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地标街道果戈里大街上,终日车辆穿梭,人来人往。在繁华与喧嚣中,今年“十一”,在这条大街164号,一家名为果戈里的书店开张了。
旅行,带着读者寻找书中的风景
推开果戈里书店的大门,一股浓浓的怀旧气息扑面而来。一条朝向纵深的走廊,将读者引向二楼的营业区。走廊两侧的橱窗与镜框里,泛黄的哈尔滨老照片上,那些拜占庭式、哥特式和巴洛克式的穹顶和廊柱,静默地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大厅里挂着这样一句话:致力于构建哈尔滨最具温度的文化地标,为城市留住人文气质,为读书人点亮心中最温暖的那盏灯。
“果戈里书店是我们的一个城市文化推介平台,我们希望通过自己书店的文化读本,让更多的哈尔滨市民了解自己的城市文化”,果戈里书店经理于冰说。
她提到的文化读本叫《白·夜》。刚刚出版的第一辑中,《那段优雅沉寂的记忆——教堂之城寻踪》追溯了哈尔滨市教堂建筑的历史。果戈里书店“野心”不小,希望将《白·夜》打造为一本贯通亚欧文化的生活志,带上哈尔滨独特的气质,传递这座城市的文化。
果戈里书店顺利诞生,源于三个60后的梦想。
书店总策划三石、黑龙江图书音像发行集团董事长曲柏龙、黑龙江教育出版社社长赵力三人都是有着浓厚实体书店情结的60后。三人一拍即合,50天后,果戈里书店诞生了。
“用文化撬动人们对阅读的渴望,在数字化阅读的时代,激起人们回归有温度的纸质阅读的希望”是果戈里书店的理想。
理想主义的情怀,需要通过现实努力才能实现。为了长期稳定的经营,果戈里书店必须走出一条既有人文情怀,又符合商业规律的路子。
果戈里书店突破了传统书店以销售图书为主的经营模式,把盈利点放在了定制化的阅读服务领域,面向不同读者推出各有针对性的阅读服务。
书店推出了面向青少年读者的“青少年图书馆”,旨在为中小学生群体提供借阅和阅读指导服务。开业仅半个月,就有不少学校和机构购买了阅读指导服务。
而另一个名为“书海游学——跟着一本书去旅行”的项目,则是瞄准高端市场,将阅读、教育与游学服务紧密联系在一起。“十一”黄金周里,张女士为自己的女儿报名参加了首期“书海游学”活动。在即将到来的寒假里,她的女儿还将参加果戈里书店举办的活动,前往澳大利亚新威尔士,探访名著《荆棘鸟》的作者考琳·麦卡洛的故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觉得‘书海游学’能让孩子在长见识的同时,爱上阅读”,张女士说。
朗读,鼓励读者念出心中的感受
“喜悦、忧伤、悲苦、感动、共鸣……朗读,让文字充满你的灵魂”。
10月的哈尔滨提前迎来了冬季,然而寒冷的天气不能降低阅读的温度。
每天晚上8点钟,在果戈里书店里,都能听到读者们朗读自己喜欢的文字。有新婚少妇朗读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结束时对台下的丈夫深情表白;有俄罗斯留学生用母语朗诵普希金诗篇《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动情的诉说跨越语言屏障,感动全场听众;还有山东游客用莫言老家的方言念上一段《红高粱》……
每天30分钟,计划全年365天无间歇,果戈里书店推出“朗读者计划”,鼓励阅读者们张开口,发出内心最朴素的声音。“把书上的内容读出来,会加深对文字的理解”,于冰说。
据三石介绍,果戈里书店的“朗读者计划”灵感源于一个延续了150余年的特殊工种。在古巴的雪茄厂里,“朗读者”们每个工作日都要为几百名手工卷制雪茄的工人朗读诗歌和小说。
“‘朗读者’的魅力在于它代表了一种推动阅读的力量。作为传播知识的载体,实体书店推动全民阅读的贡献无可估量。在互联网时代和数字阅读时代,有了阅读和传播的力量,实体书店才有温度。”三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