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李壮:震惊性经验与日常生活再发现

//m.zimplifyit.com 2015年02月13日07:57 来源:中国作家网 李壮

  草根诗歌内容很多,风格各异,其中有两个维度获得的关注和讨论最多,它们最终成为了草根诗歌最基本的两个方面:一是“震惊性经验的表达”,二是“基本情感的重新清洗”。

  关于“震惊性经验的表达”最有代表性的是老井笔下的矿工生活。如他在一次朗诵会上所说:大型矿井,在两百年前没有,两百年后也不会有,只有现在存在。我要把它写出来,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所以他写“人形的大炭”、井底塌方,这种经验是震惊性的、独特性的,常人没有机会体验。同时,它又涉及到我们时代的痛点,像一截裸露在外的神经,它连接到深处,这个深处有很多共通的东西,一旦触碰,就有连锁反应。在这个意义上,这些经验和情绪极具有奇观性、又具有生长性,它们自发繁衍的能力很强。它们处理的是时代最极端性的场景,但同时又是最典型性的。许立志的诗涉及到另一个问题,就是词语和熟悉意象体系的颠覆。他有一个很有名的意象,就是“铁月亮”。在我们的文学传统里,铁是一个现代化的意象,代表了钢花四溅、欣欣向荣的火热场景。许立志却把整个意象体系颠覆过来,这是异质性生存图景的嵌入、闯入,对我们的冲击极大。

  与震惊性经验相对的是日常生活的再发现,以及人性价值的重新确证。例如梁书正,他写乡村、老人、果树、麦田、日渐干涸的水塘,以一种归来者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我们曾经熟悉但已经面目全非甚至行将消失的场景。再就是重新确证许多最基本的人性元素,像善意、悲悯、亲情、爱情等,余秀华的诗在这方面做得很典型。这些诗是与我们最熟悉的场景与最本能的情感绑定,却因作者的特殊境遇以及文本自身的纯度、透明性而获得了合法性、必要性。而这种对熟悉价值的重新确认,是多数读者最为渴求的。

  草根诗歌的重要性在于,它填补了当代诗歌中的某些空白,它重建了诗歌与生活的有效关系,修复了“发声”的能力。现在,底层不再完全处于失语状态,他们要开口,要把苦说出来。在这方面,草根写作者具有近乎先天的优势,那就是真实、真诚,直抵身体。很多诗人试着写现实,让新闻入诗,让社会现象入诗。但他们坐在书斋里面,有时使不上劲,虽然写作技巧纯熟,但总是差了那么一点儿。草根诗人则可以直接把外部物象转换成身体痛感,他们的写作出于本能,因此具有极大的冲击力,也对时代构成巨大的诱惑。

  草根诗人为什么能开口?这涉及到今天的另一个话题,新媒体。新媒体降低了发表门槛,使我们能够看到许多本来没机会看到的东西,这是草根诗歌成为文化现象最基本的技术条件。同时,草根诗歌被选中而引起关注也与新媒体自身的特点有关。写作者身份的话题性是一个原因,文本本身的特质则是内在的原因。草根诗歌的许多特点适合新媒体传播,比如“标题党”、“抓金句”。总的来说,微信、自媒体要追求的是阅读效率、抵达效率。因此它会有意地缩小思维跨度,截短逻辑链条,草根诗歌常常能够符合这些要求,它有震惊性经验,新奇、可读;对基本价值进行确认,熟悉、安全;情感强烈,可把握。

  “草根诗歌”的许多特质很符合新媒体的口味:它把震惊性的经验和普世性情感用一个有趣而又跨度适中的形象链条串联起来,再结合成一个易于理解的整体。在形式与内容两方面,它都符合新媒体对文本“效率”的追求。新媒体在本质上是肉搏的艺术,长枪不如短剑,更不用说七节鞭了。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新媒体的出现可以引发诗歌热,但诗歌真正的精华,却注定抄不了新媒体的捷径。因为那些促成了微信诗歌热的元素中,很多恰恰是草根诗歌在艺术上有待提高之处。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