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我最大的感受是,一个有担当和良知的作家,必须要有明确的方向感。
作家的写作是对历史和现实的解读,作家的作品体现着作家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和态度。总书记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的确,当下有的作品调侃崇高,扭曲经典,颠覆历史;有的是非不分,善恶不辨;有的搜奇猎艳,低级趣味;有的胡编乱造,粗制滥造;有的追求奢华,过度包装,形式大于内容;有的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顾一己悲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如此浮躁,是不可能创作出精品力作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作家方向感的迷失,特别是在为什么写作的问题上出现了迷茫。归根结底是价值追求出现了问题,信仰出现了问题。而作家的书写是源于灵魂的行为,来自内在精神诉求的驱使和推动。因此,低俗化的泛滥源于灵魂的空虚和责任感的减弱,在为什么写作的问题上出现了徘徊和彷徨,无法使自己的书写融入社会变革的滚滚洪流中,发挥应有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最终使自己的写作更多地应和了经济需求和人的欲望,而无法体现出理想和精神的标高。
文艺作品是人类生活的精神记录,优秀的作品都是一个时代人民心灵史的笔记。这就要求作家必须走进生活深处,积累生活底蕴,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真实的生活感悟和体验中获得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所以,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的冷暖放在心中,喜怒哀乐记在笔端,脚踏坚实的大地,从大地和人民中汲取灵感和营养,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作品,才能发挥出文化的支撑作用。这应当成为每一位作家的立场和创作的出发点。
如果说,上面所说的是作家在精神层面的方向感,那么在文本创作的具体行为中,获得了精神层面方向感的作家,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在艺术求索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作品的艺术层次和精神境界,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和美学空间。一个有方向感的作家,必然是一个有抱负、有担当、有良知的作家。这样的作家必然要求自己的每一部作品都要有更强的存在理由和时间价值,他必须不断经历艺术创作多方面的实验、冒险,甚至失败,但他最终的目标是明确的,其美学目标、社会理想与精神追求都是一致的。正确的方向感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正能量,来伴随和抵御自己在深奥、幽微的美学探险中的孤独和寂寞、失望和挣扎。优秀的作家既要有社会理想的方向感,从而获得强大的精神支持,又要有艺术创作上的方向感,从而使自己的作品达到更高的艺术层次,具备足够的有效性和美学价值,最终趋向自己社会理想和艺术理想的实现,为人类留下真正值得保留的精神财富。
因此,一个具备方向感的作家,他必定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必定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自己的创作目标与民族大业的目标自觉结合起来,不沾染铜臭,不迷失方向,以创作出弘扬中国精神、凝聚民族力量、满足百姓需求、鼓舞人民斗志的艺术作品为责任,以德养心,志存高远,抒写人民,歌咏大地。(作者为德州市文联创作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