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家网>> 新闻 >> 作家动态 >> 正文

刘醒龙:文学是时代的气节 作家不是明星不需粉丝

//m.zimplifyit.com 2015年04月13日16:46 来源:长江日报

点击进入下一页

刘醒龙在汤湖图书馆为读者签售图书 记者彭年 摄

  记者黄征 通讯员殷博先

  昨日,著名作家刘醒龙在武汉“名家论坛”分会场——汤湖图书馆首场讲座开讲,他以“文学是根硬骨头”为题,和200余位读者分享自己写作和读书的感悟。

  文学是一个时代的气节

  一年一度的“第六届中国图书势力榜”刚刚揭晓,刘醒龙的《蟠虺》入选本届“年度十大好书”。

  《蟠虺》去年6月上市以来,中国文学界一直流行这本书开头的一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圣贤”。

  “为什么说文学是一根硬骨头?”刘醒龙说,“作为‘识时务’的‘俊杰们’的宿命,文学是一根时常抽打灵魂的鞭子。作为‘不识时务’的‘圣贤们’的气节,文学就成了一根打不碎、拧不断的硬骨头”。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的绝句,刘醒龙把它视为中国人八年抗战的气节。而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则是千百年来中国的文化气节。

  “作品是一个作家的气节,文学是一个时代的气节。”刘醒龙说。

  把心交给读者和自己

  刘醒龙回忆,1991年他在北京参加一个颁奖会,会场气氛沉闷。闭幕式上,还躺在病床上的巴金发来贺信:“用心写作,把心交给读者。”这短短的一句话,让全场掌声经久不息。

  每当想起这句话,刘醒龙都非常感动。他认为,写作者除了把心交给读者,还要把心交给自己。“实际上这句话不仅仅是对写作有用,对各行各业,甚至 对做父母、做子女的都有用。很多时候,你把心交给别人可能做不到,但是你可以把心交给自己,百分之百投入地做这一件事情,把其他事情置之度外地做一件事 情”。

  有一段时间,刘醒龙因故没能担任“领导职务”,当时有人觉得他吃了亏。他昨日说:“正因为如此,少了很多行政上的俗务。我潜心写作,才有了后来获得茅盾文学奖的《天行者》,还有刚刚签赠给各位的《蟠虺》。”

  绝不信任为市场而写的作品

  刘醒龙认为,写作者和明星不一样,需要的是知音,而不是粉丝;需要的是真正的读者,而不是崇拜者;需要人们能够读懂他笔下的文字,而不是盲从。

  “好的作家和好的文学,应该从英雄的身上剖析普通的人性;反过来,他又从普通人当中发现杰出的品质。文学不是真实的,而是一种‘价值的提出’,每当文学提出一种价值的时候,往往是时下这种价值被污染、被扭曲、被社会所异化,甚至指鹿为马时。”刘醒龙说。

  曾有人问刘醒龙,《圣天门口》的“圣”、《天行者》的“天”以及《蟠虺》的“虺”都是什么意思?他回答,在“天门口”这个小地方的前面加一个 “圣”,自然是价值的提出;《天行者》的“天”,是生活在普通世界的人,对在天空自由翱翔的追寻;“虺”是一种两头蛇,为了一点点食物,两个头拼命撕咬, 一个头把另一个头吃掉,这也是一种价值体现。

  刘醒龙想告诉读者,他绝不信任为市场而写的作品,“自然生态下,一座森林里如果只长一种树,很快会被病虫害所吃掉。在出版界,我们最受追捧的那种类型化写作,其实就是人工种植的食材和建材,如果盲目追捧所谓类型化的写作,这种人有可能也会遇上病虫害”。

  他奉劝读者,与其和朋友们花天酒地,不如一个人静下心来,好好读一部文学作品,“中国文学从来不缺少伟大的作品,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特别需要有一批伟大的读者”。

网友评论

留言板 电话:010-65389115 关闭

专 题

网上学术论坛

网上期刊社

博 客

网络工作室