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悉傅惟慈先生今早因突发哮喘去世。一代有风骨,有格调,有性情的前辈,又弱一个。先生旷达死生,闻知要将遗体捐献做医学研究,身后不搞仪式。”
昨天下午,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在微博透露了傅惟慈去世的消息。记者获悉,昨天上午十点,傅惟慈在积水潭医院逝世,享年91岁。这则消息引来很多文学界人士和网友的悼念。
傅惟慈1923年生于哈尔滨,先后在辅仁大学、浙江大学(战时内迁贵州遵义)、北京大学攻读西方语言和文学。1950年在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从事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工作。
他是著名文学翻译家,曾翻译了托玛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格雷厄姆·格林的《问题的核心》,以及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等作品,影响巨大。
“很多人都读过他的《月亮和六便士》,算是一代人的记忆。我觉得像傅惟慈、董乐山那代翻译家,不仅仅是把翻译当成一种养家糊口的工具,而是有自己的情怀在里面。” 韩敬群说,有人评价已故的董乐山是“把翻译当成启蒙”,其实傅先生也是,他想借助翻译的作品发出自己的声音。
十月文艺出版社曾出版傅惟慈翻译的乔治·奥威尔《动物农场》等作品。
“傅先生是个很乐观的人,他在工作的时候很开心,真正把翻译当做一件愉快的事情,乐在其中。” 韩敬群说。
《读库》1204卷的文章《抗战最后两年》,是傅惟慈的回忆录。1943年浙大迁到贵州遵义,他是英文系的学生,他在文中回忆了当时的师长和同学,清贫但理想主义饱满的生活。
杨葵几年前在《过得去》一书里,记录了和傅惟慈交往的点滴:“老先生特别可爱,玩心重,喜欢古典音乐,喜欢喝酒,喜欢和年轻人一起玩,常在家组织小型派对,拌点凉菜,烤点面包,买点熟肉,大酒一喝至深夜,西式文艺沙龙气息浓厚。”
文末,杨葵说:“有天我在后海银碇桥边坐着吹春风,桥上风风火火冲下一辆自行车,骑车的竟然是傅先生,还那么精神矍铄……那也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我们不会用花圈来送别父亲,父亲生前喜欢鲜花,我们会用鲜花向他说再见。”傅惟慈的大女儿傅嘉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