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作家苏童和麦家做客南方国家文学周展开对谈。麦家把影视圈比喻成一个巨大的名利场:“你在那里得到鼓励或利益,多多少少会改变你的内心,所以这些年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我及时地阻止了我跟影视界的关系,因为我还是想写好小说,写出如苏童《妻妾成群》这样的小说来,是金钱和名利所无法衡量的。”
昨天,作家苏童和麦家做客南方国家文学周展开对谈。麦家认为作家会不会经营很重要,而莫言是中国最会经营的作家,最不会经营的是苏童。尽管苏童和麦家都是影视改编的宠儿,但两人一致的观点是:“小说与影视相比,不是弱势,而是无势。”“文学在影视面前是小媳妇,这不是中国的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
最会经营的作家是莫言
对于作家经营这个话题,麦家认为,“睡觉都要经营,更何况写作,要这么长时间,面对这么多人,不同的读者,不同的地域,甚至不同的语言,既然这么复杂,我想它肯定是要经营的,至于怎么经营,你有没有才能,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经营写作对作家来说,是需要的。”
苏童则认为,“写作的时候确实是不考虑读者,但是当这个写作行为发生之后,你是必须要面对读者的。我记得我去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台湾的出版社去做宣传,正好出了我的书,他们印了巨幅黑白我的头像,我说这是我们追悼会才挂的,看那个照片我老觉得恐怖。”
麦家在获得茅盾文学奖时也曾被质疑是“经营”出来的,麦家说,有些东西是没法经营的,“我当时得茅盾文学奖确实引起了争议,茅盾文学奖已经成熟,是颁给很厚重的,跟土地血肉相关的一类作品,《暗算》显然不属于这种类型,所以确实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莫言得了诺奖,网上也有冲击,被承认和被否认是正比的。”
被问到自己认为最会经营的中国作家,麦家毫不犹豫地说是——莫言,而最不会经营的是苏童,“他的《妻妾成群》改编成《大红灯笼高高挂》连名字都改了。”为什么是莫言?麦家说,“因为他以现在的高度和荣耀肯定是最成功的,经营得最好。”经营在他的理解,不是包装宣传,大概是一种规划。
在影视圈得到鼓励或利益
会多多少少改变作家的内心
作家麦家和苏童的小说是影视圈里的宠儿,苏童的《妻妾成群》、《红粉》、《米》、《妇女生活》都曾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乃至话剧,而麦家的“特勤小说”更是改编成电视剧《暗算》、《风语》、《刀尖上行走》、电影《风声》、《听风者》等。昨日,两人对谈把话题引向了“小说改编影视”,他们认为“小说与影视相比,不是弱势,而是无势。”
两位文学大家并不否认影视对文学的传播有重要的意义。苏童回忆起很多年前在厦门领一个文学奖项:“有一批穿得珠光宝气的30多岁的香港女人围过来,后来我知道那是赞助商,然后就被这帮女眷簇拥着拍了一张又一张照片,拍完之后我清晰地听见两个女眷的谈论,她们说‘原来不是张艺谋啊’(《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所以可见一部电影对一般受众的影响。而文学不仅是弱势的,更是‘无势’的。”
麦家也认为,现在确实存在这个问题,“现在都是文学小媳妇,影视才是一个中心点,一个热点,比方说,我的《暗算》至少两亿人看过,我的小说到现在为止,有两百万的人看过就不少了,可能两百万人中,4/5的人是因为看过影视作品才买你的书。这确实反映了文学被边缘,这不是中国的问题,是全世界的问题。”对于一部小说作品,影视是把双刃剑,拍得好,很多人因为电影去看书,但拍成烂片,可能也会毁掉一部好作品。而麦家更是把影视圈比喻成一个巨大的名利场:“你在那里得到鼓励或利益,多多少少会改变你的内心,所以这些年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我及时地阻止了我跟影视界的关系,因为我还是想写好小说,写出如苏童《妻妾成群》这样的小说来,是金钱和名利所无法衡量的。”
谈到由小说作品改编成的不太成功的影视作品时,麦家说,“一流的电影往往是二流的小说改编出来的,而一流的文学作品更难入手。所以之前我的作品《暗算》、《风声》都是我自己亲自操刀,一流的作品被改编失败的案例也很多,比如《白鹿原》,小说表现的时间跨度大、有现实与历史的映照,但可惜导演王全安带有一点小小的私心,他给他老婆(张雨绮)过多的戏份,这让人很失望。”
(记者 罗皓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