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讲,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120年前爆发的甲午海战,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曾经称雄世界的大清王朝荣光荡然无存,中日走上迥然不同的历史拐点。因此,反思甲午,也成为2014年文化界和学术界的一件大事。
在农历甲午年即将过去的时候,一部关于“甲午战争”的主旋律电影《大变局之梦回甲午》悄然播出了精彩的预告片,影片独辟蹊径,跨越120年时间,通过两个爱情故事折射出晚清大变局之中的甲午之殇和家国巨变之痛,也描绘了当代人在风云激荡的世界潮流中不忘国耻奋发图强的强军梦和中国梦,引起了很大反响。这部电影之所以在2015年年初推出,我的主要考虑就是以这部电影纪念甲午战争结束120周年及世界反法西斯特别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创作初衷
对于两个甲子之前的甲午战争,每个中华儿女都会读史而深思,这场改写中华民族命运的战争,每位炎黄子孙都不能淡忘。我出生在山东的黄海岸边,我的一位祖先叫孙镗,是明代的一位抗倭英雄,在松江之战抗击日本倭寇的斗争中壮烈牺牲,至今在家乡的铁牛庙还有他的衣冠冢。在我小时候,每年清明节,我都会跟着父亲去祭拜这位先辈。1994年,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与同学们一起去刘公岛参观,受到很大触动,那时,我就有一个梦想,等有机会的时候,我要好好写一写甲午战争,深刻反思甲午大变局,激励当代人更好地以史为鉴。从那时起,我利用节假日时间先后12次到刘公岛,并多次到辽宁丹东、大连、旅顺等地,考察当年甲午战争打响的地方,20年后,我通过这部电影,实现了与刘公岛的约定,也告诉大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位炎黄子孙都应该安不忘危,面对风起云涌的国际局势,要时刻绷紧一根弦,要牢记家国天下的责任。同时,一支军队,只有具有战略眼光、洞察世界大势并且善于思考、长于谋略,具有敢打能赢的战斗精神,才能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公元1895年2月,刘公岛沦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电影《大变局之梦回甲午》之所以在这个时间推出,在甲午战争结束120周年之际上映,就是要让大家牢记这段历史, 走进甲午,就是为了牢记甲午,走出甲午。
创作过程
2013年秋天,我在国防大学学习三个月。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我完成了《甲午大变局—甲午战争120年祭》的写作,把甲午战争放到一个大历史中去全面分析,既从八旗子弟入关的血性善战讲到甲午战争惨败之际的狼狈不堪,又从甲午战争失败讲到今天军队战略转型建设应吸取的教训。好友于永震阅读后,给予了很大鼓励,认为可以尝试以影片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您感觉很多台词令人深思甚至发人警醒,就是因为这部电影产生的动因是那篇《甲午大变局—甲午战争120年祭》。
在确立了目标后,于是,我又利用假期创作了小说《甲午之恋》的初稿,随后与制片人于永震、导演刘全玮和冯宇熙、郑晓舯、邓芸等一起反复推敲,最终定下了电影剧本。
从框架结构上讲,这部电影改编自最近由中国作家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文学作品《甲午之恋》。这部小说的原型来自我认识的一位爱新觉罗家族的老奶奶,很多年前,她给我讲述了祖父与祖母的凄美爱情故事,我很受感动,也一直深深地记在脑海里。因此,在构思这部电影的时候,我首先想起了老奶奶讲述的感人故事,并以情感为主线,写了一位甲午战争时期的北洋海军军人的家国梦想,写了一位当代海军特战队长的强军梦,通过两个爱情故事相互穿插对照,让观众能够在短时间内强烈地感受到彼时国破家亡之痛,也激发起为实现中国梦和强军梦而奋发图强的豪情壮志。
从这部电影产生的过程来看,其思想性来源于论文《甲午大变局—甲午战争120年祭》,其艺术性则来源于小说《甲午之恋》。影片重现了甲午战争时期北洋海军将士们在晚清大变局中悲壮惨烈的一生,深刻剖析了晚清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的惨痛教训,通过一个美术专业研究生江海心的画笔,既描绘出先辈在晚清大变局中跌宕起伏的命运和爱情,也描绘出当代年轻军人在风云激荡的世界潮流中洞察危机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拍摄体会
文艺作品应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特别是要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在电影拍摄过程中,剧组全体人员认真学习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坚持主旋律方向,谢绝了任何商业赞助,很多演职人员都是无偿演出,解放军总后政治部、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中共威海市委等联合摄制单位也都倾力支持。著名画家沉浮担任美术顾问,韩一菲、赵育莹和吴云飞、冯兵等领衔主演。电影歌曲《我的梦》由著名歌唱家祖海演唱,《飞花》由蒙古族歌手莎日娜演唱,张伟、李绍彰作曲。国鹰公司最新研制的无人机全程参与在威海、天津、北京等地拍摄,都大大提高了电影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艺术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要扎根人民、扎根生活,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这部电影从公元1894年一直跨越到现在,跨越120多年的时间,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和浪漫主义手法相结合的艺术形式,用甲午战争惨败的教训为当代人追逐中国梦和强军梦淬火鼓劲,特别是要告诉当代军人和青少年们:我们走进甲午,就是为了走出甲午,腐败必亡,弱军必败,怯战必溃!
为了确保电影的战略性、理论性和思想性,孙大发上将担任总顾问,刘振起上将、赵可铭上将、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陶德平少将、高长青少将担任顾问,认真研讨剧本,指导电影拍摄工作。当前,日本领导人就修宪表明强烈愿望,并在钓鱼岛问题上一再触碰中国底线,甚至还准备在全球实施日本文化推广计划,宣传日本历史和文化。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鲜明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的强军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军队改革的重大课题,为加快推进军队战略转型谋篇布局。因此,电影既反映了甲午战争时期大清王朝的腐败不堪,也反映了以“辽宁舰”和“歼15”等新装备为代表的国防工业最新成就,反映了当代军人銘记历史、以史为鉴、有勇有谋有血性的精神风貌,通过古今对比,召唤年轻人的爱国精神,提振官兵的战斗精神。
位卑不敢忘国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格局决定大局。写作是我的业余爱好,作为一名当代军人,我更加注重对战略性、理论性和思想性问题的深入研讨。特别是当前国家和军队都处在一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军队战略转型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我们能够有所作为。
目前,正在利用业余时间写第二部历史散文《血与火的涅槃—二战七十年》,同时,讲述一名山东籍南下老军人跌宕一生的中篇小说《父亲是座高山》已经完成初稿,都将于2015年推出。希望这些作品都能引导年轻人铭记历史,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有所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