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叶延滨:诗坛又听大风歌

//m.zimplifyit.com 2015年01月20日08:19 来源:人民日报 叶延滨

  诗人张况,年少气盛,恃才交友,朋友间相处,总以笑脸回答各种难题,是个心里装得下事的人。

  张况在佛山以书法、文章和美酒打发寻常百姓的岁月,同时也以十三年的坚韧,呕心沥血完成了8万行的《中华史诗》,此史诗分三大卷共十九章,上溯远古神话,下至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他不是用韵文重写历史,而是用写中国的《荷马史诗》的野心,以《史记》司马迁为榜样,让自己的灵魂重游于中华历史长河,重新复盘重大事件,再次相逢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与他们唱和呼应,也与之交锋评说。他以诗人的灵感“让沉默的石头开口说话”,以诗人的激情唤醒“一条河与一条江的呐喊”。当摆在我们面前的这8万行长诗如一个巨大的军团站在那里,我感到这十三年的岁月,对于张况是一场持久的征战,重新经历开拓与征伐,经历“阴谋”与改变,经历梦想与毁灭,经历涅槃与新生,8万行长诗是张况心中的中华文化长卷,可歌可泣。

  《中华史诗》篇幅宏大,诗人重新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这部长诗所显示的史诗风格是中国的,是当代的,更是张况的。所谓中国的,是指张况在文坛西风东渐的大气候中,坚持新古典主义写作,这让他有了定力,这个定力就是他认定自己的写作使命是承续中化文脉;所谓当代的,是说张况以当代精神和当代视野,重新审视和解读历史,因此在描绘中华历史的浩若瀚海的作品中,能够有新的坐标和地基;所谓张况的,意思是,在当下的中国诗坛,尽管张况的作品不是最先锋,也不算最精致,但他笔下气势宏大,气象万千,纵横恣肆,我们很难找到与之相似的诗风。8万行长诗不可能处处花团锦绣,当然有可以挑剔甚至争议商榷之处,但我之所以向读者力荐这部长诗,是因为它确实可以担当“史诗”这个称谓,可以引领读者重新审视和关注我们从何处来,又是怎样在历史的波峰浪谷间走到现在。

  《中华史诗》以历史为经纬,编织出一幅幅风起云涌的壮美画卷。在这部长诗中,诗人不仅重新展示了那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与非凡人物,而且全方位、多侧面地展示了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历代的法制体系,不同朝代的社会问题、疆域开拓、政治外交等等,这些内容显示了诗人较为扎实的国学修养,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在这些领域的深入思考:“穿过《神灭论》火星四溅的理论/范缜用布衣草履装扮的半截自信/点亮史册中昂首阔步的理论心烛/富贵贫贱纯属偶然/神神鬼鬼岂能当真……一个敢于起来与时代叫板的人/他一定踩痛了时间的尾巴。”这样的诗有诗人的判断,更有诗人思考的火花,读到这样有力度同时又深入浅出的诗句,会扩充读者的想象空间。

  《中华史诗》的意义还在于“以史为鉴”,思考我们在复兴中华民族进程中的现实际遇。最近几十年来,文坛上浓重的以西方文化为标杆的思潮,让诗坛一方面有了开放多元的新格局,另一方面,妄自菲薄,甚至装腔作势的“二毛子”之流,也让诗坛一度蒙上了挥之不去的雾霾。张况却能以开放的视野重新审视我们的传统与文化,自信地书写中华文化的历史长卷,我以为,这是中国文化自信心和自觉性的一种复苏,是一个值得肯定的成果。

  希望张况的《中华史诗》能受到读者的更多关注。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