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三体》英文版在美国正式发售;昨日,作家孔祥照(笔名孔二狗)领军的游族影业又宣布电影《三体》启动拍摄;紧接着,江苏文艺出版社又推出了刘慈欣的两部新书《时间移民》和《2018》……一连串的市场行为,让曾经连续8年拿下中国科幻银河奖的知名科幻作家刘慈欣成为当下文坛最火热的人物,更让人们对中国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的美好明天产生更多的期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刘慈欣表示,不介意拿《三体》为中国科幻电影做实验,就算不成功,也能为之后的作品攒下经验。
记者:您能不能简要介绍《时间移民》和《2018》这两部新作?
刘慈欣:这两部书主要是中短篇小说,共27篇,其中还有不曾发表过的神秘作品,而《三体》中的重要角色丁仪等人物也有出场。
记者:科幻文学创作的内核是什么?
刘慈欣:优秀科幻小说的内核在于创意。以创意为核心的创作注定是十分困难和痛苦的,很多科幻作家很长时间都不能发表一个字,等待的就是一个石破天惊、至少让自己兴奋的创意。
记者:目前中国科幻文学创作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刘慈欣:对于中国的科幻文学创作而言,现在是向前展望、充满希望的时代,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现在最缺的两个东西是有影响力的作品和作家。要想得到专业读者的认可,中国科幻作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记者:你怎么看影像作品对推动科幻文学的作用?
刘慈欣: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科幻本质上就是靠影像来表现的一种作品。如果当初就可以用影像来表现,科幻小说就可能不会出现。科幻跟现实主义文学不一样,想象力越丰富的科幻文学,那个东西只存在于科幻作家的脑子里,人们迷恋文字的魅力有时候是盲目的,文字的魅力其实是极其有限的,有些东西你用再好的文字也无法表达,只有用影像呈现。很多人不承认这一点。其实,中国的科幻电影呼声是很高的,而且这几年一直在努力。
记者:很多人都说明年是科幻元年,您的作品《三体》将由游族影业拍摄成电影,你对它会有什么期待吗?
刘慈欣:虽然我们没什么经验,但总得有开始。得抱着一个宽容的心态,美国的科幻电影发展了上百年了,而中国的电影几乎是从零起步,在这种情况下,期待第一部高成本的科幻片又叫好又叫座,成为经典,几乎不可能。我还是希望观众和评论家能宽容一点。任何事情总要有个起步。能够起步,能够拍出来,就是一个成就了。我感觉现在大家对这个期待有点不太理智。你只有参与到里面才会知道,现在中国的电影人离科幻有多遥远。但我还是主张要拍科幻大片的,哪怕失败了,也有个经验在那里。□ 陈艳林 首席记者 徐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