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正文

中亚:古丝路书写新传奇

//m.zimplifyit.com 2014年09月30日09:19 来源:人民日报 张光政 程晨 禹伟良 黄文帝 林雪丹

  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名为“丝绸之路商城”的超市。
  本报记者 程晨摄

  夕阳西下,杜尚别市民在喷泉旁纳凉。
  本报记者 林雪丹摄

  布兰故城的布兰塔是吉尔吉斯斯坦目前保留较好的国家文化遗产。
  本报记者 程晨摄

  在中亚,东干人保留着独特的嫁娶风俗,新娘子在前往婆家之前要“哭”,以表示她舍不得跟父母分开。
  本报记者 张光政摄

  考古学家们从伊塞克湖湖底发现一座被水淹没的古城遗址,从湖底打捞出大量文物。
  本报记者 张光政摄

  中亚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较好地保留着古丝绸之路上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目前,中亚各国掀起了“汉语热”。沿着丝 路迁徙的东干人,保留着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成为中亚和中国之间友谊的桥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经济合作与发展丝路沿线国家之间的人文关系并举,增进彼 此之间的相互了解。

 

  现代气息与历史余韵交融

  当我们乘坐的飞机飞临阿拉木图上空时,正值午夜时分。从飞机上往下看,地面的灯火密密匝匝、闪烁不停,将夜色中的这片土地装点得如同一张缀满珍珠和宝石的锦被。锦被下面,是进入梦乡的阿拉木图。看到此情此景,我们开始感受到这座古老城市的现代魅力。

  在突厥语中,阿拉木图的意思是“苹果之城”。阿拉木图曾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曾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至今仍是中亚的经济、金融和科技中心,市内到处一派现代文明景象。

   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普遍欠发达。这里的空气保持着难得的清新和洁净,大部分时间可见到蓝天白云。首都比什凯克是中亚绿化最好的城市之 一。市中心的公园里,孩子们躲在灌木丛后,看小松鼠在林间找寻果实;体育馆外的台阶上,少女们在草木葱茏中举着手机玩自拍;中午,不少当地人买上便当,在 路边的林间靠着树坐下,吃点东西,然后怡然自得地小憩。

  吉尔吉斯斯坦东部的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之一。在中世纪,丝绸之路从中国进入中亚之后,伊塞克湖两岸是途经之地。从比什凯克前往伊塞克湖的路上,路左是起伏和缓的小山丘,路右则是成片平坦的草场,间或有稀稀疏疏的绿树点缀其中,远处隐约可见绵延不断的巍峨群山。

   在长途汽车上,记者的邻座是伊塞克湖北岸一座小城的图书馆职员。她向记者介绍说:“在吉尔吉斯语中,伊塞克湖是‘温暖的湖’的意思,唐朝僧人玄奘在其所 著的《大唐西域记》中将这个湖称作大清池、热海、咸海。”据她介绍,如今,《大唐西域记》已经被译成俄语,在中亚地区拥有众多读者。

  在 楚河河谷,汽车驶上一条双向四车道的柏油马路。同行的一名吉尔吉斯男子竖起大拇指告诉本报记者,这条公路是中国人前几年修建的,一期工程已经竣工并投入使 用,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之中。这条公路基本沿着楚河而建。楚河所经之处,有许多地段是山地,有几段公路基本是将大山开凿而成。

  经过3个多 小时的旅程,我们来到了乔尔蓬阿塔市。从伊塞克湖畔远眺,碧蓝无际的湖水、凝白通透的云朵和湖对岸山顶上的积雪让人早就把起先“大漠孤烟”“黄沙漫天”的 刻板印象扔到了九霄云外。记者不禁记起《大唐西域记》中描写伊塞克湖的片断:“山行四百余里至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 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汗,惊波汩淴。龙鱼杂处,灵怪间起。”千百年过去了,世事变迁,不变的是伊塞克湖的浩瀚和美丽。

   “我一直想把这里的旅游做起来,这里太美了!”比什凯克一家旅行社的中国合伙人刘卫红说,吉尔吉斯斯坦旅游资源丰富,除了著名的中亚疗养胜地伊塞克湖 外,还有托克马克、碎叶城等古丝路遗址等。而且,当地物价便宜,“现在北京和比什凯克之间还没有开通空中直航航线”,刘卫红说,“但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能够改变这一情况”。

  “古代因特网”留下丰厚遗产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贸之路,更是东西方文化、文明的交流之路,而中亚正好处于中枢地带。中亚民众有着一种正在觉醒的意识:亚洲认同感。除了这种认同感,正在拉近中国与中亚之间心理距离的,还有丝绸之路历经千年不灭的影响力。

   中亚各国都保留着对丝绸之路的鲜活记忆,而且丝路精神正在现代条件下复兴。在阿拉木图,有一座大型超市名为“丝绸之路城”,还有一条大街被命名为“丝绸 之路街”。在比什凯克,一些公司、咖啡馆或酒店以“商队”“驼队”命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阿拉木图办事处官员佩斯科夫对本报记者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 中国和西欧之间在历史上如何开展文化、思想、技术交流很感兴趣。如今,沿着古丝绸之路,正在铺设一条全新的丝绸之路——公路。佩斯科夫说:“对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来说,极其重要的是,让古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都成为对话之路、发展之路、友谊之路、互相理解之路以及思想及文化的交流之路。”

  我们探访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些历史文化遗迹。

  在阿拉木图以东25千米处的塔尔加尔遗址,三四层楼高、石基土墙的城门被一圈铁丝网围起来,几个工人在城楼上叮叮当当地敲打修葺。陪同记者的哈萨克斯坦科学院院士、考古学研究所部门负责人卡尔·巴伊帕科夫介绍,这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一座县城的城门。

   绕过城门,远处连绵起伏,离古城最近的一座有低矮浑圆的双峰并立,被当地人称为骆驼山。遥遥相望的城门和骆驼山之间,便是塔尔加尔故城。走上一个小土 坡,一个排列整齐的石阵在眼前展开:大块卵石垒成的墙基勾勒出一片规则的方形,石块的缝隙间由土固定,它们之上曾是一间间房舍。小的房间只有不足10平方 米,大的则有近20平方米。有些房间靠墙的地方残留着土堆砌成的“床”或者“沙发”,长约两米,宽不足一米,供人坐卧。在有些房间,有三面墙都被“沙发” 占满。

  “看,这是用来烤馕的馕坑!”巴伊帕科夫指着土基上一个圆形的洞说。土基上一前一后有两个洞,一个用来放置馕,另一个用来烧火。

   整座古城的最外圈是石块铺就的道路,小路有一米来宽,可以走马行车。不论墙基还是道路,石缝间都有不知名的花草探出身子。骄阳下,草变得枯黄,一种黄色 的颗粒状小花散发出野菊花的味道。几十米外荒草萋萋处,一圈一米多高的低矮土墙环抱着古城遗址。巴伊帕科夫说,那是残存的城墙。

  据了 解,这里曾发掘出公元8世纪时来自中国的字画、陶器、唐三彩、筷子等。“丝绸之路是古代因特网”,巴伊帕科夫开起玩笑,“世界贸易组织源自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属于古代,但是现在我们建成了联通中国和欧洲的公路。”巴伊帕科夫说:“中国领导人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说明丝绸之路的影响不仅在古代,而 是延续到了现代;说明丝绸之路是中国和沿线各族人民的骄傲。”

  在吉尔吉斯斯坦,不少旅游地图和明信片上都会出现一座圆锥形的塔——布兰 塔。布兰塔位于古城托克马克附近的布兰故城遗址。与塔尔加尔古城相比,布兰故城遗址更像个公园,围墙外绿树成荫,甚至有一大片树荫被用作停车场,还有不少 游客前来参观,父母带着年幼的孩子,结伴玩耍。布兰故城遗址在一片有些起伏的小山坡上。其中一片相对平坦的地方,散落着几十上百座大大小小的石像。

   吉尔吉斯斯坦国家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瓦列里·克里钦科指着其中站在最前排、最高的那个说,这是“汗”,其余的是他的部下。所有的石像,脸都朝着一 个方向——他们的家乡所在方向。克里钦科说,他上中学时,曾有一次参加一座古城遗址的发掘工作,从那时起就对丝绸之路、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产生了深厚 的兴趣。他还真诚地表示,希望与中国的考古研究机构建立联系和合作。“听说中国在丝绸之路遗址的保护方面做得很好,我相信我们与中国同行们有着巨大的合作 机遇和潜力。”克里钦科说。

  吉尔吉斯斯坦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伊马纳利耶夫告诉本报记者,在吉尔吉斯斯坦,人们都知道丝绸之路发源于中国。伊马纳利耶夫认为,在欧洲人开辟航海线路、发现美洲“新大陆”以及通往印度的海路之前,丝绸之路发挥过很重要的作用。

  东干人成为中亚与中国友谊的桥梁

   丝绸之路是欧亚地区许多民族的迁徙之路,其中最年轻的民族是东干族。东干人的祖先是从中国陕西、甘肃或新疆等地迁徙到中亚的回族。经过100多年的发 展,现在,整个中亚有10余万东干人。他们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扎根,繁衍,在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也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传 统。如今,这种文化的传承,更是让东干人成为了中亚与中国之间友谊的桥梁。

  在阿拉木图的中哈亚洲天然气管道公司,记者遇到中文翻译李 莹,她流畅的汉语和优雅的气质让人印象深刻。李莹告诉本报记者,她是东干族人。2004年,她家接待了一位中国客人。这位客人从西安出发,骑自行车沿丝绸 之路西行,经过李莹家附近时,听说李莹的爷爷会说东干话,就来到她家做客。这位中国客人短短两个小时的停留,让还在上中学的李莹对中国产生了好奇。一年 后,她报考了大学的区域学专业,学习跟中国有关的知识。她曾到西安留学一年,不仅学了汉语,还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基本的了解。“西安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 市,有很多可以参观的地方。”李莹说。

  刚到比什凯克不久,本报记者就受到邀请,去古城托克马克附近一个名叫“坎布隆”的村子参加一场东 干族传统的娶亲仪式。小伙子马利克要将比小他一岁的姑娘沙希达娶回家。这对年轻人都是东干族大学生。马利克今年19岁,就读于比什凯克一所理工大学。沙希 达在一所医学院学习。

  新娘家的大门上方挂着红色横幅,上面有东干文字祝语和图案。时近中午,马利克在伴郎的陪伴下来到新娘家里。新郎和 伴郎头戴青色的伊斯兰教清真帽,脚蹬半高腰皮靴,身着西装,打着领结,西服外面披红挂绿,双肩上各系有一个布做的绣球。新郎和伴郎在长辈的带领下向新娘家 的长辈们一一问好。

  沙希达早就在自己的闺房里等待心爱的小伙儿。她一袭大红色的长款衣裙,领口、衣袖、胸前、裙摆上都有绣花纹饰和花卉 图案。她盘着“燕燕头”的发式,发髻后戴着假发套,用一个别着数朵玫瑰花的发夹夹在后脑勺上。从用大红绸缎围着边框的梳妆镜里能看出,沙希达在“哭”。按 照东干人的风俗习惯,新娘子在前往婆家之前要“哭”,以表示她舍不得跟父母分开。她的母亲则笑盈盈地接待客人。一个村民半开玩笑地问她:“您的女儿马上就 要出嫁了,您怎么不哭啊?”她说:“女儿嫁了个好人家,找了个好小伙儿,我感到高兴啊。”

  新娘家门口的树林里,几位男子架起了大铁锅,用一把铁锹般的铲子炒手抓饭。旁边摆放着一排排长条桌,各种点心和瓜果高高地码放在桌上。亲友们在条凳上落座。林间树干上装饰着气球和红色丝带扎成的蝴蝶结。

  一会儿,一辆装饰着鲜花的白色奔驰轿车接走了一袭红裙的新娘。参加送亲仪式的大部分客人仍在桌上吃饭。据说,在新郎家还要举行接亲仪式。

  在送亲的队伍里,记者见到了22岁的路戈马尔。路戈马尔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他在北京的雅宝路工作,这次是专程从中国回来参加亲戚的婚礼。路戈马尔说,很多东干人学习汉语,利用语言优势和与中国的联系从事贸易工作。

   还有一次遇到东干人,是在伊塞克湖边的古城乔尔蓬阿塔的街上。经过一家东干餐厅时,一个年轻漂亮的姑娘用汉语问记者:“吃饭吗?我们这里有干饭(即大米 饭),还有面条。”记者惊喜地问:“你会说汉语?”姑娘回答说:“你们是中国来的?我是东干人。”她说她叫阿达西亚,她和丈夫都是东干人。她的丈夫以前是 东干村米粮藩的议员,后来带着她来乔尔蓬阿塔开了这家东干餐厅。夏天,餐厅生意极好,总是坐满了人。

  “我以前是干警察活儿的”,阿达西亚的丈夫走过来告诉记者,“后来我把警察做掉了。”记者一惊!他接着解释:“我不干警察活儿了,来这儿开东干餐厅。”原来“做掉了”是辞职的意思。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动人文交流

  除了辽阔的土地、丰富的物产和独特的风景,在中亚,更打动人心的是人们的热情与友善。无论在阿拉木图、比什凯克还是杜尚别街头,总会有素不相识的当地人主动上前跟记者打招呼,用汉语说“你好”“谢谢”“再见”等。

  李莹说目前想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会说汉语的人也不少。在哈萨克斯坦,中国的功夫电影比较有名,“但在这里只能看俄语版的,如果想看中文版可以上网看”。

   在比什凯克,记者走进一家新疆特色的中餐馆,地道的新疆美食让人大饱口福,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身段苗条的前台姑娘巴赫提汉。这位吉尔吉斯姑娘一开口,说 的都是汉语。原来,她在吉尔吉斯斯坦学过一段时间汉语,后来到中国留学,回到比什凯克以后,在一位中国朋友的推荐下来到天马餐厅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锻 炼,她的语言才能和亲和力展现出来,跟同事、顾客相处得都很愉快。现在,别的公司想“挖走”巴赫提汉,天马餐厅的老板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她走。

  在托克马克附近的一处村落,当得知记者来自北京时,一位吉尔吉斯姑娘兴奋地用汉语大喊:“中国!中国好!我的老公在那里工作了5年!我也想去中国!”

  “今后我们可以通过申遗这件事情在文化交流、教育方面做很多的事情。”中国驻吉尔吉斯斯坦大使齐大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使馆管教育的外交官每天都接到咨询去中国学习的电话。”现在,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的交流在各种不同的层次、方面、领域全面展开。

   齐大愚认为,建设丝路经济带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地方和部门的配合。“丝路沿线很多省份都有自身的优势,但是地方的优势和参与积极性还没有 充分发挥出来。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应该从合作的角度提出具体的规划。如果说这一年多以来有些具体合作项目有推进、有成果、看得见,但文化教育方面做的文章 还不是很多。”

  齐大愚说,文艺演出、电影节、文物展览等,都是得人心的好项目,把活动办起来可以大力促进中国与中亚各国的文化交流。 “国内的博物馆有很多文物,可以来这里搞丝绸之路文物展览。”齐大愚说,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在政治层面、经济层面的交流与合作可圈可点,在文化教育方面还 有很多具体的事情可以做,例如,以后每年年底是否可以评一个“丝绸之路友好奖”,以奖励在文化交流方面做出贡献的人;是否可以在中亚建一个丝绸之路大学 等。

  中国文化在吉尔吉斯斯坦热度很高,很受欢迎。特别是中哈吉三国联合申遗成功,更提升了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度。齐大愚说,“现在中吉两国关系发展步入了快车道,是两国关系发展最好的时期。这都是整个这一年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所带来的正面效应”。

  (哈萨克斯坦国际通讯社记者阿里别克·肯热别科夫、塔吉克斯坦《人民报》记者安娜·卡柳什娜娅、吉尔吉斯斯坦卡巴尔通讯社记者米尔兰·阿伦别科夫对本文亦有贡献)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