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各地文讯 >> 正文

翻译家傅惟慈去世 曾翻译《月亮和六便士》等名著

//m.zimplifyit.com 2014年03月17日16:24 来源:新闻晨报

  中国知名翻译家傅惟慈于昨天早晨因突发哮喘去世,享年91岁。

  傅惟慈出生于1923年,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1987年退休,退休前执教于北京大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等高校。50多年来傅惟慈的翻译生涯有口皆碑,他通晓英、德、俄等多种语言,翻译了包括匈牙利、波兰、德国、奥地利、瑞士、希腊、英国、美国等多国文学精品30余部,共计三四百万字。他的译著中,尤其以《狱中书简》(罗莎·卢森堡)、《月亮和六便士》(毛姆)、《布登勃洛克一家》(托马斯·曼)、《动物农场》(奥威尔)以及格林的宗教小说和惊险小说等影响巨大。

  上世纪50年代末,傅惟慈尝试着根据对文学的认识和喜好翻译德国作品。他从1956年开始翻译诺贝尔奖获得者托马斯·曼6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耗时三年多,该书问世后一下子得到读者和翻译界的广泛认可,这部译作的出版奠定了傅惟慈在翻译界的地位。此后他还翻译了另一本沉甸甸的德文名著———亨利希·曼的《臣仆》,以及毕希纳的剧本《丹东之死》、托马斯·曼的中篇《特里斯坦》等。《布登勃洛克一家》和《臣仆》是德国现代文学的两部代表作。据说何其芳在读了《布登勃洛克一家》后曾评价这本书是“德国的红楼梦”。国内知名德文翻译家杨武能教授认为这两部书的译文水平“在重译或复译成风的今天,至今没有人敢动另起炉灶的念头”。

  傅惟慈生前曾形象地将自己的翻译历程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我的翻译内容完全听从出版社的安排,人家给我什么我就翻译什么。毕竟那时初出茅庐,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第二个阶段,我有了一定的翻译题材选择权,我选择的题材如果出版社认可,就可以着手翻译。第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后,翻译的环境宽松了,我的选择余地就更大,基本都是自己决定翻译的题材。”

  傅惟慈认为,要全面认识一个国家的文学,仅仅译介古典名著、纯文学作品是不够的,通俗文学同样要翻译出版。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文学界更重视外国严肃文学作品的引进,许多人认为外国惊险小说难登大雅之堂。傅惟慈在1979至1981年间主编了三本“外国现代惊险小说选集”,分别是《长眠不醒》、《诺言》、《一支出卖的枪》,50多万册的销量至今仍是众多翻译作品难以达到的发行数字。

  1979年,他把格林的一部宗教小说《问题的核心》译成中文,次年出版。1981年,他利用去德国教学的机会,前往伦敦拜访了小说的作者。1987年傅惟慈再次去伦敦见到这位大师。在两次拜访格林的时候,傅惟慈便计划在国内出版20卷本《格林文集》,格林欣然允诺为《文集》作序,并帮助他选定一部分篇目,可惜后来该计划未能实现。上个世纪90年代,傅惟慈又翻译了格林另一部长篇《权力与荣誉》。这本宗教小说当年在欧洲出版后虽然受到宗教法庭谴责,却得到文学界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格林最优秀的作品。

  除了翻译小说,傅惟慈还在80多岁高龄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牌戏人生》,完成了他年轻时的另一愿望。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