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投稿

中国作家协会主管

给生活添加慈悲的滤镜
来源:文艺报 | 王熠(满族)  2024年11月05日08:57

王熠,1988年生于安徽,满族。主要作品有《黄河谣》《南楼棠开》《敦煌:千年飞天舞》《闪亮的星星》《送光的人》《弘毅致远》《神医嫡女风华》等。曾获甘肃省少数民族文学奖、辽宁省网络文学“金桅杆”奖、咪咕天玄宇宙年度作品奖。网络小说《敦煌:千年飞天舞》入选第二届扬子江网络文学IP影响力排行榜和学习强国优秀网络文艺作品。《神医嫡女风华》被改编为短剧全网上线

文学这个词于我而言是宏大而神圣的,以至于每一次谈到文学的功用,我的脑海中总是不自觉地冒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和“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样盛大且具有使命感的语句。而提出这样的观点,拥有这种眼光、格局和见识的,自然是古今大儒和学界泰斗。也正是这样的珠玉在前,让我总是失了发表自己浅薄之见的勇气。

但一个人,只要从事某个行业,自然无法避免产生对这个行业的观点和看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学观”倒是每个作家都可以谈上几句的。我心中既惶恐不安,却又早已跃跃欲试。最终还是今年9月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给予我莫大的鼓励,会期只有短短两天,但那些参会的朝气蓬勃、只争朝夕的身影击退了我的怯懦,激活了我心中那一点“冒犯”的胆量。在此,我想选取“文学功用”中的一个切片,以笔为舟,承载满腔敬意,驶向那片既古老又常新的文学海洋,浅谈我的文学观。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青年网络作家,少数民族、青年、网络作家,或许哪一个词都可以很好地将我划于某一类,但总觉得还缺了点什么,也许缺的是出生在江淮之滨、成长于陇原大地这段从少年到青年的游历之路。一个人尚且难以用一个词去概括,何况文学功用呢?于是我在绞尽脑汁后,觉得“滤镜”这个词能较为准确地表达我最想表述的观点。

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后,我将较多的精力投入到网络文学这个领域。很多人提到网络文学,都会想到它最大的特点“爽”。不可否认,读者在阅读网络文学过程中通过强情节、快节奏所获得的满足感与成就感等美好体验,正是网络文学的魅力所在。然而这种功用绝不仅仅是网络文学所独有,纯文学也有,古今中外那些文学经典曾经抚慰了多少人的心灵,释怀了多少人的遗憾。在任何一个时代,文学总是以其独有的方式,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与力量。只是相较于网络文学,纯文学产生类似阅读体验的要求相对更高而已。

读者在阅读中被一个词、一句话打动,因为一个场景的描写而陷入回忆和沉思,沉浸其中。他们总能在文学作品中找到自己,哪怕只找到自己的一点点印记。看着文中那个人,抵达了他们还未到达和终将到达的远方。他们在作品中获取力量,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告诉他们那些生活中的灰暗终将成为过往。而这足以带来一点安慰,鼓励在那一时刻弱小无助、迷茫徘徊的人继续向前走,这便是文学给生活添加的慈悲滤镜。

作家带着对众生之苦的悲悯,温柔地站在每一个角色背后将其塑造。即便故事主人公不免要经历曲折跌宕甚至险象环生的历程,但其中一定饱含着作家悲天悯人的情怀,并从中升腾出别样的远阔。那些文字让读者有强烈代入感的同时,也让他们能够受到文学的疗愈,让他们在缓冲休整后,直面生活中那一点悲苦,继续走下去。这可能也是“温柔敦厚,诗教也”的意义所在。

文可破一切,我们用文字记录当下,刻下隽永的印记。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我想,大抵只有文学能让我们慢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