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24日电(宋宇晟) “冰岛文学在中国——《蓝狐》首发式”22日在北京举行。《蓝狐》作者松表示,所有小说都是作者跟外部世界的对话,而这本书的翻译,就是冰岛语和中文的一次对话。
小说《蓝狐》以一次暴风雪中的猎狐行动开篇,故事分为两条主线,表现了两个时代人物的不同态度。作者松,原名西格勇•比尔基•西格松,生于冰岛,著有8部诗集、5部小说,曾获得2005年北欧文学奖。松表示,小说《蓝狐》通过人物态度间的差别,展现了冰岛时代的变迁。
茅盾首先把冰岛作家的作品介绍到中国
谈及中国与冰岛文学的联系,北欧文学专家石琴娥称,1929年茅盾就首先把冰岛作家的作品介绍到中国。“茅盾先生当时发表了一本书,就叫《现代文学面面观》。在这本书里头,他介绍了欧洲九个民族的文学。其中第三章是茅盾自己写的,介绍了现代四位冰岛作家。”随后,又有更多冰岛作家的作品被介绍到中国。
同时石琴娥也坦言,虽然之前有那么多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但几乎没有从冰岛语直接翻译过来的”。她说:“之前很多的冰岛作品都是从英文、俄语或者瑞典语转译过来的,或者在翻译时是有对其他语言译本的参考。”
所有小说都是作者跟外部世界的对话
作为《蓝狐》的作者,松认为,自己的著作从冰岛语翻译成为中文其实正是冰岛语和中文的一种对话。他说:“所有的小说都是作者跟外部世界的一次对话,这种对话是通过语言实现的。而这次冰岛语和中文两种语言的直接翻译,让这种对话的距离更近了一些。”
他说:“这本书的翻译,就是冰岛语和中文的一次对话,我希望这本书在翻译中达到的效果,像一个加勒比诗人所说的那样,‘在我们诗中,我希望我们的文字在纸上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