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亚洲文学,半个世纪以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幸运、风光过,因为中国的莫言和日本的村上春树同时出现在这里。这两座并立的高峰,标志着亚洲文 学在世界上的影响、声望与高度。前天下午,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先生应邀在武汉市图书馆举行了一场名为“莫言怎样说话,村上怎样说话——中 日两位作家的文体比较”的文学讲座。
林少华以翻译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而为大众熟悉,在他看来,村上春树的语言风格洗练、幽默、含蓄,他的作品通过传达都市人、城里人的失落感、 孤独感、疏离感而对心灵处境有着诗意开拓,同时有对自由、尊严、爱等人类正面精神价值的张扬和对日本国家性暴力源头的追问。林少华认为,村上春树很重视语 言,他反复强调文体就是一切。“借用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的话说,村上大约是一位飞鸟型的轻逸作家,修辞和隐喻丰富了无数人的自我意识。村上小说的主题是 全球化时代人的生存境遇的感伤寓言,对很多不同国度的读者来说差不多就是当代的卡夫卡。”
林少华直言,莫言作品更有本土性、民族性,村上春树的作品则以鲜明世界性为表征,这使其作品更有普世性或世界性。莫言可谓“庄稼汉”,而村上是 都市人。造成两人差异性的原因,林少华提到了两人在家庭出生、生活环境和所受教育的差异。“莫言出生于农民家庭,几乎整个少年时代都在东张西望地寻找食 物,饥饿感控制着他所有的感官,山东高密的泥土地是他倾听大地的喘息、触摸大地的灵魂的地方,而村上是在城市中产阶级家庭中长大的,自由是他价值观和世界 观的核心,他是浑身威士忌味的城里人。”
■文/记者钟磬如 通讯员刘佳丽 ■图/记者熊波
对话“流行”的村上,遗憾的诺奖
问:村上春树总是和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在您看来,这是什么原因?
林少华:和莫言相比,村上春树文本中缺少批判性。和去年获得诺奖的女作家门罗相比,村上春树的作品缺少本土性和地域性。村上春树和今年获奖的法 国作家莫迪亚诺相比,有相近的地方。村上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再现当代都市生活的场景。莫迪亚诺关注的是德国占领时期,人类的命运和生活场景。
在诺奖评委眼中,纯文学始终是小众的,流行的作品似乎不是纯文学的。我个人认为,村上在全世界有着这么多狂热的粉丝,他得到的版税也很多,如果再给他一个诺奖,是不是鱼和熊掌兼得了呢!(笑)
问:本次讲座,您将莫言和村上春树作比较,是因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关系,那么在日本作家中,有和莫言相似的作家吗?同样在中国作家中,有和村上春树相似的作家吗?
林少华: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出生于山村,这一点和莫言相似,他们都是在穷苦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大江健三郎是日本作家中最推崇莫言的,他曾预言莫言是中国作家中获得诺贝尔奖最具实力的竞争者。
我翻译村上春树的作品多年,心中一直存有遗憾:村上春树在中国如此受欢迎,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一位在日本受欢迎程度如此之高的作家?中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在不断推进,但中国描写城市题材的作品总是不那么到位,村上春树能写到人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