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上的穿越会给人们带来陌生感、新鲜感,这些感觉常常会令作家产生新的写作灵感。作为一个长年生活在海外的作家,严歌苓多年来辗转各地,她的作品也因此呈现了不同的空间地理和历史文化。在12月8日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金声玉振文化论坛”上,严歌苓与读者交流了关于空间穿越对作家创作影响的问题。
严歌苓认为,不同国家和地区历史文化、社会观念的差异对一个作家有着深刻的影响。初到美国时,她感觉非常不适应,内心很无助,原有的个人经验表达难以被当地人接受。但移民生活所带来的漂泊无依和微妙的心理变化都为自己提供了新的灵感。在那几年时间,她集中创作了《女房东》《海那边》等多部作品,表达了自己的移民体验。
此后,严歌苓又来到了非洲,一个与中国、美国都不大相同的地方。在这里,她更多地看到了抽象意义上的苦难,这种苦难不仅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理上的、灵魂上的。这些让她想起了中国人在特定历史阶段所遭遇的不幸。因此,她创作了《第九个寡妇》《小姨多鹤》等与苦难、灾荒有关的作品。
最近,严歌苓又开始了在德国的生活。她说:“我很喜欢我现在这种在任何一个主流社会里都不算主流身份的位置,这让我觉得自己保持了一种质疑的清醒。”的确,这种生活状态使她保持“局外人”的清醒,从而永远在观察、在思考。不过,“穿越”的生活也常常使她感到困惑,最大的问题就是与其他国家读者的沟通困难。她说,一个民族的文化、文学和语言是不容易被另外一个民族所理解的。比如对出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作家而言,最让他们感动和不可释怀的就是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这种经验就像一座开采不完的矿藏。但在异乡,这种经验即便写出来了,也很难被理解,因为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文化、道德等都无法翻译。(行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