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丰盈的青春表达让文学传播更主动更有力 ——青年文学创作巡礼(之五)
来源:文艺报 | 徐健 杨茹涵  2024年08月30日08:30

新时代文学是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格局,有力证明文学地位价值尊严的文学。6年来,随着媒介语境的变化和文化产品的多样化发展,广大青年作家和创作者主动应变、敏锐回应,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式,促进文学与更广泛的社会生活领域相融合、以更能抵达大众的形式加以传播,使文学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的“空气”和“阳光”,永葆领风气之先的旺盛活力。

影视化的魅力在于赋予文学更多可能

近年来,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不断升温。影视改编犹如为文学插上了绚丽的翅膀,带着那些曾经沉睡在纸页间的故事,翱翔于更为广阔的天地之间。它让文字的魅力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吸引着不同年龄、不同背景的人们走进作家笔下的世界,让更多人领略到文学的魅力。

2023年4月,根据青年作家笛安“龙城三部曲”(《西决》《东霓》《南音》)改编的电视剧《龙城》在央视电视剧频道首播。电视剧开播后,笛安并没有急着去追剧,反而是她的父母守在电视机前一集不落地追完了全剧。“电视剧播出时,很多没看过我小说的亲戚和朋友们,都开始追这部剧。这其实也反映出小说和影视剧的受众是不完全重合的。”笛安从19岁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出版的多部小说备受读者喜爱。在她看来,电影、电视剧可以在电影院、电视台、网络平台等多个渠道观看,触达的观众群体远超过纸质书籍的读者范围。影视剧能拓展原有的读者群体,助推文学作品再次被大众所知,这无疑是一件好事。

“龙城三部曲”2012年出版完成后,有不同的团队找到笛安表达想进行影视化改编的愿望。她深知“小说里那个激烈炙热的少年视角拿到电视剧中未必行得通”,而导演林妍带领的主创团队让她深受感动。“团队里很多人都是原著的粉丝,他们诚恳真挚的态度打动了我。”笛安说,影视剧类似于“多人写作”,当作者把改编权交到主创手中后,最终呈现的样貌充满了无限可能,这也是文学影视化的魅力所在。

2023年10月,班宇的小说《逍遥游》被改编为电影《逍遥·游》。这部小说曾获2018年《收获》文学排行榜短篇小说第一名,这也是其小说首次被搬上大银幕,影片在国内外多个影展中获得多项荣誉。在此之前,班宇曾担任电视剧《漫长的季节》文学顾问,剧中的诗“打个响指吧,我们打个共鸣的响指”就出自班宇本人。

电影《逍遥·游》由导演梁鸣操刀改编。班宇表示,“主创团队看过我的小说后,主动找到了我,表达了想要改编拍摄的愿望。交流以后,我觉得导演和我对于小说的想象比较一致,我就放心地把故事交给了他”。在初创阶段,梁鸣会把改编过的剧本发给班宇,班宇通常会写一封长信来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以便导演参考修改。剧本的改编创作持续了一年之久。电影拍摄期间,班宇去剧组探班。在片场,导演和班宇分享剧本创作和影片拍摄心得,班宇深刻感受到了小说与剧本创作的不同,“小说需要从第一字开始,就带领读者进入到它所叙述的环境里。文字对于小说而言,就是它的全部。而剧本是影视剧拍摄时要用到的‘工具’,剧本固然重要,但文字的内容需要导演转译,人物的形象、故事的脉络以及剧情的发展都存在于导演的头脑中,观众最终欣赏的是完整的影像,很少会有人单纯地去读剧本”。

谈到未来的创作计划,班宇表示,还是会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尽情书写自己丰富的生命体验,“真诚的东西永远不会落伍,不管是小说还是影视剧,只要是创作者真实的表达,就一定会让人感动”。

文学为影视创作提供灵感与滋养

今年开年以来,文学改编影视作品持续“刷屏”“霸榜”,《繁花》《我的阿勒泰》《城中之城》《玫瑰的故事》等多部剧集成绩亮眼,热度口碑双丰收。文学改编影视的成功不仅引发全民追剧的热潮,也向市场证明了文学IP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增强了优质文化内容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在日前发布的《中国影视蓝皮书2024》中,由张冀担任编剧的电影《三大队》入选“2023年度中国十大影响力电影”。多年来,张冀以编剧身份参与到《中国合伙人》《亲爱的》《我和我的祖国(相遇篇)》《夺冠》等电影的创作中,也曾独立执导电影《长沙夜生活》。“非科班”出身的他,更加看重电影作品的文学性与思想性。“我的老师就是文学。相比于电影,文学在探索人性、拓宽思想深度方面更为自由和深刻。”在成为专业编剧前,张冀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他表示,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都曾长期订阅《人民文学》《收获》《十月》等文学期刊,“他们不仅是为了获得好的故事和适合改编的作品,更是希望可以从中获得文学的滋养”。

电影《三大队》改编自作家深蓝的网络纪实文学《请转告局长,三大队任务完成了》。在改编时,张冀阅读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几乎所有关于警察的报告文学、人物传记和报道访谈,并进行了大量现场人物采访。在这一过程中,张冀积累了许多鲜活案例,对人民警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的警察为什么有信念?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常常需要半夜起床奔赴案发现场,还面临着随时可能牺牲的风险。后来我发现,他们的想法其实很单纯,就是希望看着人质被解救,看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得到保护。那一刻,他们才能安心回家,睡个好觉。”

“我被程兵以普通人身份辗转各地追凶长达11年的故事打动。”张冀说,原作的灵魂在于写出了程兵的坚定。“非虚构作品为编剧提供了扎实的人物塑造以及丰富的生活细节,对于现实题材创作有很大帮助,是值得深挖的宝库。改编的精髓往往是在‘主题不变’的河道里,尽力划远创作的小船,用虚构和想象的勇气,创造更具魅力的艺术作品”。

今年6月,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影之光”系列活动发布的最新片单上,电影《千里江山图》引发关注。张冀透露,他已经开始着手这部影片的改编创作工作,“原著小说的内容非常丰富,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长内,不可能面面俱到。我们需要放大其中的精神力量,呈现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密码,这是我目前正在做的”。

今年,电视剧《大江大河》三部曲系列的终章《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作为央视综合频道开年大剧热播。此前,编剧唐尧凭借该剧的第一部获得了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编剧(改编)奖。唐尧仍记得,最初接触这个项目时,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是他和搭档马骋怡找到的第一本参考书。“这本书用编年体的方式讲述了30年间中国企业的发展历程,作者细微的观察和记录帮助我们回望这段历史,其中很多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要做的是透过故事表面去寻找时代真实的脉络和逻辑。”除此之外,因为剧情涉及外资引进、出口创汇、国企技术升级等时代信息,唐尧和马骋怡还去翻阅了中国工业发展史以及历年中国经济总结报告,这些前期的案头工作为之后的实地采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唐尧成为职业编剧后,经常会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创作灵感。他谈到,编剧在创作中会遇到类似犯人走出监狱的场景,每当这时,都会想起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最近我在重读《复活》,玛丝洛娃走出监狱后面对一双双审视她的眼睛,那些目光中带着好奇、怜悯和怀疑,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鄙夷。直到有一个老农民走到她身边,给了她一枚硬币,她内心的防御瞬间卸下来,我读到这里时,感觉灵魂都被震碎了。”

唐尧透露,他和马骋怡目前正在改编余华的小说新作《文城》,“余华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文学启蒙者,我们读着他的作品度过青春岁月,能改编他的小说是我的荣幸。他给了我们很大的操作空间,但其实我们更希望有机会能够和他多交流”。

新媒介新阵地为文学传播注入新活力

伴随视听艺术的不断进步,文化类综艺、文学纪录片、文学盛典等日益成为文学传播的新阵地。它们凭借多元的视角、独特的创意和新颖的形式,为经典文学的传播注入新的活力。

2023年,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策划并参与制作的人文谈话类节目《文学馆之夜》播出后引发广泛关注,首期播放量超过800万。节目以“让我们谈论与文学有关的一切”为口号,让观众在清雅有味的交谈中,感受文学与当下生活的关系。谈及为何要将节目设定为文学馆的夜晚,中国现代文学馆干部、节目策划团队成员袁媛介绍说,因为有关文学的思考和创作常常发生在夜晚,读写常常在夜里进行。同时,我们希望这个节目不仅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提供并不断打开新的空间,既有高度,又能够结合社会生活,观照复杂人性、万千经验。“哪怕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只要能够由此打开新的话题、新的角度,让大家觉得有意思,就可以帮助更多读者跨越阅读门槛,迈入严肃文学的殿堂。”

秉持着这样的创作理念,《文学馆之夜》在话题的选择上更为谨慎,“我们尝试从小切口进入硬话题,让大家意识到我们身处于多么丰富的空间。”袁媛说,中国现代文学馆现有馆藏90余万件,包括大量的文学图书、期刊、手稿、书信、照片、音像资料、日常用品、书房家具、文房四宝等。在布置拍摄场景时,主创团队精心挑选了平时难得一见的文物,比如萧军收藏的鲁迅像、曹禺用过的镇纸、诗人辛笛的咖啡机、冰心喜爱的海螺和小瓷猫等,“这些物品曾经被它们的主人使用过、摩挲过,留有他们的余温。这让观众不但能阅读作家们的书,还能感受到他们的存在和凝望,仿佛这些文学大家还在我们的身边”。

2023年2月9日,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在视频平台哔哩哔哩(B站)注册了名为“北大中文系C君”的账号,并发布了第一条视频,迄今已获得36万余次的播放量。在开通账号之初,丛治辰对它的定位很清楚:用一种“不是不专业”但又“尽量少些学术黑话”的方式讲述文学、分析文学,打破文学乃至于文学研究和受众之间的专业壁垒,使每个人都能与文学建立联系,满足每一个普通人对文学的需求。

作为刚进入B站的新人,丛治辰除了磨炼视频拍摄技术之外,思考更多的是内容表达方式。由于习惯了大学课堂长时段、体系化的授课模式,丛治辰反复思考如何在每段只有十几分钟的视频里传递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并尽量避免知识碎片化。他时常关注网友们的弹幕和评论,以尽可能了解受众的想法,并反思自己的分享和讲授模式。比如,他没有料到大家对诗人海子抱有如此高的热情,也没有想到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在大家心中依然这般重要,对此,他既吃惊又欣慰。此外,丛治辰还连续参加了两季《文学脱口秀》,并两次获得亚军。在第二季比赛现场,他以几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调侃了对当下文学生态的观察。在他看来,“任何事情都是有门槛的,但是门槛是可以跨越的,文学的优势在于广阔和宽容,并非高不可攀。文学的广阔还表现在,它会不断面向新的变化,自我更新与丰富。所以不是文学借脱口秀进行传播,而是脱口秀这样的艺术形式理应是广阔文学的组成部分”。

新时代以来,在广大青年作家和创作者的热情参与和积极推动下,文学的春风正凭借新的艺术形式拂过广袤原野,吹进越来越多人的梦想与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