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文学》2024年第9期|废斯人:退休之日(节选)
废斯人,90后,湖北罗田人。小说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花城》《长江文艺》《江南》等刊物,出版小说集《故乡志》《国境线上晴与雨》,曾获屈原文艺奖、湖北文学奖,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
一
昨夜失眠,闹钟还没响,宋珍早早地起床梳洗,今天是她退休前最后一天上班。她像往常一样,提前半小时到达厂区,特地背了一个黑色的皮包。厂区提供早餐,今天有她喜欢的小米粥和羊肉包子。她没去吃,怕遇到那几个老熟人,拉着她喋喋不休地说。终于退休了,她只想安静地离开。
厂区没有人影,宋珍走在高大的厂房下,显得格外渺小。去年厂区新增了八条智能生产线,上线的是二十四小时不断电的设备,噪声却比上一代降低不少。宋珍心想:巴巴老子爷,耳根终于清净了。在厂区干久了,机械摩擦的声音让她耳鸣,还出现幻听,有时能听清几十公里外清风观里的老道唱道士戏,一字一顿,她都能跟着唱起来。医生说,这是职业病,说不定会导致精神问题,给她开了两种混合吃的安抚药,她没吃。她认为,能听到道士戏,不仅有趣,更有福。
厂区铺了太阳能智能路,走上去闪闪发光,显示出各种指示标志。宋珍不太喜欢这种时髦的玩意儿。厂里的设备总是在翻修,不断地淘汰。她按照老习惯,沿着花坛走小路。花坛里长满了向日葵,这是厂区多年来唯一没变的地方。她抬头望着两三米高的向日葵,勾起了回忆:这片土地原先是从一家竹器厂开始改变的。
那时,她刚中专毕业,经表叔介绍,到厂里当文员,除了给领导端茶倒水,就没别的事了。她无聊,就在厂里瞎晃悠。厂不大,两间厂房,一条机耕路。厂院里有一块附近农民的自留地,厂里想买过来,老农死活不同意。他在地里种上了菜,经常用大粪做肥,弄得厂里臭气熏天,到处都是绿头苍蝇。厂长没办法,和老农商量,每年给点儿钱,让他去买菜吃,不要在厂里种地了。老农不答应,非要种地。他要宣示自己对那块自留地的主权。
宋珍出了一个主意,让老农种些不用浇大粪的植物,比如花卉。老农不答应,哪有自留地种花的?浪费土地。宋珍建议,种些花果。老农退了一步,他选择种向日葵,等冬天炒瓜子吃。大家都同意了。厂里的地种上向日葵,等向日葵成熟了,开出脸盆大的花朵,里面结满种子,就等大火一炒变成瓜子。他们等着老农来收割向日葵,等了一天又一天,春节都过完了,老农还是没出现。无人采摘向日葵,花朵垂落下来,种子掉入地里,第二年又长出新葵。那块地一直都有向日葵。多年过去了,老农怕已经入土,再也没有人要那块土地种菜了。
宋珍拉下一朵向日葵,闻了闻,没有香味。这时,她想起医生给自己的医嘱,可能有香味,是她闻不出来吧。她想拿回一些向日葵种子,购买一些土壤,将向日葵种在家门口。宋珍从口袋里掏出一只黑色塑料袋。她将塑料袋的边边角角都捋平,选了一朵花盘较小的向日葵,摘下了,放进塑料袋里。这时,她反应过来,回头望了一眼四周,到处都是摄像头。这不是偷吧。她想了一会儿,即便是偷,也跟厂区没关系,毕竟这块地都不是厂区的。宋珍瞪了一眼摄像头,你们管不着。
宋珍刷脸进入厂房。她穿过一条二十米长的狭小通道,通道两边安装了高大的隔栏,里面堆满各种废弃的机械。每次,她从这个通道上走过,总感觉这些废弃物在凝视着自己,似乎下一秒这些零部件能自动组装成一台鲜活的机器,瞪着圆碌碌的大眼睛站在跟前。
她背后一股凉风袭来,加快了脚步。宋珍的工作是负责监督那些机械手。她推开工作间的门,房间较逼仄,只有九平方米,中间摆一张黑色的气垫椅子。房间正前方是一块透明的玻璃窗,可以三百六十度观察智能机械手处理废弃物的作业过程。玻璃窗下面摆放了一个操作台,上面只有一个红色按钮,写着“紧急制停”。自从到这个岗位,宋珍一次都没有按下过红色按钮。
……
本文为节选,完整作品见《特区文学》2024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