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青年报告文学作家的专题研讨,是由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中热爱报告文学的青年作家发起组织的,并且得到了鲁迅文学院的大力支持,十分可贵,也很有意义。
我们不得不承认,现代社会变得很浮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选择,每个人的价值标准也不一样。现在不论是在文学界,还是在读者当中,还有许多人不理解报告文学。这当然与许多报告文学作家文学的表达不充分等自身因素有关,但又并不完全是这样。其实这些年来,我们并不缺乏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优秀报告文学作家。
报告文学不同于小说、散文、诗歌,它是一个作家、一个知识分子社会责任感的人文情怀的表达,通过这种表达,它能使你的思考变得更有价值更有力度。比如陈启文,他过去写小说也写散文,都写得不错,近年来他又投身于报告文学创作,先后写出了《南方冰雪报告》《共和国粮食报告》《命脉——中国水利调查》等一系列的好作品,就充分体现了一种社会担当。比如陈庆洪,用十年时间奔赴甘肃、青海、山西、贵州等地,跟踪关注十四家农民十年来的发展变化,是一种坚持,更是一种精神,这完全是对社会担当的体现。选择报告文学这个文本,其实就是选择对社会责任的担当。
我一直在思索,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和作品,影响到他人影响到社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他的知识才会变得更有价值,否则拥有知识有什么用。鲁迅先生为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分子,就是因为他通过他的作品,影响了那个时代,影响了我们的民族。
现在很多人老是以文学性表达不够,来说报告文学,甚至贬低报告文学。这种看法是自有他的道理,报告文学毕竟需要文学的感染力。但我们要看到,真正好的报告文学作品,并不完全是以文学性取胜的,它的思想性尤为珍贵。一部报告文学作品,如果包含着作者对社会和事件独特的看法、深刻的认识,那就是力量,这种力量远远超过文学性所带来的力度。我们不能忽视报告文学的文学性,但也不能老拿文学性来侵占报告文学的思想性。
我们不能老拿作品的发行量来衡量作品的价值。我认为,发行量大的作品并不见得价值就大。报告文学是与民族发展、民族精神和情操编织在一起的,只有能够深远影响他人,影响民族影响国家的作品,才是有重大价值的作品。
虽然选择报告文学写作可能会要付出一些代价,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报告文学的优势。报告文学不是文学的选择,而是人生的选择。在报告文学写作中,作者的精神与思想会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其创作是对人生经历不断完善和丰富的过程。因为他不断面对新的行业新的题材,越写越强大,越写思想越厚重,越写越丰富,对社会认识越深刻。所以不论从事何种文本创作的作家,都值得我们去关注报告文学,甚至参与到报告文学创作中来。
我也一直在呼吁中国作协在鲁迅文学院办报告文学的专题班,促进和提升青年报告文学创作。这是十分必要而且抛在必行的。报告文学需要关注与重视,特别是青年报告文学创作,更需要引导和重视。我也希望更多的青年作家投入到报告文学创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