘土迷眼,自己没有,也没有听说哪个小伙伴掉下去摔坏。记得少年时代的前门瓮城里有许多摊档卖风味食品,但以我兜里母亲给的零花钱衡量,都觉得昂贵,跑到永定门瓮城里,那里摊档的东西就便宜许多,我会用一百块(相当于币制改革后的一分钱),买到一大把“半空”,就是大锅炒花生后挑剩的,皮里只剩半粒的那种,但吃起来一样过瘾。

瓮城的形态,大体而言,就是在城门楼前面,还有一座箭楼,它的形态与城门楼子的区别,就是楼体上会有许多可以往外射箭的窗口,两边相连的城墙上不消说会有更多可往外射箭的雉堞,在箭楼与城门正楼之间,多以环抱的态势,构成一个开阔的缓冲空间,连同箭楼、闸门、曲形墙、雉堞,就叫作瓮城。在冷兵器时代,攻城者若想攻入城门楼子,先需攻入瓮城,瓮城的存在,争取到城内外援兵到达的时间,大大增加了攻入城内的难度,若是城外援兵及时抵达,对敌兵来说,则陷入了被“瓮中捉鳖”的窘境。

冷兵器时代终结,到如今更有飞机、导弹,瓮城的实际功能荡然无存,又妨碍现代化交通发展,被拆除的命运难以绾逃,但没有保留一部分瓮城,作为城市发展的见证,是很可惜的。正思索间,我们的中巴车已抵达神木高家堡镇的石峁遗址博物馆前,顾不得休息,以好奇探秘的心情,立即进入参观。

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遗存。曾参观过杭州那边的良渚遗址,良渚城年代大致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持续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峁城年代大致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800年,持续约500年,跨越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代早期。石峁遗址早被发现,后稳步挖掘,在北京中轴线开始申遗的2012年,石峁遗址以“中国文明的前夜”入选2012年“十大考古新发现”和“世界十大田野考古发现”以及“21世纪世界重大考古发现”。

石峁遗址博物馆展示的出土文物琳琅满目,石斧、陶器、玉器、骨针、壁画残片,特别是巨大的神面石雕,都值得珍视探究,但最吸引我的,还是它的城市规划。曾参观过的良渚城遗址,占地总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包括外郭城、内城及宫殿区等。石峁城遗址总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由皇城台、内城和外城三部分组成。良渚城没有瓮城。石峁城虽然没有中轴线规划,其外东城则挖掘出形态分明的瓮城,这令我兴奋。我原来查资料,得知中国古代城池中,瓮城的设置兴盛于五代和北宋时期。在曾公亮所著的《武经总要》中,第一次出现关于瓮城的记述:“其城外瓮城,或圆或方。视地形为之,高厚与城等,惟偏开一门,左右各随其便。”我感性上对瓮城的认知,是明清两代的存留,北京瓮城完全消失了,但南京仍保留着世界上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堡垒瓮城——南京明城墙的内城南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可千万不要再以“妨碍交通”为由,将其拆毁啊!

看罢沙盘,我们立即驱车前往石峁考古发掘现场。拥有瓮城的外东城遗址,被钢柱支撑的高大玻璃棚罩住,有先进的设施供人参观。我走到瓮城遗址前,望着那些石块堆积出的城墙,深深感叹四千多年前先人的睿智与技能,他们营造的三叠城市虽然没有中轴线,但在城防建设上已经有了瓮城的设置。这是中华民族的瓮城之祖啊!

神木近年还挖掘出了北宋武将杨业祖居的杨家城遗址。这两处考古遗址,都值得热爱中华历史的人们去参观。我7月26日晚回到北京,不久传来喜讯:当地时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