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三次大起大落的小说家 ——作家郝炜逝世周年祭

//m.zimplifyit.com 2015年01月30日10:51 来源: 中华读书报 桑永海
郝炜

    郝炜逝世一周年了。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作家。时间将会证明,他那些独具特色的小说和散文,绝非速朽的文字。而 且,他的一生,包括他的逝去,充满了偶然性、戏剧性、传奇性。这一点,体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上,就是三次大起大落,三次一鸣惊人,堪称典型,其间成败得失, 颇可回味。

    1

    大概二十年前初冬,我参加吉林市几家副刊召集的作者联谊会,宴饮之后,突然乐声响起,只见一个小个男子和一位女士嗵嗵几步迪斯科就跳到舞台 中心。那小个男子大脑袋,又矮又胖,却跳得激情四射,旁若无人。我大为好奇,就问小个子是谁,身边一人答曰郝炜,日报记者,以前写诗,现在发表不少小说。

    这个片刻的印象,在我脑子里鲜活至今。认识他以后,我就感到,他能写出好的诗歌、小说、散文,盖源于他这种生命的激情,那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也是作家艺术家必备的条件。

    2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2008年冬末一天,参加一个文友聚会,我和郝炜挨坐在一起,突然想起刚在市报上读过他写萧红的文章,就说你阅读萧红 《呼兰河传》那种感觉我也有同感。他啊了一声,转过身来,瞅着我,意思是听我说下去。特别是你对萧红和张爱玲的比较,我很赞同,我说。郝大感兴趣,说你怎 么看?我说我比你更进一步,我觉得对萧红在文学史上的位置应当重新研究,总体评价她应当高于张爱玲,甚至冰心。

    那天我们还谈到巴别尔的《骑兵军》,很是融洽。我告诉郝炜,你的小说情节比较淡化,有散文化的特点,你喜欢的《呼兰河传》也是散文化的。你 读读契诃夫的《草原》吧,那个散文化中篇太了不起了!他说,你一定要借我看看!又说,不行,以后咱们得多唠唠!就掏出手机存上了我的电话号。事情就是这 样,往往因为一次偶然的机遇,就有了相知恨晚的感觉。我感到,他的小说好,和他虚心好学,大师的经典读得多,敏于思,也大有关系。

    3

    只隔两个多月,2009年《人民文学》第2期发表了郝炜两个短篇小说《卖果》和《盘鹰》。他特别高兴,电话约我到饭店一聚。样刊还没寄来, 他复印了两个短篇,我一到饭店就把复印件给了我。他说,李敬泽半夜编完稿子给我来的短信我都不舍得删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可是《人民文学》啊,他当然 值得高兴!

    我奇怪的是他怎么会对果农和放风筝这么熟悉?郝炜讲了他逛早市看见一对父子在卖果,两代人的不同表现让他挺好奇,就唠出了许多事情,他还买了一堆人家的苹果表示感谢。郝炜喜欢看热闹,晨练的时候他常和放风筝的唠,问这问那。当街遇上吵架打仗的,他也看个究竟。

    有好奇心才会发现新东西,发现美,迸发创造力。平庸的侏儒时代,人们的童心不知都到哪儿去了?更何谈好奇心?郝炜的文字里跳跃着一颗不老的童心,好像小孩子瞪着好奇的大眼睛观察世界。这是郝炜不竭的创作力的又一个重要源泉。

    那天,四个人喝掉一瓶白酒,20瓶啤酒。无疑,郝炜喝的最多。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郝炜第三次复出文坛,而且又是一炮打响。

    4

    郝炜写过一篇回忆文字《我的小说之旅》,读了这篇回忆,才知道我对他了解太少了!从1975年他中学毕业下乡去集体户时写的第一首诗算起, 到1982年他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当中学教师的时候,这七年时间,他在《诗刊》《人民日报》《长春》等四十多家期刊发表诗歌作品,出版了两本诗集《季节之 旅》《雨季的相思》,那时他是个青年诗人。

    1983年,一个意外机会,他忽然喜欢上了小说——根据一个老师的亲身经历写出了他第一篇小说《淡淡的回忆》,发在《萌芽》月刊上。一直到 1985年,这三年,他一发不可收,在《北京文学》等省内外刊物发表了许多小说,显示了他的小说写作才华。这十年,他从诗歌转向小说,是郝炜第一个创作 期,是他小说创作的发轫期。

    1985年,沿海开放,人才流动,不安定的年轻郝炜决心改变生活,下海闯荡,把书也都卖了,突然携妻离开吉林市报社去了连云港电台和电视 台。过两年,因妻子不适应,他们迁回了吉林。他成了跑城建的记者,拿着大哥大,混迹于倒腾建材的人们中间,搞“对缝”,出入夜总会,证实自己也有赚钱的本 领。这一晃,就到了1995年——总共十年,他离开了文学。

    5

    1996年,郝炜说对他这是个重要转折,他生病了。住院,无聊透顶,扑克、麻将玩腻了,抓几本杂志看。《作家》杂志上一个中篇小说吸引了 他,原来是他连云港的朋友写的,他不服劲了,再加上作家杨永鸣和王家男不断地刺激,想到自己最初的理想,觉得是时候了!就突然发疯地写起来,住院三个月, 一连气写出两个中篇,十多个短篇,都寄给了他最喜欢的杂志,从《作家》《上海文学》到《人民文学》都有了不俗的反响。《公司简介》《瓷器的声音》,都是此 间发表的精品。1998年省作协召开了“郝炜小说研讨会”,著名评论家施战军称“郝炜现象”,许多选刊纷纷转载他的小说,他先后出版了小说集《感情危机》 《老人和鱼》,省市大小文学奖项也纷纷而来。总之,从1996年到2001年这五年多是郝炜第二个文学创作期,出现了他第一个小说写作的高峰,开始确立了 他小说家的声誉。

    可是(契诃夫说这不是个好词),2001年,他那家报社换了领导,很器重他,让他当了广告部主任。郝炜是个恨活的人,压力很大,每天不到三 点就爬起来(后来这成了他起床写作的时间点),趴在床上按计算器,琢摸着当天的收入。报社收入史无前例了,他的写作可就完全停止了。这之后,领导病了,又 换了一个,形势大变,变得人们都感到很残酷。郝炜是个重感情的人,一时间对人生陷入了绝望,喝酒打麻将,麻醉自己。这样子从先前在广告部的繁忙转为对生活 的失望,这是从2001年到2008年中期,长达六七年之久,他第二次离开了文学。

    6

    兴趣爱好、生活习惯的影响力是有相对稳定性的。郝炜说可能命运就是要我继续搞创作。在他第二次离开文学七年之后,2008年,一个省里的创 作会议和活动——“吉林省骨干作家高级研讨班”,突然拯救了他。起先他都不想去,朋友们劝说,他硬着头皮去了长春。他特别念念不忘评论家王双龙约他到家里 促膝长谈劝他继续小说创作的情景。领导和大家的期待,郝炜第三次回归文学,立即在第二年,即2009年初(也就是前面说的我和郝炜相识前后),发表了短篇 小说《卖果》,他又一次一鸣惊人。《上海文学》转载《卖果》并配发了洪治纲的评论。这次回归文学,他曾对我说:“都五十多岁了,快退休了,文学才是我一辈 子的爱好,这回不能改了,我要一直写下去。”

    他确实是这样做的。从2008年到2014年春天他突然离世,近七年时间,郝炜第三次回归文学,创作出现了第二个高峰,完成了三部长篇小 说,《匿名》(作家社2011年版。获2013年长白山文艺奖)、《过着别人的生活》(作家社2013年版)、《雪崩》(解放军文艺社2015年1月 版)。出版了两本散文集,《酿葡萄酒的心情》(九州出版社2011年版)、《半梦半醒之间》(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版),发表了一大批中短篇小说,还 编好了一本小小说选《到对面去》。2013年中国作协召开了郝炜轻散文研讨会。从作品的数量、质量和影响来看,可以说最后这七年,是他创作的黄金期。

    终其一生,郝炜不但在省内,在国内也是可以列入独具艺术风格的优秀小说家之列的。只可惜,他走得太早了!

    7

    是不是冥冥中也有什么在促使呢?他出事的头一天,2014年2月24日晚间,郝炜突然来电话,他说《过着别人的生活》上网了,听说卖得还可 以。《雪崩》到今天修改完了,就等审定出版了。说他又酝酿一个长篇小说,是关于过去关东大地和长白山松花江的,过几天就开笔。说写完这个长篇我就有经验 了,别一猛子劲,挺累的,写的也毛草;你天天写点,悠着写,有时会有意料不到的好段子出来。还说他刚编好了一部小小说选,题目就用你喜欢的那篇《到对面 去》。我甚是惊异,说这个马年,你可真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啊!

    这个电话打了40多分钟,老伴几次喊我吃饭也没放下。

    谁能想到,这是最后的电话呢。

    郝炜多么热爱生活啊!

    8

    还是回到开头,说说酒吧。郝炜喜欢热闹,突出表现在喝酒上,那是一醉方休。那天龙欣兄七十大寿,他已经喝得迤逦歪斜。此时大雨如注,朋友开 车送他回家,衣服浇得透湿。第二天,早四点他照样爬起来写作,一篇精美短文挂到博客上了。这让我想起普希金,有一阵天天晚间陪伴妻子去舞厅,诗却照样一首 首写出来。这也是一绝。有一次在酒桌上,没等开喝,坐在对面的一位诗人给自己杯里倒了饮料,声明他血压突然升高,什么酒也不喝了。诗人立即遭遇郝炜的抨 击,你不喝酒来干什么?我就不喜欢和这样人喝酒,清醒地看别人的醉态!

    一个多年糖尿病患者如此嗜酒意味着什么?终于引起远在北京的儿子在博客上对叔叔大爷们哀求般的呼吁。儿子是郝炜的心尖,与其说郝炜听了朋友的劝,还不如说他摄于自己亲子之爱的压力和自责,有一段较长的时间,郝炜对酒确实节制了。

    我想,郝炜,从他的迪斯科到酒到他的写作和无所顾忌的抨击,尤其是他一生文学创作的三起三落,都是有一条线贯穿在里面的。不然怎么会写出那么多很好的诗歌、小说、散文?不然又怎么会那样急剧地大起大落?

    性格决定命运,性格也决定一个作家诗人的文学创作。

    浩荡的激情,也成事也败事。俄罗斯民谚云:优点的延长就是缺点。想到2014年2月25日晚8点多,他和朋友喝酒后,在离家不远的路上遇到飞来横祸,与酒也有些关系吧。

    也真奇了,一辆从弯路上疾驶而来的出租车迎头把郝炜撞飞了!而当时郝炜和朋友正站在斑马线上!

    他才58岁。太突然了,一年过去了,就好像他还在身边。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