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科普科幻文学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科普科幻文学创作前景”平行论坛侧记
科普科幻文学是连接现实与未来的桥梁,优秀的科普科幻文学作品不仅能带给读者心灵上的震撼,更能引发大众对人类命运、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等重大问题的深入思考。9月3日上午,在全国青年创作会议平行论坛“科普科幻文学创作前景”上,与会的青年作家、评论家展开热烈讨论,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看法。论坛由中国作协社联部权保处处长孟英杰主持。
国家天文台宇宙暗物质和暗能量研究团组首席科学家陈学雷从自己的研究和科普工作出发,谈及科普科幻文学与科学研究的紧密联系。作为成长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学生,受国内科幻热潮的影响,他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科幻作品和科幻杂志。在他看来,与科学密切相关的科普科幻文学作品,不仅对不少科学家投身科学事业有重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能够通过激发读者的好奇心,让大家对自然、对未来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天文领域勤恳耕耘40余年的北京天文馆原馆长朱进,始终保持着仰望星空的习惯。他表示,天文观测关注更广袤的时间与空间中的许多未知现象,其研究的出发点并不是研究是否具有应用价值,因此需要观测人葆有一颗强大的好奇心。“科普科幻作家同样需要一颗强大的好奇心,因为宇宙永远都会超出我们的想象,希望大家能够在宇宙的广袤天地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创造,为我们带来一部又一部充满惊喜和启示的科普科幻文学作品。”
《科幻世界》副总编姚海军也很认同科普科幻文学对科学的巨大影响,“这些影响一有机会就会长成参天大树”。他谈到,近年来科普科幻文学的大发展离不开相关政策和奖项的支持与推动。尤其是作为“中国文学走出去”优秀代表之一的科幻文学,在世界科幻文坛上愈发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科幻文学如何建立自己的风格和独特性,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高作品质量,值得每一位青年作家沉下心来认真思考。
青年科幻作家陈楸帆从事科普科幻文学写作已有多年。他认为,发展科普文学非常重要,因为科普文学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并投入科学事业中。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引起世界文坛广泛关注,青年作家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作品质量上,与优秀编剧、导演形成合力,进一步推动中国科幻文学的多形态转化和发展。
青年科幻作家宝树注意到,中国科幻文学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国际上也有了一定影响力。这些变化和一系列时代因素相关。他谈到,历览世界科幻史,一个国家迎来科技革命、经济腾飞和社会转型之时,往往也是科幻文学获得跨越式发展的时期。“因为在日新月异的时代,人们对未来的想象,或者说对想象的需求被激活了。”他建议,科幻作家可以将目光投向中国的历史与文化,从中找到更根本的精神源泉,打开理解现实与未来的新维度。
青年科幻作家程婧波从与外国友人分享唐诗《春江花月夜》、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以及一同观看中国探月工程视频的经历谈起。在她看来,传统与流行、古老与现代,正在科普科幻文学中发生着奇妙的融合。科普科幻文学作为理解现实、适应时代的文化桥梁,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在科普科幻文学的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是探索者和梦想家。”
身兼科幻作家和高级城市规划师两重身份的顾适谈到,城市规划是在计划一个真实的未来,按部就班地勾勒城市发展的蓝图;而科幻小说作家则是在虚构一个依靠想象力推演出来的未来。“但我越来越能感受到,未来正在逐渐走进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我们的认知与习惯,曾经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场景逐渐变为现实。”她认为,科幻作家只有真实地面对当下的生活,才能在作品中注入灵魂,才能写出具有时代质感的作品。
重庆移通学院专任教师、青年科幻作家段子期以科幻迷之间常用的“生生不息,繁荣昌盛”的问候语手势开场,谈到此中蕴涵的科幻文学的愿景:观照生命、文明与时空中的事物。在她看来,当下的中国科幻文学百花齐放、兼收并蓄,正在茁壮成长。对于青年科幻作家而言,如何创新,如何开阔自己的视野,如何将中国科幻之路走得更远更广,既需要每个人不断探索,更需要青年作家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
泰山科技学院科幻学院教师高阳从自己的理解和实践出发,谈到对科普科幻文学创作的认识:“我们对科普作品的要求是内容准确科学,以严谨的态度呈现专业知识,确保所传达的信息真实可靠,不误导读者。”他认为,一个优秀的科幻作家本身也应该是一个科学爱好者。科幻文学创作离不开“科”这个核心,青年作家应该主动关注科技发展的前沿动态,学习了解科学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作。
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教研室主任、青年作家王威廉直言“很受大家发言的启发和鼓舞”,他从“自然现实”“文化现实”“科技文化”3个层次反思“现实”的丰富含义,号召青年作家应该重视科学技术对现实的影响。具体到科幻小说的创作,他说:“科幻小说一方面要重视小说的文体魅力,另一方面也要书写故事背后的价值层面,这样我们的科幻文学写作才能展现出一种更加开阔的气象。”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朱婧将博物学、自然教育以及跨学科文学批评的视角引入科普科幻文学创作中,她谈到,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同在,科学与人文的对话显得愈加重要。因此,研究科普文学,跨学科本身产生的多维度的话语交会也是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她从科普写作领域的叙事范式、博物学的认识方式和精神对于科普写作的启发,以及当代科普写作现场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看法,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
“科普文学的创作前景是十分光明的。”长期从事科普文学创作的青年作家陈磊激动地说道。在他看来,科普文学不仅有普及知识、造福大众的重要的社会价值,也因人民群众对知识日益增长的需求而有不可忽视的经济价值。他热切期待更多人参与到这个行业中,一同为科普科幻文学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青年作家秦北的写作主要聚焦于集成电路/半导体芯片领域。芯片是一个科技与工业结合得非常紧密的行业,又与风云激荡的全球经济、国际关系息息相关。这个行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基座、基石,它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更关乎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他希望能够用文学的方式通过写芯片,记述国家、民族是如何不屈不挠、有志气有勇气地冲破关隘,完成历史使命的。
在自由发言和互动交流环节,张栩等作家谈到,科普科幻文学创作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增长,读者群体日益壮大,跨媒介改编需求旺盛。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太空探索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为科普科幻作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和素材。未来,可以充分发挥影视工业放大器的作用,激发更多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推动科普科幻文学走向更广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